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美欽
幼兒園“親自然”教育實踐淺談
林美欽
(福建省福州市倉山區(qū)紅樹林幼兒園,福建福州350000)
所謂“親自然”教育,就是以自然環(huán)境為背景,利用科學有效的方法,使得幼兒親近自然,讓幼兒對自然信息進行采集,拓展幼兒的視野,促使幼兒了解生活,并培養(yǎng)幼兒熱愛自然的情感。基于“親自然”教育的特點和有效作用,幼兒教師應當在展開知識教育時,著力實施“親自然”教學策略,在增強自身教學效率的同時,促使幼兒獲得綜合性發(fā)展。為此,本文將對幼兒園“親自然”教育策略進行認真研究和分析,希望能夠助力教育的發(fā)展。
幼兒;“親自然”教育;教學策略
如今,現(xiàn)代社會正在快速的發(fā)展,人與自然逐漸地走向了對立層面的同時,在一定程度上對人們的生活產(chǎn)生了深刻的影響,并進一步影響了人的發(fā)展。在這種背景下,“親自然”教育理念逐漸地出現(xiàn)在了大眾的視野中,人們開始進行自我反思,著重關注與自然的相處,強調(diào)與自然的和諧相處。幼兒教師在展開知識教育的時候,應當深入分析和關注“親自然”教育理念,并基于這種教育理念,展開有效的教育,讓自身的教育能夠更高效。為此,本文將結合筆者的教學實踐經(jīng)驗,對“親自然”教育進行深入分析和研究。
實施“親自然”教育手段具備十分重要的作用,本人將從以下兩個方面進行探討:首先,能夠幫助幼兒與自然建立良好的關系,推進幼兒與自然和諧發(fā)展。在當下著重關注物質(zhì)和利益的社會,人們?yōu)榱诉_到最大的利益,而不斷地破壞自然,并導致自然在一定程度上開始反作用于人類,形成了如全球氣候變暖、泥石流滑坡、水土流失等災害,影響了人們的生產(chǎn)生活。在這種社會環(huán)境背景下,人們開始著重關注與自然之間的關系,倡導與自然的和諧相處理念。“親自然”教育手段著重要求幼兒與自然親密接觸,能夠培養(yǎng)幼兒對自然的情感,能夠更好地向幼兒講解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理念,推進幼兒與自然建立良好的關系的認識,以實際行動促進地球的健康發(fā)展。其次,能夠促使幼兒更好地了解自然,幫助幼兒更好地應對生活。人們所處的環(huán)境是以自然事物為基礎的環(huán)境,缺乏對自然知識的了解,人們難以更好地應對生活中可能突發(fā)的自然災害等一些實際存在問題。幼兒教師在實施“親自然”教育手段時,能夠幫助幼兒了解自然,指導幼兒基于自然知識的基礎上,明晰一些事物,拓展幼兒的視野,從而指導幼兒更好地應對生活。
在展開教育時,幼兒教師要想使得幼兒展現(xiàn)出良好的“親自然”行為,加深幼兒對自然的情感,首先需要做的便是促使幼兒形成良好的觀念,讓幼兒具備較好的親自然意識。因此,在平時展開教育的過程中,幼兒教師便可以著重向幼兒講解關于愛護自然、保護自然、親近自然的思想,使得幼兒能夠在不知不覺中形成較好的親自然意識,能夠在心中逐漸地建立起良好的愛護自然的思想。如,課堂上講述一些與自然相關的知識時,教師便可以有意識地向幼兒講解關于人與自然需要和諧相處的思想。在展開一些體育活動的時候,教師可以強調(diào)幼兒將如泥土、石頭、樹枝、樹葉等自然界中的事物作為重要的體育活動素材之一。當然,教師也需要不斷優(yōu)化自身的“親自然”教育理念,不斷革新自身的“親自然”教育策略,以使得自身的教育能夠符合時代發(fā)展的潮流,推進幼兒的發(fā)展。
幼兒所處的環(huán)境會對其思想、行為產(chǎn)生潛移默化的影響。因此,幼兒教師在平時教育的時候,應該著重關注幼兒所處的教學環(huán)境,盡可能多地為幼兒打造出良好的“親自然”環(huán)境。如,在幼兒園內(nèi),教師應當著重種植樹木花卉,盡量豐富種植樹木花卉的種類和數(shù)量,使得幼兒在平時的時候就能夠關注到這些自然事物身處在良好的自然環(huán)境中。教師也可以在幼兒園內(nèi)著重開辟種植園地,在園地內(nèi)種植豐富的植物。當然,教師也可以著重關注室內(nèi)環(huán)境,了解幼兒所處的室內(nèi)環(huán)境,在室內(nèi)放置多樣的盆栽,張貼一些與被國家列為瀕危、珍惜、稀有等類型的動植物相關的圖片,指導幼兒了解這些自然事物,讓幼兒身處在良好的自然環(huán)境之中,從而使得幼兒能夠在潛意識中,形成較好的“親自然”意識,進而提升保護自然的意識。
1.以季節(jié)為主線開展“親自然”主題活動
一年有四季,不同的季節(jié),自然呈現(xiàn)出來的樣子會有所不同。幼兒要想更好地了解自然,就有必要關注季節(jié),體會不同季節(jié)下的自然景象。因此,在展開教育的時候,幼兒教師可以盡量將季節(jié)作為重要的自然教學主線,以此增強“親自然”教育效率。
如,春季萬物復蘇,小草破土而出,大雁南歸,天氣回溫,十分適合幼兒出去游玩。為此,在春季時,筆者會開展以”踏春、感春”為主題的活動,會將學生帶領到幼兒園外,指導幼兒踏春,讓幼兒親近春天里的自然,感受春天,明晰代表春天的自然事物,更好地感受春天。夏季天氣炎熱,草木旺盛生長,暴雨頻發(fā)。在這個季節(jié),筆者會開展名為“感受夏雨”的主題式活動。在下暴雨時,筆者會將幼兒帶領到走廊內(nèi),指導幼兒透過窗戶和門觀看暴雨,說一說自己對暴雨的感悟,從而指導幼兒更好地了解自然、感受自然。秋季是豐收的季節(jié),在該季節(jié),筆者則會開展“體驗豐收”的主題式實踐活動。在活動中,筆者會在征得幼兒家長同意的情況下,將幼兒帶領到附近的農(nóng)家樂,指導幼兒親自摘農(nóng)作物、果實,使得幼兒了解到這些玉米、杏子、桃等多種多樣的食物來源,明晰它們的成長過程和來之不易。在冬季時,筆者則會開展關于“一起來了解落葉”的實踐活動。筆者會指導幼兒來到室外,并引導幼兒自主撿起自己比較喜歡的落葉,觀察落葉的形態(tài),嘗試將落葉制作成手工“藝術品”,從而促使幼兒更好地了解自然和體會自然。
總之,處在不同季節(jié)的自然有不同的魅力,值得幼兒細細鑒賞和感悟。因此,幼兒教師在進行“親自然”教育的時候,應當著重關注季節(jié),盡量以季節(jié)為主線,向幼兒講解與自然相關的知識,帶領幼兒領悟不同形式的自然,從而促使幼兒加深對自然的體會和了解。
2.結合節(jié)日開展“親自然”主題活動
當下,世界存在著多種多樣的節(jié)日,在這些節(jié)日中,不乏一些貼近自然的節(jié)日。在展開“親自然”教育的時候,教師應當深入地關注和了解這些節(jié)日,并基于這些節(jié)日開展一些“親自然”主題活動,使得幼兒能夠更好地體會自然和了解自然。
如,植樹節(jié)設立的主要目的在于,使得人們更好地熱愛樹木、保護樹木。在該節(jié)日內(nèi),筆者會開展關于“保護樹木,積極種樹”的主題類的“親自然”活動。在該活動中,筆者會對幼兒進行示范性的植樹的演示,值得幼兒能夠了解植樹的方式,明晰植樹流程。當然,在展開對幼兒示范性演示的過程中,筆者會逐漸地向幼兒講解一些保護樹木的知識,促使幼兒了解到濫砍濫伐可能造成的自然環(huán)境的負面后果,明晰樹木給人們生活帶來的作用,使得幼兒因此逐漸地形成良好的保護樹木的意識。如,在世界環(huán)境日這一節(jié)日當天,筆者會開展名為“節(jié)約用水”的主題活動。在活動中,筆者會借助信息技術,向幼兒講解關于水資源的稀缺性、不平衡性的知識,并會通過信息技術向幼兒展現(xiàn)出多樣的圖片和視頻資源,使得幼兒了解到水資源的缺失給人們造成的不利影響,從而使得幼兒在無形中形成較好的保護水資源的意識。這樣,筆者便會從幼兒的實際生活出發(fā),向幼兒講解一些保護水資源的具體措施,使得幼兒能夠珍惜水資源、保護水資源。
總之,幼兒教師在展開教育的時候,應當著力關注當下與自然相關的節(jié)日,通過節(jié)日著力開展豐富多樣的“親自然”主題活動,使得幼兒能夠從中形成較好的“親自然”意識,使得教師能夠更好地達到教育的目的。
3.以幼兒自然探索生成“親自然”活動
在進行知識教育的時候,幼兒教師還應當盡量關注和了解到幼兒的自主性,明晰幼兒的自主學習意識,在開展一些“親自然”活動時,著重指導幼兒進行自主性的自然探索,使得幼兒在探索中更好地了解自然,并更好地發(fā)展并提升自身的思維素養(yǎng)、探究能力。
在教育的時候,為了使得幼兒更好地了解風,讓幼兒明晰“風”這一自然事物,便會開展探索式的“親自然”活動。筆者會組織幼兒來到幼兒園附近的公園,感受“風”。為了幫助幼兒更好地探索風,筆者會指導幼兒在父母的幫助下,準備好舒適的衣服和鞋子、風車、紙條、塑料袋、小背包等等。在公園內(nèi),筆者會探索公園內(nèi)風比較大的地方,將幼兒帶領到該地方,依據(jù)幼兒當下感受到的風,向幼兒提問問題,即春風吹在臉上是什么樣的感覺、風是什么樣形狀的、我們能不能抓住風、我們除了自身靠感覺感受到風的存在還能夠通過怎樣的形式感受風等等。在這些問題的指導下,幼兒開始積極思考和探索。當然,為了促使幼兒更好地展開探索,筆者還會強調(diào)對幼兒的指導。如,使得幼兒關注公園內(nèi)的樹木,了解樹枝搖的現(xiàn)象,以此引導幼兒找尋到證明風存在的方式。當然,筆者也會鼓勵幼兒拿出自己事先準備的塑料袋,嘗試用塑料袋捕捉風;拿出自己事先準備的風車,嘗試借助風車證明風的存在。這樣的教育形式,有效幫助了幼兒,幼兒會積極探索風,積極回答筆者提問的問題,使得自身加深了對風的體會和了解,讓自身因此獲得了較好的發(fā)展。
總之,幼兒教師應當關注幼兒的發(fā)展需求,并基于幼兒比較具體化的發(fā)展需求,展開對幼兒的有效性教育,盡量將探索式的教育方式應用起來,使得幼兒能夠加深對自然的探索,讓幼兒深入地體會和感受自然。
4.結合三大游戲開展“親自然”活動
游戲是幼兒喜歡的事物,幼兒往往比較喜歡貼近游戲,在游戲的帶領下感受某方面的知識。因此,在展開“親自然”類的活動時,幼兒教師應當著重關注游戲,引入三大游戲,開展“親自然”活動,指導幼兒更好地感受自然。
如,角色類游戲主要的形式是指導幼兒能夠扮演某種角色,展開一些自由性比較強的游戲。在進行教育的時候,筆者會依據(jù)這一游戲特征,開展名為“我是小小動物”的游戲。在游戲中,筆者會指導幼兒依據(jù)自身的興趣愛好,扮演小動物的角色,并從小動物的角度出發(fā),展開與小伙伴的互動。在這種角色類的游戲中,筆者會創(chuàng)設一些角色扮演背景,布置一些角色扮演類的任務,指導幼兒依據(jù)任務扮演相對應的角色,更好地體會小動物,明晰小動物的特點,加深對小動物的了解,形成良好的保護小動物的意識。
又如,結構游戲又稱建筑游戲,主要要求幼兒使用各種結構材料,創(chuàng)造某種事物。在進行教育時,筆者會開展關于“我們一起來設計一個家”的實踐活動。在活動中,筆者會主要為幼兒準備出沙子、小石頭、小木塊等多種多樣的自然物品,指導幼兒依據(jù)這些物品自主性進行創(chuàng)造,嘗試創(chuàng)造出自認為不錯的家。這樣的游戲能夠充分地發(fā)揮幼兒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能夠促使幼兒積極且自由地玩耍游戲,幼兒對此比較感興趣,能夠積極參與。在玩這種游戲的過程中幼兒能夠在不知不覺中,感受和了解到這些比較基礎的沙子類、石頭類的自然物品,加深對這些物品的體會和了解,使得自身能夠更好地感受自然,增強自身對自然的情感。
再如,表演類的游戲是三大游戲中的一種,該游戲主要要求幼兒扮演兒童文學作品、歌舞類的角色。在進行“親自然”教育的時候,筆者會著力開展此類游戲。為此,筆者會著力搜集與自然相關的繪本,選擇不錯的繪本,指導幼兒扮演繪本中相對應的角色,展現(xiàn)出繪本涉及的內(nèi)容。通過這樣的教育形式,能夠促使幼兒融入具體化的情境中,使得幼兒感受繪本展現(xiàn)的熱愛自然、保護自然的情感,從而逐漸地發(fā)展并提升自身的親自然意識,自身能夠從中形成較好的親自然行為。
總之,幼兒教師應當關注幼兒的興趣點,盡量引入三大游戲,借助游戲激發(fā)幼兒的學習興趣,促使幼兒在愉悅的情緒中,更好地感受自然,加深對自然的體會和了解。
家長是幼兒的第一任教師,家長的言行舉止往往會影響幼兒。幼兒教師在展開教育的時候,應當充分地發(fā)揮家長的重要性,結合家庭教育,開展“親自然”活動,使得幼兒能夠在該活動中接收到良好的家長的教育和引導,促進幼兒更好地親近自然,從而使得教師能夠更好地達到教育的目的。
為了促使家長關注“親自然”教育,著力引導自己的孩子親近自然,筆者會特意召開家長會,在家長會上向家長普及“親自然”教育理念和“親自然”教育思想,展現(xiàn)“親自然”教育作用。這樣,在教師的引導下,家長便能夠逐漸地形成良好的“親自然”教育意識,能夠?qū)⒃摻逃枷霊糜谧陨淼募彝ソ逃小.斎?,在平時的時候,筆者也會依據(jù)“親自然”教育思想的優(yōu)化和展開的“親自然”教育策略,定期向家長發(fā)送宣傳資料,使得他們能夠在該資料的指導下,逐漸地建立起良好的“親自然”教育意識,了解比較科學且新興的“親自然”教育理念,并能夠使得自身更好地踐行和展開“親自然”教育。
為了與家長進行及時的溝通和交流,更好地展開親自然教育,在平時的時候,筆者還會盡量創(chuàng)建與家長進行網(wǎng)絡溝通的渠道,借助網(wǎng)絡,就“親自然”教育進行溝通和交流。此外,筆者也會在家長有空的情況下,鼓勵各家庭組隊開展“親自然”活動,指導家長能夠以家庭為單位,與其他家庭聚集在一起,進行親子出游,帶領自己的孩子感受自然、親近自然。這樣的教育形式,能夠使得幼兒接收到來自家長和教師的雙重教育,使得幼兒能夠更好地感受到“親自然”教育,促使幼兒更好地建立起良好的意識,推進幼兒更好地熱愛自然、體會自然。
綜上,“親自然”教育手段的實施是不容忽視的,幼兒教師應當盡量承擔起屬于教師的職責,著力研究該教育手段,并基于教學的環(huán)境和教育的幼兒的具體特點,更好地實施這種教育手段,以此有效推進幼兒的發(fā)展,使得教師能夠更好地達到教育的目的。
[1] 劉鳳梅.幼兒園“親自然”教育現(xiàn)狀及對策研究[D].信陽:信陽師范學院,2018.
[2] 陳婷.幼兒園“親自然”課程實施的要素[J].福建教育,2017(25):15-17.
G616
A
1002-7661(2022)03-003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