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鈺
基于思維導圖的小學語文群文閱讀教學探析
張鈺
(山東省濱州市鄒平市九戶鎮(zhèn)中心小學,山東鄒平256200)
文章以群文閱讀教學的內涵和特征為切入點,分析了思維導圖對于群文閱讀教學,在分支分類、分層遞進、情景關聯(lián)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在基于思維導圖的小學語文群文閱讀教學實踐的基礎上,從避免浮于表面,到為群文閱讀教學確立一定的閱讀深度;避免思維導圖喧賓奪主;提高教師素質,打造群文閱讀教學隊伍;建立與群文閱讀教學模式相適應的學生評價體系等方面為這種新型教學模式的應用提出了幾點建議。
思維導圖;小學語文;群文閱讀教學
閱讀素養(yǎng)是學生必備的核心素養(yǎng),閱讀素養(yǎng)和能力的培養(yǎng)歷來是教育領域高度關注的重點課題。培養(yǎng)學生閱讀興趣,擴大閱讀面,增加閱讀量是新課標語文閱讀教學的重要任務之一。群文閱讀就是改變傳統(tǒng)閱讀教學的一種新型教學形式,它正悄然引領國內語文教學理念的變革。
一般情況下,群文閱讀教學是指以特定的閱讀目的聚集多篇文章,它們可能在主題思想、內容邏輯、形式風格、情感態(tài)度等方面相似或相異,在較短的時間內,以學生為主體,針對閱讀目的和相關議題,同時閱讀這一組文章,通過教師的教學引導,達到多視角、多層次、全方位以及不同觀點、看法、感受共存的閱讀教學效果。
與群文閱讀教學相對的,是傳統(tǒng)小學語文教學中采用的單篇閱讀教學方式。通常來講,單篇閱讀教學大多以教師提問為主導,在學生回答中導出標準答案的模式,閱讀目的更注重本篇文章內部結構。而群文閱讀教學,主動設計閱讀討論議題,學生自主閱讀,表達個體的真實想法,強調在一組文章中找到相似或相異的話題。
相較于傳統(tǒng)的單篇語文閱讀教學,群文閱讀教學呈現(xiàn)出以下幾個主要特征。
1.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的閱讀教學形式
傳統(tǒng)的語文教學通常表現(xiàn)為教師在講臺上講解課文歷史背景、段落布局、主要內容、中心思想等,大部分時間里,學生保持安靜聽課的狀態(tài)。而群文閱讀教學的課堂是冷清的,除了適時聽到教師引導教學進程的話語,其余大部分時間是學生們在忙碌地看書、思考、記錄、陳述、傾聽。在群文閱讀教學中,學生是實踐閱讀教學活動的主體,教師在學生的閱讀活動中起主導作用,這與“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學習方式”的新課標要求不謀而合。
2.短時間內豐富學生閱讀量,提高閱讀素養(yǎng)和能力
傳統(tǒng)單篇課文閱讀教學,強調從課文字、詞、句出發(fā),逐字閱讀,有時也會有課堂上齊聲朗讀的情況,教師傾向于分析句子、段落,注重完整句子或正確句法的練習與表達,一篇文章的閱讀通常會用上好幾個課時。群文閱讀教學,通常以學生默讀為主,輔以跳讀、瀏覽、略讀等閱讀方法重視學生對文章的看法、觀點和態(tài)度,鼓勵學生表達自己的真實觀點、想法,甚至可以保留質疑。教師適時引導學生們進行交流,并闡述自己的觀點,同時傾聽他人觀點,甚至開展以小組為單位的辯論。在快速地自主閱讀和交流中,可以極大地開闊學生的視野,豐富閱讀量,并逐漸培養(yǎng)學生的批判精神,使學生養(yǎng)成綜合各種閱讀方法的正確閱讀習慣,幫助學生形成可持續(xù)發(fā)展的閱讀能力。
3.設計主題立足學生閱讀的角度,利于調動學生的興趣和深入探究
群文閱讀教學形式的主要特點之一就是要提前設計閱讀主題,閱讀議題是引導學生通過群文閱讀要理解和思考的目標,也是群文閱讀基本的教學任務。如果傳統(tǒng)的語文教學中學生是聽者,教學設計強調教師怎樣講解清楚、講解深刻,那么群文閱讀教學則還原了學生讀者的本質,教師在閱讀主題設計時,與學生一樣,同為讀者,教師就能深切地感受到閱讀時,會有哪些困難或想法,并以此設計群文閱讀中討論、探究的主題。
以《千年圓夢在今朝》為例,作為讀者,看到這個題目,肯定想知道“千年這么長的時間歷程,誰想圓什么樣的夢?怎樣圓夢?”教師在設計閱讀主題時,也從讀者的角度考慮,閱讀主題的設計也就自然站在了學生閱讀的角度。當學生帶著這些議題閱讀,很容易就理清了文章的整體邏輯:“中華民族的千年航天夢歷經先輩們的不懈探索與奮斗,在今天的中國得以實現(xiàn)?!?/p>
群文閱讀以閱讀主題設計為核心,引導閱讀教學有目的地開展,群文閱讀設計主題立足于學生讀者的本質是群文閱讀教學的重要價值特征。
思維導圖是一種直觀實用的思維工具,是表達邏輯性和發(fā)散性思維的有效圖形思維工具,廣泛應用于教育教學領域。思維導圖結合圖形和文字,構建內容主題的邏輯、層級和隸屬關系,用關聯(lián)圖形與關鍵詞等直觀形式,將個體的思維形象化。
思維導圖作為輔助教學工具,在教學領域是學生樹立知識體系、克服學習困難、提高學習效率、形成知識體系的重要工具。在小學語文群文閱讀教學中引入思維導圖工具能讓群文閱讀以主題為核心,能夠短時間獲取大量信息的特征,對語文閱讀教學具有重要作用。
分支分類是思維導圖最基本的作用。群文閱讀,面對的是一組故事內容、思想主題、歷史背景、風格形式、觀點看法、情感態(tài)度或相似或相異的文章,通過閱讀,將同一類的議題圈定在同一趨勢的分支或類別中,可以幫助閱讀者將本質相似的信息分類綜合,壓縮簡化。歸類簡化不但利于對文章邏輯的梳理,更可以幫助學生在較短的時間內建立起群文閱讀所含文章集合的整體構成風貌,宏觀把握這一組文章的內容思想、情感立場等各種主題,使學生在有限的時間內高效獲取極大的閱讀信息量。
思維導圖的分層遞進導向作用在教育領域最引發(fā)關注。針對不同議題,分層遞進是深入閱讀的重要手段和推進方法。以小學語文課文《千年夢圓在今朝》為例,通過跳讀、略讀,可以很快掌握這篇文章講述的是載人航天的故事。若以“中國載人航天的發(fā)展歷程”為議題,通過思維導圖的分層遞進導向作用,可以很清楚地知道作者表述的五個代表性階段,其分別為:
1)明朝萬戶以生命為代價開啟的火箭發(fā)射夢想;
2)1970年,中國第一顆人造衛(wèi)星成功發(fā)射;
3)1992年,中國開啟載人航天工程;
4)2003年,神舟五號首次將宇航員送入太空;
5)2005年,第二次載人航天之旅開啟了空間實驗活動。
通過分層遞進閱讀,思維導圖很直觀地梳理出中國載人航天的發(fā)展歷程,學生也可以在很短的時間內掌握文章的邏輯全貌以及中國載人航天發(fā)展歷程的概貌。
思維導圖可以通過相互關聯(lián)的組圖形式模擬場景,不同的場景通過線條和箭頭關聯(lián)形成網(wǎng)絡圖,同時可通過字體風格、填充顏色、單元框形狀等外觀特征區(qū)別異同。在群文閱讀中,一組文章各自存在不同場景,情景模擬與關聯(lián)的思維網(wǎng)絡圖是形成群文閱讀思維導圖的又一個重要工具。
以《跨越百年的美麗》和《千年夢圓在今朝》小學語文課文群文閱讀為例,兩篇文章,呈現(xiàn)出不同的場景,一個是兩次獲得諾貝爾獎的居里夫人的故事,一個以中華民族實現(xiàn)載人航天夢想為主題內容。兩篇文章在社會環(huán)境、主題內容方面都大相徑庭,各自形成獨立的情景。通過思維導圖情景關聯(lián)和挖掘,可以清晰地發(fā)現(xiàn)關聯(lián)這兩個看似獨立場景的,是人類對未知的不斷探索和實踐,以及為之付出的不懈努力與無畏犧牲的精神。借助思維導圖工具,用共同的情感與態(tài)度將不同的場景關聯(lián)形成群文閱讀的網(wǎng)絡思維導圖,進一步從宏觀上理解兩篇文章以及它們表達的內在相似的思想情感。
隨著小學語文群文閱讀教學活動的深入開展,借助思維導圖輔助群文閱讀的教學實踐不斷發(fā)展創(chuàng)新。以下筆者就以小學語文單元教學群文閱讀教學任務要求為例,設計開發(fā)基于思維導圖的小學語文群文閱讀教學實踐活動。
以小學語文課文《北京的春節(jié)》《藏戲》《各具特色的民居》《和田的維吾爾人》為群文閱讀教學所選文章。
基本模式采用分支分類模式;輔助模式為分層遞進導向模式。
1.民風民俗構成元素。
2.不同地域民風民俗呈現(xiàn)特點,說說你的理解。
1.教學設計
通過教師簡單的引入,宣布閱讀目標議題,并將學生分成不同的閱讀小組;各小組獨立開展自主閱讀活動,可以獨立閱讀后小組討論的形式,也可以一人引讀伴隨小組提問討論的形式。各小組以思維導圖分支分類模式為基礎,對各分支進行分層遞進探究,形成小組思維導圖。小組閱讀完成后,在教師引導下,開展課堂討論,以各小組思維導圖為基礎,交流閱讀成果。學生以自主閱讀成果為基礎,提出自己的看法,教師對學生的觀點、情感、態(tài)度做出客觀評價。
2.教學實踐
通過實施課堂群文閱讀教學,學生通過自主閱讀和小組交流討論,普遍認為民風民俗構成包括節(jié)日活動、戲曲活動、服飾特征、飲食文化、民居文化等主要元素,運用思維導圖分支分類方法,以這些歸納得出的構成元素作為思維導圖不同分支分類的中心節(jié)點,形成節(jié)日文化、戲曲文化、服飾文化、飲食文化、民居文化為主節(jié)點的樹形結構思維導圖;進一步運用分層遞進的方法進行探究,梳理出北京的春節(jié)為代表的節(jié)日文化特征,以藏戲為代表的戲曲文化特征,維吾爾人的飲食文化和服飾文化以及各具特色的民居文化。以北京的春節(jié)為例,又可分層遞進,挖掘出臘八、小年、除夕、初一、初五初六、元宵、殘燈末廟。
至此,學生對所閱讀文章已經有了一個較宏觀的把握,教師進一步通過閱讀目標議題進行教學引導,讓學生思考各地民風民俗的成因,進一步將群文閱讀教學引向深入。如以《傣家竹樓》為例,通過查閱資料、交流討論,從氣候地理環(huán)境、歷史文化影響等角度入手分析,溯源傣族人民以竹樓為居所的淵源。
隨著以思維導圖為輔助的群文閱讀教學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探究和實踐,這種新穎的閱讀教學模式為更多的小學語文教學工作者接受,并積極推廣應用。在教學實踐中,仍有問題需要不斷思考和研究,以下就基于思維導圖的小學語文群文閱讀教學提出幾點建議。
跳讀、略讀是群文閱讀教學的重要特征,其優(yōu)點是在短時間內完成較大數(shù)量文章的閱讀,幫助學生擴大閱讀面,提高閱讀量,這樣的效果既是新課標的要求,也是學生閱讀能力培養(yǎng)的需要。但若不加以制約,容易造成泛泛閱讀現(xiàn)象,使學生在閱讀教學中保持低層次思維(例如把閱讀演變?yōu)樵谖恼轮袑ふ谊P鍵詞和素材等),而懶于進行分析綜合、思考質疑、感悟領會等高級思維活動,難以達到形成閱讀素養(yǎng),提升閱讀能力的教學目標。
為避免群文閱讀浮于表面,教師應在閱讀目標議題梳理中保持一定的閱讀深度,并在課堂閱讀教學活動中引導教學向一定程度的閱讀深度下沉。
筆者在教學中發(fā)現(xiàn)過不少這樣的情況:相當一部分學生,甚至一些教師,把思維導圖的制作當作最重要的任務,對制作出一張漂亮、色彩豐富的思維導圖非常有成就感,甚至把它當作閱讀教學最重要的目標。但系統(tǒng)完整、條理清晰的閱讀理解和思維活動才是思維導圖的根本,思維導圖只是思維活動的外在反映,離開了對教學內容和內在邏輯的理解,思維導圖只是一堆混亂無序的圖形符號,漂亮的思維導圖也就成了空中樓閣,經不起推敲,更起不到輔助教學的作用。
群文閱讀教學模式,對教師素質要求有所提高。首先,教師要解放思想,更新理念??朔處煘橹行?,講教材為主要教學形式的傳統(tǒng)觀念,充分認識以“學生為教學主體,教師為主導”的新教學理念,以培養(yǎng)學生能力和素養(yǎng)為教學目的,以高度的責任感投入到實踐教學活動中。其次,在具備豐富的傳統(tǒng)語文教學經驗的基礎上,要從更宏觀的角度,從讀者的視角出發(fā),選擇文章集合,選擇閱讀主要議題。這需要學校,尤其是想實施群文閱讀教學的較偏遠地區(qū)的學校,要積極對青年教師實施全方位培養(yǎng),同時也需要廣大語文教師通過自主學習,做到從多方面、多渠道思考,融合先進教育方法,不斷開發(fā)豐富群文閱讀教學實踐新形式,不斷提升自身實踐教學創(chuàng)新能力。
傳統(tǒng)語文閱讀能力考評是語文試卷測試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強調單篇文章閱讀水平和能力,以問題得分的形式作為考評結果。而群文閱讀教學評價在一定程度上要弱化傳統(tǒng)的語文成績考評形式。群文閱讀課程評價的目的是激勵每個學生閱讀能力和思維的發(fā)展,課程評價更應以質性評價為主,重視學生在閱讀教學中的個性化表現(xiàn)。評價不應只關注得分,更要關注課程推進過程中學生的成長,重視學生在閱讀教學活動過程中的行為、態(tài)度、情緒等綜合表現(xiàn)以及不同個體為達成閱讀教學活動目標付出努力的程度。教師應觀察學生在閱讀教學活動中是否積極投入、克服困難、主動與同伴交流討論、敢于闡述不同的觀點等。群文閱讀教學評價應重視學生在閱讀教學活動中的綜合感悟,避免單純地閱讀答題得分,轉向多元評價模式,不用單一的成績衡量所有學生,關注學生自身閱讀的水平發(fā)展和進步。
學習的目的是學生的成長和發(fā)展,既是獲取知識,更是提高能力、陶冶情操、啟迪思想。在個體學習和成長過程中,閱讀是實現(xiàn)這一目標的重要實踐活動?;谒季S導圖的小學語文群文閱讀教學立足優(yōu)秀作品,以學生自主閱讀活動為基礎,擴大閱讀面,培養(yǎng)并強化閱讀思維、閱讀素養(yǎng),幫助學生提高閱讀能力,為個體養(yǎng)成終身閱讀思維、行為習慣打下良好的基礎。對廣大語文教育工作者而言,不斷探究基于思維導圖的群文閱讀教學模式應用實踐方法,不斷創(chuàng)新教學設計具有重要意義。
[1] 梁健.基于思維導圖的小學語文群文閱讀教學[J].文學教育(下),2016(09):74-76.
G622
A
1002-7661(2022)03-0189-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