符麗麗
摘要:觀察能力是學生學習語文知識的基本能力,也是學生獲得信息的重要途徑。小學生觀察能力的高低于語文素養(yǎng)的高低有著直接的關系。小學語文隨著時代的不斷發(fā)展需要教師重視傳授學生觀察的方法,并且按照循序漸進的方法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如此才能更好的幫助學生為今后的學習和發(fā)展奠定基礎。本文對小學語文寫作教學中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進行了分析,以觀察能力的提升為基礎提升小學語文教學效率的提升。
關鍵詞:小學語文;觀察能力;培養(yǎng)策略
引言
不論是成人還是學生想要做某一項事情都需要進行觀察,比如名著的編寫就需要作者在對故事的人物進行細致的觀察和分析之后才能將人物特點靈活的體現(xiàn)出來。人們在閱讀過名著或者優(yōu)秀的書籍后意猶未盡,證明作者對事物的觀察和體會非常的深刻由此可以看出觀察對于寫作的重要性。
一、掌握正確的觀察方法
在小學語文寫作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是一件非常復雜和長遠的事情,需要讓學生對某件事物有意識的觀察和感受,并且將自己所看到的內容記錄下來從而提升學生觀察的能力。小學語文教師通過傳授學生觀察能力的方法逐漸的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讓學生能夠用正確的眼光對事物進行觀察。首先讓學生掌握觀察事物的順序。在觀察不同事物的同時要采用不同的觀察順序。一般情況下對某種事物要按照從整體到局部的順序進行觀察,然而對于特殊的場景要采用從局部到整體的觀察順序,并且從事物的觀察中發(fā)現(xiàn)具有特點的事物或者人物。按照以上的觀察順序可以有效的提升學生的觀察能力,還可以更好的促進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提升。讓學生在寫作的過程中更具條例性。善于比較也是觀察能力培養(yǎng)的重要方法,小學階段的學生對事物缺乏一定的耐心,他們在觀察事物時只對事物的表面進行大致的觀察,如此會影響他們發(fā)現(xiàn)事物的具體特點。教師引導學生利用對比的方式在細致的觀察中了解事物的特點。比如,在學習《烏鴉喝水》這篇文章中,教師引導學生對相關的圖片進行觀察,學生在觀察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烏鴉喝不到水非常著急,卻沒有意識到從哪些方面看到烏鴉著急的心情。如此的情況下,教師就可以通過提問的方讓學生對圖片進行細致的觀察,如:同學們從哪些方面可以看出烏鴉喝不到水很著急?從而讓學生從觀察圖片中烏鴉的神態(tài)和動作中得出答案。通過傳授學生觀察的方法積累寫作的素材,從而將自己觀察到的內容融入到寫作當中。
二、創(chuàng)設生活情境啟發(fā)靈感
寫作的靈感起源于我們的實際生活,在進行小學語文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需要給學生構建出生活化的情境,將生活化元素融入到課堂教學中,讓學生在學習和閱讀文章的同時感受到生活元素,并從生活內容中啟發(fā)自己的寫作靈感。寫作就是將生活中的內容用文字的方式記錄下來,所以將生活元素融入到課堂教學中能夠幫助學生將生活和寫作密切的結合起來,從而促進寫作教學的發(fā)展。[1]在實際的教學中教師要關注每一位學生的成長和發(fā)展,并且引導學生更多的關注生活,使學生為今后的成長和發(fā)展打下堅實的基礎。小學語文課本中有許多的文章與生活、大自然有著密切的關系,教師可以以此為基礎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比如統(tǒng)編版三年級的課文《燕子》《荷花》《昆蟲備忘錄》等都與生活密切相關,都是通過文字的方式記錄下生活中的實際場景。但是學生在實際的學習中并沒有關注這些內容,有的學生是因為學習“燕子”這篇文章才對天上飛翔的燕子所關注。小學語文教師可以通過播放關于燕子的歌曲構建生活化場景,并引導學生注意觀察燕子在陰天下雨時會有哪些變化,從而讓學生用生活化的眼觀去看待生活并觀察生活,從而找到生活當中的樂趣。
三、充分挖掘教材內容
小學語文教師要深入到教材當中深入的挖掘課本中與寫作相對應的內容,全面的推動學生寫作能力的提升。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入小學語文課本中收錄的文章非常豐富并且具有示范的作用,可以讓學生在觀察的過程中發(fā)現(xiàn)寫作的素材。在平時的教學中教師要深入教材挖掘其中的寫作素材,尋找教學方法逐漸的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比如在學習《火燒云》這篇文章中,這篇文章細致的“火燒云”的形態(tài),教師可以利用此篇文章激發(fā)學生的觀察意識。作者首先從云的顏色進行描寫,之后對云的形態(tài)變化進行了說明。從火燒云形成過程中對比地面的影響,之后對天空進行描寫,最后直接對云進行了描寫,通過正側面相結合的方式對云進行了全面的描寫。在進行寫作教學中教師要從教材入手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觀察能力,從而實現(xiàn)學生的全面發(fā)展。使學生能夠將自己的觀察能力應用到實際的生活當中。
四、觀察能力和現(xiàn)象能力的通過提升
要想提升小學生的創(chuàng)作能力就需要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能力。如果沒有豐富的想象能力也就無法寫出內容和情感豐富的文章。所以小學語文教師要采用合理的教學方式進行寫作教學,激發(fā)學生對某件事物充分的觀察和現(xiàn)象。在平時的教學中要重視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和想象能力。比如在學習《兩小兒辯日》這篇文言文時,教師可以采用角色扮演的方式讓學生進行情境再現(xiàn)。利用小組合作的方式開展教學活動,[2]利用有限的課堂時間組織讓學生完成合作任務。并且要讓每一位學生參與到活動中,采用這種教學方式不但可以有效的提升學生對文本知識的理解,還可以讓學生將自己的感受融入到寫作當中,在教學結束后教師給學生布置寫作任務讓學生對實際生活中的日出日落進行觀察,將自己的表演的過程和課本內容相結合寫出情感豐富的讀后感。如此可以更好的鍛煉學生的想象能力。如果教師在日常的教學中多組織一些鍛煉學生觀察和想象能力的小活動,可以有效的培養(yǎng)學生的靈活性思維。比如小學階段的學生在寫作的過程中容易出現(xiàn)錯別字,對于某些多音字或者多義字無法進行合理的使用,教師要對學生進行正確的引導,讓他們通過查閱資料的方式理解多音多義字,逐漸的引導要比打擊職責更為有效,還可以更好的保護學生的自信心。從而充分的挖掘學生的想象力培養(yǎng)學生的寫作能力。
結語:
總而言之,在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要想有效的培養(yǎng)學神的觀察能力,就需要小學語文教師采用恰當?shù)慕虒W模式傳授學生正確的觀察方法,并且將觀察的內容進行想象和感受。從而鍛煉自己的觀察能力,豐富自己的語文知識和素材提升寫作能力。
參考文獻:
[1]王世菊.小學語文寫作教學中學生觀察能力的培養(yǎng)策略[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21(09):293-295.
[2]史花.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寫作能力的培養(yǎng)策略[J].作文成功之路,2021(28):4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