鄭蘊 陳智慧
摘要:幼兒教師針對幼兒開展愛惜糧食教學時,不能忽視幼兒的認知與思想受到見識和閱歷限制這一因素,很多教師在反復強調要求幼兒要懂得愛惜糧食。節(jié)約糧食的時候,幼兒并不能意識到節(jié)約糧食對他們來說意味著什么,為什么一定要節(jié)約糧食,如果不節(jié)約糧食將會怎樣?所以,為了攻克教學中的這一難題,教師要在教學方法上進行創(chuàng)新,為幼兒搭建田園式的學習場景,讓幼兒在體驗中感知自然,認識田野,了解糧食種植與播種、收獲的過程中,增強愛惜糧食的情感。能夠以正確的心智,對待糧食,養(yǎng)成不浪費糧食的好習慣。
關鍵詞:田園文化;愛糧惜糧;微課程
引言
節(jié)約是一種美德,踐行愛惜糧食的美德是一個漫長的認知改善與精進的過程,在教育工作中,不僅需要教師的重視,同時,需要合理的教學方法運用。幼兒天生對于游戲,色彩鮮明,田園風光充滿了無限向往。教師在對幼兒進行田園方式的微課程教學時,應當以完整的課程體系構建作為初級化的理論支撐,再進一步的落實到日常教學中。
一、當前在幼兒園開展糧食教學的現(xiàn)狀
(一)教師的重視程度低
隨著教育水平的不斷提高,在幼兒園的日常教育工作中,教師的工作繁忙,教學負擔沉重,教師為了適應幼兒園日常的教學節(jié)奏,要沉浸于繁忙的教研工作中,對于教學工作中,沒有做重點要求的項目,重視程度較低,而愛惜糧食這一理念,就是對于教師而言,相對比較次要的教學項目,因此,教師在教學方面,不夠重視。
(二)教學方法老舊
關于珍惜糧食這一教學思路,教師在教學方法上,比較欠缺創(chuàng)新,通常幼兒教師采取的就是課本教學、日常三餐對幼兒的要求,但是在具體的教學內容與思想上,還比較缺乏創(chuàng)新,嚴重影響了教學的成果。
(三)開展的結果不理想
在幼兒園針對幼兒開展愛惜糧食教學時,由于教師在教學方面,重視程度偏低,教學方法守舊的原因,這些外部的教學條件,讓幼兒內部的思想認知改善有限,沒有得到真正的提升。因此,整體的教育成果相對不理想,在幼兒園出現(xiàn)剩菜、剩飯、挑食等現(xiàn)象,還是比較常見,影響了幼兒的發(fā)展與素質形成。
二、田園微課程式教學方式的策略
(一)教師要意識到田園微課程方式教學的重要性
首先,教師要意識到,對于幼兒來說,告知他們愛惜糧食的道理,不如帶領他們在實踐中體驗真理,了解種植過程,感知種植糧食的不易,從而在參與播種收獲,見證播種與收獲中,身體能夠對種植活動有所體驗,心理上可以心生珍惜這一理念。
(二)以多媒體的方式帶領幼兒認識農具
在種植農科植物的過程中,必備的工具,就是農具,雖然機械化的普及,確實讓很多種植與收割方式得到了升級,但是在對農作物進行挑選,最后加工的時候,依然需要用到農具,在當前的生活中,很多幼兒是不認識工具的,甚至不知道在傳統(tǒng)的農村生活中農具的作用與價值,它們的名稱分別是什么?因此,從帶領幼兒認識農具的角度,讓幼兒去認識自然,接觸種植植物的過程,也是非常關鍵,并且重要的。
(三)搜集適合開展教學的種植園
對于農科植物的種植,非常重要的一個條件,就是要選擇適合植物種植的田地,選擇適合的季節(jié)播種,所以,教師在開展農作物種植的過程中,應當搜集適合開展教學的種植園,能夠在各方面條件滿足的基礎上,開展教學,才能夠更好地確保種植與收獲的結果。
(四)選擇當季適合開展種植活動的農科植物
不同農科植物的播種時間不同,教師種植時候,要選擇適合當前季節(jié)、當?shù)胤N植的糧食作物,進行播種,避免時節(jié)不對,導致種植的植物夭折,這樣也會導致糧食作物的種子浪費,就起到了相反的種植效果。
創(chuàng)造合理的種植條件,嚴格遵照科學化種植方式種植
每一種農科植物的種植條件是不同的,而且科學化的種植方式也是不同的,因此,教師在對幼兒開展田園微課程教學時,應當創(chuàng)造合理的種植條件,并在種植的過程中,能夠嚴格遵照科學化的種植方式進行種植,提高糧食種植的成功率,才能夠確保后面的收獲,見證植物的變化,并且在收獲季節(jié),能夠有機會通過收獲體驗到糧食的來之不易。
(五)提供重要性的工具
當糧食作物在種植之后,還需要進行除草,澆水等,這具體生長中的活動要求,還需要教師按照農科植物的種類進行操作,所以為了讓田園微課程開展的更有意義,教師應當提前準備好農具,待幼兒需要耕作、除草的時候,可以及時的使用工具,輪流體驗除草等種植活動。
(六)拓展幼兒對田園生活的喜愛,促進幼兒尊重自然
俗話說,幼兒階段的童年生活,將會影響幼兒一生的發(fā)展,也是一生中最為寶貴的時光,幼兒教師在對幼兒開展田園微課程教學時,要懂得在認知上更加的思維開闊,有時候,也要挑選風和日麗,田園風光優(yōu)美的時間前往田野之間,體驗戶外輕柔的風、新鮮的空氣,還有觸手可及的泥土芬芳,讓幼兒在尊重自然,尊重生命,喜愛農村生活的心態(tài)之下,可以更好地促進愛惜糧食行為的改善。
(七)環(huán)境創(chuàng)設方面開展田園式微課程
當前,在幼兒園的教學中,非常重要的一個環(huán)節(jié),就是活動區(qū)域環(huán)境創(chuàng)設,教師在對幼兒開展教學時,要在環(huán)境布置方面,要多設計一些田園方式的活動場景,供幼兒學習,在這種濃厚的學習氣氛中,感知快樂,形成珍惜糧食的美好認知,不僅如此,還要在標語上,寫出愛惜糧食的佳句,因此讓師生共勉,時刻提醒師生愛惜糧食也是教學活動的一項主題,更是教育的信仰。
除了室內的環(huán)境布置,還有戶外場地的設計,教師可以在學校之內開發(fā)出一片適合開展種植活動的場地,對幼兒進行田園種植教育。
(八)引導幼兒在畫作上創(chuàng)設田園方式的種植場景
每個幼兒的心中,都裝著五彩繽紛的世界,他們更樂意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去表達自己對事物以及世界的理解。教師在對幼兒開展田園微課程教學時,不要忽視畫作的力量,要引導幼兒多創(chuàng)設田園方式的畫作,用畫筆畫出自己對糧食的見底與情感,畫出自己心中幻化的農忙時節(jié)等。
總結:有心做教育,必然有成果。針對幼兒開展愛惜糧食教育,教師不僅要從書本上開始,還要從生活化場景的還原入手,打破常態(tài)化的教學方式,能夠采取田園場景還原的教學法,讓幼兒參與到種植糧食的整個流程中,體驗變化,感知植物生命的可貴,從而在行為上可以更加珍惜一飯一粒,讓幼兒園的珍惜糧食教育更顯成果,讓愛惜糧食的行為與習慣可以遍地開花。
參考文獻
[1]李瑩.二年級寫話微課程的開發(fā)與實踐[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8:51.
[2]唐瑋.淺談幼兒園微課程與環(huán)境的互相滲透[J].讀與寫(教育教學刊),2019:2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