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彩平
摘要:素質教育提倡德、智、體全面發(fā)展的人才的培養(yǎng),其中的德就是指學生品德,要求學校教育加強德育。作為素質教育的重要任務之一,德育在小學語文教育中占有重要地位。小學語文教師要結合學科的自身特點,深入挖掘教學內容與模式中的德育因素,捕捉契機,加強德育滲透,實現(xiàn)教書與育人有機融合。基于此,本文就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分析展開探討,以期為各位同行提供一些有益的參考。
關鍵詞:立德樹人;小學語文;德育滲透
小學語文啟迪智慧、強化語言能力的效果得到了各界的肯定,但是如果教師僅僅是把能力發(fā)展和啟迪智慧視為課程目標,則是對語文教育功效的窄化認識。小學語文教師要意識到,語文課本所包含的不同課文、語文教學所使用的不同模式,都蘊含著豐富的德育元素。教師對這些德育元素的有效挖掘,有助于學生把智慧和知識轉化為多方面的知識應用能力。
一、開展角色扮演,培養(yǎng)集體精神
從小學生終身發(fā)展的角度來看,集體精神有助于他們更好地融入社會、將個人發(fā)展與社會發(fā)展相融合。在日常教學中,語文教師要通過教學模式的創(chuàng)新,豐富滲透德育途徑,促使學生意識到集體于個人的重要性,加強對學生集體精神的培養(yǎng)。
例如:教學《胡蘿卜先生的長胡子》這篇課文時,教師要將胡蘿卜先生所遇到的各種人和事串聯(lián)起來,引導學生將故事情節(jié)“演”出來,在幫助學生快速了解課文內容的同時,促使他們在實踐中感受集體與個體的關系。首先,教師進行角色提取與分析,引導學生對故事中的不同角色進行討論。這一環(huán)節(jié),教師可以讓學生把描寫“角色”的關鍵詞語勾畫出來進行單獨分析,幫助學生整體把握“人物”的心理活動、語言以及動作。其次,教師鼓勵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角色參與表演。當若干名學生選擇同一個角色時,教師要啟發(fā)學生發(fā)現(xiàn)還有哪些角色是比較有趣的,促使學生學會遇到問題積極想辦法。如果有的學生并不想?yún)⒓颖硌莼顒?,教師則可以為其推薦一些動作、語言比較少,而且又較為有趣的角色,吸引他們參與進來。最后,組織學生表演,并說一說對“人物”的理解以及參與課堂活動的感受,指導學生把感性地表演升華為理性思考。這一環(huán)節(jié)教師要借助問題引導,啟發(fā)學生從個人、集體、表演活動之間的關系中提煉自己的學習收獲,從而優(yōu)化學生表演體驗,加深他們對德育內容的體會。
二、深入挖掘文本,滲透德育元素
小學語文課本內容由專業(yè)團隊精心編制而成,在文本的篩選方面十分嚴格,故而每一篇課文都有豐富的知識教學與德育功能,教師要針對文本對課程中的德育教學元素進行深入挖掘。每一個本文中都包含了多個方面的教學內容,教師需找到最適合的內容滲透德育,以提升德育有效性。知識教學和德育要融合到一起開展,從而體現(xiàn)語文學科的優(yōu)勢,以特有的方式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道德品質。
例如:在教學《草原》一課時,教師可在文本閱讀教學中滲透德育。這篇課文選自作家老舍先生的作品,在文中對美麗的草原風光進行了形象描繪,并刻畫了當?shù)氐臒崆橛幼髡叩膱鼍?,歌頌了蒙漢兩族的深厚情誼。教師可以抓住這一點培養(yǎng)培養(yǎng)學生民族團結意識,很好地將這篇文本利用起來。在開展教學活動前,教師要深入地挖掘教學內容,并對其進行梳理和豐富。在教學過程中,可以啟發(fā)從作者對人物言行的描寫中深切感受“五十六個民族”是一家。同時,教師還可以借助一些視頻資料呈現(xiàn)中華民族的多民族融合特點,培養(yǎng)學生熱愛祖國、重視民族團結。通過學習這篇課文,學生多方面語文能力得到提升的同時,也豐富了學生對中華民族的認識,強化了學生民族團結意識是一堂高質量的語文課堂。
三、實施讀寫結合,融入德育內容
小學語文課堂要培養(yǎng)學生表達能力,其中書面表達占據(jù)了重要地位。教師要引導將讀寫結合起來,從教材中提煉寫作素材、獲取寫作技巧。學生可以在課堂上訓練自主閱讀能力,深入探究本文中心思想和想要傳達的情感,以閱讀引領自身思想升華,然后再以寫的過程,將所思、所得體現(xiàn)到作文中。
例如:《北京的春節(jié)》一課對老北京傳統(tǒng)節(jié)日的喜慶進行了對比描寫,給讀者留下深刻的印象。教學這篇課文時,教師要引導學生自主閱讀課文,找出新社會節(jié)日與傳統(tǒng)社會節(jié)日不同,讓學生穿越時空去感受一份年味。這篇課文貼近生活,學生一下子就被濃厚的年味氛圍所吸引,在課堂討論中積極發(fā)言,用親身體驗對課文內容進行補充說明。學生整理思緒和發(fā)言,就是一篇很好的文章。所以,在學生自主閱讀、討論之后,為學生布置了片段仿寫任務,讓學生模仿文中精彩判斷,寫一寫本地的春節(jié),培養(yǎng)學生對傳統(tǒng)文化的熱愛。通過文字的表述,表達自己的內心情感,展示自己課堂知識學習成果,形成十分積極的課堂氛圍。此時,教師要及時進行反饋與評價,提升學生對知識的運用能力,深化他們對傳統(tǒng)文化的感情。
結語
一言以蔽之,在小學語文教學滲透德育的時候要堅持因地制宜,保證德育工作無痕地、有效地融入到教學活動中,使德育具有學科特有的人文性特點。德育滲透效果的顯現(xiàn),需要一個漫長的過程,小學語文教師要抓住適當?shù)臅r機合理滲透、靈活滲透,真正為學生打造教書與育人相結合的小學語文課堂,促進學生語文能力與思想品質發(fā)展的完美統(tǒng)一。
參考文獻:
[1]李夕.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有效滲透德育——基于建構主義學習觀視角[J].新智慧,2021(03):47-48.
[2]盧明雪.傳道解惑,立德樹人——小學語文與德育的融合教學研究[J].小學生作文輔導(讀寫雙贏),2021(02):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