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蔚
【摘要】隨著素質教育的實際推進和發(fā)展,對于當代的教師和學生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學生需要不僅會動腦,而且要動手??茖W素質的提升需要各方面共同努力,重視實驗探究為學生創(chuàng)造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引導學生參與,讓學生學有所得。目前信息技術發(fā)展迅速并且具有著多樣性,趣味性的特點,能夠調動同學們學習的積極主動性,將兩者進行有機地結合,能夠為學生創(chuàng)造出一個更生動形象的課堂,增強趣味性和學習的欲望也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本文就在信息技術支持下的小學科學實驗教學開放式教學模式進行簡要分析。
【關鍵詞】信息技術;小學科學;實驗教學;開放式教學
小學科學教學對于學生動腦動手能力的培養(yǎng)是極其重要的,但由于原來傳統應試教育所產生的一些遺留的弊端,導致科學這個學科不受大多學生家長以及學校的重視。但是,隨著素質教育在全國范圍內的深入發(fā)展,小學科學實驗逐漸地成為小學科學課程中必不可少的一環(huán)。學校逐漸對于實驗科學逐漸的重視,要讓學生動手實踐能力得到實際的增強。能夠讓學生親手去探索去發(fā)現去觸碰這個未知的世界,并且結合現在信息技術先進的條件,使得這樣的教學開放式教學模式得以深入發(fā)展。
一、現階段小學科學實驗教學中出現的問題
(一)教師思想沒有完全的轉變
雖然國家教育部以及多部門聯合在倡導素質教育,但是在實際各地進行逐步的推進過程中,依然出現不少的問題。例如發(fā)展過于表面,執(zhí)行不徹底不深入,以往教師經常采用的生搬硬套的方法依舊十分的常見。還有就是在學校對科學這門學科提高重視之后,而教師不去進行相應的調整,滿足學生對科學實驗的需求?;蛘呓處煴旧砣狈@種科學實驗探究的一些精神,不能給學生確定一個好的榜樣。課堂教學模式單一不能夠靈活變通,采用傳統填鴨式和灌輸式的教學,不能夠很好地與素質教育發(fā)展和信息技術發(fā)展所帶來的改變接軌。專職小學科學課程教學的教師十分的稀少,大多都是讓一些其他課的老師過來代替或者是一個老師帶許多的班,教師的科學素養(yǎng)水平以及科學的嚴謹精神不夠,對于概念性知識死板硬套,整體課堂氛圍低沉,學生的興趣不高,也就失去了科學這門學科的意義。
(二)小學學生具有的自身特點
小學學生由于其自身生理以及心理發(fā)展不完全,容易多動,敏感,很容易思想出現偏差,注意力也不容易集中。我們在日常教學中要對于這個年齡段學生的心理特點有一個整體的把握。來針對性地通過吸引學生的興趣以及注意力,去逐漸深入引導去探究,充分調動學生對于科學的探究積極主動性,要從根本上為學生確定科學這門學科的重要意義,他不只是一門學科,而是一種嚴謹求真務實的精神。在課堂上,我們采用多種多樣的教學模式,例如,游戲娛樂的方式來進行課堂教學,但一定不能讓學生認為這門學科學習十分的輕松,只是通過游戲娛樂就能學到知識,不用以認真的心態(tài)去對待。對于在做實驗中科學探究體現的精神,學生也不會進行獨立深入地思考,更不會舉一反三將學到的知識發(fā)散到我們的日常生活過程中。學生的思維容易受到周圍學生家長以及其他同學的誘導出現偏差,對于本該學習的科學文化知識培養(yǎng)的科學嚴謹的精神沒有被學生重視,對于這門學科不認真。
(三)課堂教學模式不合理
在一些地方小學科學實驗教學正在進行著改變,但是由于實驗器材的缺少以及師資的匱乏等現實因素的限制,不能實現每個學生都具有相應的科學儀器。課程只能分成小組來進行一些探討和問題的解決,但是一些同學并沒有好好地利用這個機會去進行合作討論,有的同學只是自顧自地去操作實驗儀器感覺像是一個新奇玩意兒。有的同學對于實驗操作并沒有認真地聽老師的講解,做實驗時,只是按照步驟去操作,并沒有深刻地去思考為什么是這樣。不能夠理解其包含的科學精神,不能夠透過現象看本質。進行小組活動到后來就會變成學生聚到一起說閑話,想要完成實驗的同學也被干擾,失去了小組討論的意義,整個課堂就會亂成一鍋粥,學生的實際參與度不高,只是對于老師所講的東西進行被動的思考,并沒有主動地去探究其精神,教師不能夠很好的把控小組教學的整體氛圍。
二、對于現階段出現的問題解決方法
對于出現的問題,我們要通過相應的方法去進行解決,來促進素質教育的全面發(fā)展,來保證學生科學素養(yǎng)的提升。
(一)教師切實提高自己的思想以及教學能力
老師要積極學習并響應國家素質教育的號召,首先教授小學科學課程的教師需要具備著科學嚴謹探究的精神,為學生做好榜樣。教師一定要深知國家以及學校開展科學教育學科的目的,知道自己的責任。在每堂課開始之前,一定要讓同學明確自身在這節(jié)課要完成的實驗目標,掌握并能夠運用出現的現象以及規(guī)律去解決實際問題。在(下轉第21版)(上接第20版)課堂上可以借用先進的信息技術在電子屏幕上為大家展示整個實驗的流程,再結合整個課堂的氛圍把控節(jié)奏,為大家深入引導探究其內涵本質的科學精神,從多種的教學模式來讓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科學品質,以及科學精神。對于實驗的整個過程,讓學生對自己的感悟以及現象數據等進行總結,然后再讓學生自己寫出對于實驗的整個實驗報告。教師在學生寫完的基礎上進行改進,學生和教師之間形成平等和諧的交流,有助于整個課堂氛圍的提升。
(二)根據學生特點進行不同教學模式教學
教師要根據每個同學不同的實際情況來進行相應教學策略的調整,一定要確保我們的教學是符合學生的認知條件的教學,教師講一些特別深奧,在學生認知范圍之外的東西,學生就會聽不懂,導致會有一種厭煩情緒,喪失學習的興趣,也就失去了整個科學學習的積極性,并且由于小學學生質疑自身心理生理方面的限制,導致學生的注意力難以長時間的集中,特別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響而造成注意力的分散。教師應當根據現在學生的思維方式,思維特點進行針對性強的方法教學。要加強科學精神在學生課堂教學中的滲透,根據每個學生不同的特點靈活地調整教學策略,促進學生個性化的發(fā)展,為學生未來學習生活打好堅實的基礎。
(三)改進課堂教學模式
在學生進行小組教學討論的時候,教師對于每個小組應進行相應的任務分配,使得整個小組的成員,每個同學都有自己要完成的工作,每個同學都能動手動腦,讓學生的注意力能夠專注于自己小組所要完成的任務之上,如果發(fā)現學生思想不專注有湊熱鬧的現象我們要進行委婉的勸阻讓學生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一定要明確學生在課堂上的主體地位,對于各小組出現的問題進行點撥。在課堂上,教師不能夠對每一小組都進行一對一的輔導。我們就可以在課下提前錄好視頻,借助信息技術的幫助,在課上為同學用屏幕展示出來,在課后我們也可以將視頻發(fā)送給學生,讓學生在課下也能夠進行相應的復習。
結束語
小學科學課程對于學生科學素養(yǎng)的高低以及未來學習其他知識時的學習能力都有著重要的意義,借助于信息技術的發(fā)展對于我們的教學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通過多種形式的教學也提高著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根據學生的具體需求滿足學生個性化發(fā)展,為國家培育出有貢獻的棟梁之材。
【參考文獻】
[1]蔡玉霞.運用信息技術有效提升小學科學實驗教學有效性的路徑探索[J].財富時代,2020,12:42-43.
[2]趙海波.在信息技術支持下的小學科學實驗教學開放式教學模式初探[J].課程教育研究,2020,14:189-190.
[3]余會義.信息技術在小學科學實驗教學中的應用探討[J].中小學電教(教學),2020,07:75-76.
[4]王云麗,程輝.基于信息技術的小學科學實驗教學的探究[J].教育信息技術,2014,Z1:77-79.
[5]苗平.信息技術在小學科學實驗教學的有效應用[A].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研究中心.2020年課堂教學教育改革專題研討會論文集[C].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研究中心,2020:2.
(責任編輯:張曉東)
3422501908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