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玉蘭
摘要:小學道德與法治學科生活化教學要將生活化教學觀念全面落實到課堂教學之中;要創(chuàng)新生活教學方式,合理選擇課堂教學活動形式;要全面了解學況學情,設計貼近實際的生活化教學。本文總結了小學道德與法治學科生活化教學存在的問題,探尋了小學道德與法治學科生活化教學的有效開展措施,旨在通過生活化教育理念的恰當運用讓小學道德與法治學科教學活動得到高效的開展,推動小學生們道德品質(zhì)及其法律意識等的更好形成與發(fā)展。
關鍵詞:小學;道德與法治;生活化教學;問題;探尋;措施
小學《道德與法治》學科是一門生活化學科,教師將教材內(nèi)容進行教學設計,使知識通過生活化的形式呈現(xiàn)在課堂中是切實可行的。本文總結了小學道德與法治學科生活化教學存在的問題,探尋了小學道德與法治學科生活化教學的有效開展措施,旨在通過生活化教育理念的恰當運用讓小學道德與法治學科教學活動得到高效的開展,推動小學生們道德品質(zhì)及其法律意識等的更好形成與發(fā)展。
1.小學道德與法治學科生活化教學存在的問題
1.1生活化教學觀念存在偏差
小學道德與法治學科生活化教學的過程中,教師沒有將生活化教學理念落實到實際的教學活動之中,雖然教師熟悉生活化教學理論,也認同這一理論,但是卻沒有將其與教學實際結合起來,究其原因就是生活化教學理念的內(nèi)化處理不當。
1.2生活化教學方式過于陳舊
小學道德與法治學科生活化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開展的生活化教學方式還是過于陳舊,究其原因還是沒有將生活化教學方式與先進高效的教學模式緊密結合起來。
1.3生活化教學內(nèi)容脫離實際
小學道德與法治學科生活化教學的過程中,生活化教學內(nèi)容脫離實際。究其原因就是生活化教學設計的內(nèi)容過于依賴教材,生活化教學設計的素材偏離學生的經(jīng)驗,同時課后延伸缺少生活實踐。
2.小學道德與法治學科生活化教學的有效開展措施
2.1將生活化教學觀念,全面落實到課堂教學之中
為了解決“生活化教學觀念存在偏差”的問題,小學道德與法治學科生活化教學要將生活化教學觀念全面落實到課堂教學之中。首先,教師要轉變自身的教學觀念,深入學習有關生活化教學的相關理論,實現(xiàn)對全面教學活動的生活化安排,而不是走形式化。其次,課堂教學過程中要增添一些生活化教學配置,例如信息化設備能夠提供生活化教學的情境,一些生活化的案例等要在平時的教學過程中注意收集。另外,生活化教學實現(xiàn)全面的課堂模式改革,生活化教學所適應的教學模式要多學習,諸如情境教學、翻轉教學、實踐教學等模式都要注意多實踐,在其中融入生活化教學的內(nèi)容。
2.2創(chuàng)新生活教學方式,合理選擇課堂教學活動形式
為了解決“生活化教學方式過于陳舊”的問題,小學道德與法治學科生活化教學要創(chuàng)新生活教學方式,合理選擇課堂教學活動形式。首先,教師可以在教學過程中活用“欄目活動”選擇教學內(nèi)容,完善補充實現(xiàn)教材的創(chuàng)造性改革。部編版小學道德與法治的教材之中都有“活動園”的內(nèi)容,教師可以結合這個活動園的實踐內(nèi)容進行實踐操作,融入生活化的內(nèi)容。其次,教學過程中要結合學生實際設計教學過程,智慧實施呈現(xiàn)生活氣息。學生的生活實際情況也許與教材提供的情況不符合,這個時候教師要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智慧化的活用教材,確保所學的內(nèi)容能夠具有生活氣息。
2.3全面了解學況學情,設計貼近實際的生活化教學
為了解決“生活化教學內(nèi)容脫離實際”的問題,小學道德與法治學科生活化教學要全面了解學況學情,設計貼近實際的生活化教學。首先,教師要運用自身課堂所學來積極探究生活內(nèi)容。例如:部編版五年級上冊《自主選擇課余生活》的教學內(nèi)容主要是圍繞“課余生活誰選擇”的話題來進行的,所以教師可以結合這個內(nèi)容,設計調(diào)查問卷,讓學生通過問卷星等軟件,選擇自己真實的課余生活項目內(nèi)容,然后教師在這個學情了解的基礎上,可以對一些學生熟悉的積極的課余生活進行討論分析。其次,課堂上要提升應用遷移能力,加強生活化事件的分析探究能力。例如:部編版五年級上冊《自主選擇課余生活》的教學內(nèi)容已經(jīng)對積極的課余生活進行了探索,課后要讓學生遷移到課后,對一些不良的學生業(yè)余生活行為要給予批判性評價。另外,教師要組織學生積極參與生活實踐,促進道德法治與生活的體驗。例如:部編版五年級上冊《課余生活助我成長》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結合教材上“活動園”的內(nèi)容,實際組織一下“跳蚤市場”的綜合活動,讓同學可以互換玩具和課外書籍,讓學生能夠感受到這種課余互換活動的真實意義。同時,教師要重視激活家校共育活力,助力學生健康成長,所學內(nèi)容可以通過網(wǎng)絡來進行溝通,讓家長看到教師所教學的內(nèi)容,自然地在生活之中做出同樣的要求,實現(xiàn)家校共同教育。
綜上所述,小學道德與法治學科生活化教學的有效開展能夠取得較好的教學效果,主要就是在于每個人在活動中獲得的真實感受,這種內(nèi)心體驗是形成認識、轉化為行為能力的原動力。
參考文獻:
[1]小學《道德與法治》課程生活化教學路徑探索[J]. 章福成. 創(chuàng)新創(chuàng)業(yè)理論研究與實踐. 2019(17)
[2]核心素養(yǎng)理念下道德與法治生活化教學策略探究[J]. 李雅慈. 當代家庭教育. 2019(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