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玲玲
摘要:閱讀教學是英語教學中的重點部分,也是難點部分,不僅綜合考查學生的單詞積累量與句型語法,還要求學生具有一定的英語語感。在小學階段,由于教師采取的英語閱讀教學方法過于陳舊,學生難以感受到英語學習的樂趣,從而出現了厭學、棄學的現象。教師應從英語學科出發(fā),積極尋求學科不同部分的聯(lián)系,將英語閱讀與寫作相結合,打造新時代英語閱讀課堂。
關鍵詞:讀寫結合? 小學英語? ?閱讀教學
近些年來,讀寫結合策略被廣泛應用于語文學科與英語學科的課堂教學中。教師通過深入分析閱讀與寫作的關系,設置相應的教學環(huán)節(jié),引導學生探究相關學習內容,從而使學生在閱讀中感受,在寫作中建構??梢哉f,讀寫結合策略是新時代英語課堂尋求現代化出路的一種方式,它以培養(yǎng)學生深厚的英語素養(yǎng)為目標,充分發(fā)揮讀與寫的優(yōu)勢,為學生高效學習英語知識搭橋鋪路。
一、讀寫結合策略的重要性
在傳統(tǒng)的英語閱讀教學中,教師往往采用朗讀—分析—復讀的方式進行教學。長此以往,學生的學習熱情在單一循環(huán)的學習模式中消耗殆盡,對英語學習缺乏興趣,英語閱讀教學的效率直線下降。同時,枯燥且頗有難度的語法知識給了學生較大的壓力,導致學生英語閱讀學習陷入困境。
(一)使學生對英語學習產生正確的認識
讀寫結合策略能夠充分展現出英語的魅力,通過閱讀,學生能夠獲得情感上的感知;通過寫作,學生可以綜合運用閱讀過程中產生的情感與學到的知識。因此,讀寫結合策略能夠顯著提升學生的英語學習效率,使學生擺正英語學習的態(tài)度,以更加積極主動的狀態(tài)投入學習。學習的最好方法就是感受與表達,感受來自于閱讀與聆聽,學生通過閱讀英語文章產生認知,而表達是學生以這些認知情感為出發(fā)點的個性化延伸。在感受與表達英語的過程中,學生對英語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英語學習效率也獲得了極大提高。
(二)將學習英語與運用英語相結合
在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下,許多學生已經形成了固化的學習思維,即為了考試而學,為了升學而學。在這種教育環(huán)境中,學生的應試能力和應試技巧日益提升,而整合知識、運用知識的能力不斷下降。這樣一來,學生即使考試分數很高,綜合能力卻很弱,不懂得結合實際運用所學的知識。讀寫結合策略的另一重含義是學習與運用相結合,這就要求學生以在學習中獲得的情感為驅動力進行再創(chuàng)造,有效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能力。由此看來,教師應在教學中充分運用讀寫結合策略。
二、小學英語閱讀教學的現狀分析
目前,教師受到應試教育的影響,只看重學生的考試分數和成績,甚至以分數為考核標準,根據學生在英語考試中取得的分數評價學生的英語學習能力和效果,這種方式過于片面,忽視了學生聽、說、讀、寫的培養(yǎng)。教師不重視閱讀教學,只是一味地教授單詞、句型等理論知識,卻沒有想過學生能否將掌握的知識點應用于實踐。在閱讀教學過程中,部分教師甚至沒給學生留下自主閱讀和獨立思考的時間,只是帶領學生閱讀一遍文章,然后詳細講解文章大意和結構形式等。這種流于形式的教學方法無法真正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和思考能力,導致學生對教師產生依賴,或是排斥心理。
學生對閱讀教學缺乏興趣,會直接影響閱讀教學效果。愛鬧、愛玩是學生的天性,大部分學生很難靜下心來閱讀,即使教師布置了課后閱讀任務,學生也只是敷衍了事,沒有詳細閱讀文章,汲取文章中的知識內容,甚至存在“嘴在讀,心在飛”等問題,這些問題得不到很好的解決,便難以提升小學英語閱讀教學的質量。
三、讀寫結合策略的運用
(一)巧設課前情景,激發(fā)學生的語言運用意識
課堂導入是教學過程的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在課堂導入環(huán)節(jié)中,教師應充分利用教學資源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設計合適的教學情景為即將開始的講授做鋪墊,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在英語閱讀教學中,學生的英語學習狀態(tài)決定著他們的學習效率,教師可以在導入環(huán)節(jié)利用讀寫結合策略,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運用意識。
例如,在教學三年級上冊《My family》時,筆者會在課前創(chuàng)設歡快的情景,讓他們進入學習狀態(tài)。本單元的閱讀目的是讓學生明確家庭中人物的英語表達方式,并能夠進行簡單的問好。因此,筆者先放映了《Family》中的一段英文短片,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并讓學生圈出短片中出現的與家庭人物有關的單詞,把它們寫在本子上。然后,筆者向學生提出一些關于家庭的問題,喚起學生對家庭的記憶,為稍后的英語寫作做鋪墊。緊接著,筆者讓學生互相向同桌介紹自己的家庭成員,并在練習本上用中文寫出相關句子。最后,筆者正式開始了文章的閱讀教學,學生基本掌握了介紹家庭成員的句型后,筆者便讓學生用英語翻譯之前在本子上寫下的句子。這樣一來,學生不僅掌握了重點句型的表達方式,還能夠將英語知識與實際生活相聯(lián)系,提高了轉化知識、運用語言的能力。
生動的課前導入是打造高效課堂的基礎,在導入環(huán)節(jié)運用讀寫結合策略,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運用意識,能夠為即將開始的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因此,教師應重視課前導入的作用,將讀寫結合與課前導入相結合,使英語課堂煥發(fā)新的生機。
(二)課堂實時訓練,鍛煉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
教師通過布置相關練習任務,能夠較好地訓練學生的讀寫能力。教師應從文章的某一個知識點出發(fā),布置寫作任務,一方面,有助于加深學生對所學內容的理解;另一方面,有助于學生表達與創(chuàng)造。
例如,在教學四年級下冊《Drawing in the park》時,筆者以教學目標為出發(fā)點,結合所學內容對學生進行了相關的讀寫訓練。文章教學目的是讓學生掌握一些事物的英語表達方式,掌握數量詞與情態(tài)動詞can的用法。因此,在講解文章時,筆者先讓學生觀察圖片中的事物,鼓勵他們用英語將這些事物表達出來。然后,筆者帶領學生深入分析課文,使學生掌握重點句型的表達方式并理解文中對話。在分析完文章后,筆者向學生布置了一項課堂練習任務,即以“Drawing in the classroom”為題,以所學課文為模板,寫一篇英語作文。筆者鼓勵學生從書本中走向周圍的世界,鼓勵他們在生活中學習,在學習中生活。這一習作題目不僅能夠有效運用讀寫結合策略,還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遷移思維。
讀寫結合策略的關鍵在于教師能否清晰地認識教學目標,唯有以教學目標為中心的讀寫結合策略,才能對學生的學習發(fā)揮巨大作用。因此,教師應充分熟悉教材,了解學生的基礎素質,從而打造高效的讀寫結合課堂。
(三)發(fā)揮作業(yè)優(yōu)勢,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使用習慣
學習一門語言需要不斷練習,同樣地,英語學習如果只依靠有限的課堂時間是難以取得成效的。因此,教師應適當地給學生布置一些課后作業(yè),并合理安排作業(yè)內容,優(yōu)化作業(yè)結構,完善作業(yè)層次,使學生在課后作業(yè)中得到鍛煉。
例如,在教學五年級下冊《Chinese festivals》時,筆者布置了作業(yè),讓學生進行讀寫結合訓練。文章講述的是中華傳統(tǒng)節(jié)日,所以在閱讀、分析完文章后,筆者讓學生回憶生活中過節(jié)的情景,并要求他們在課后以《My favorite festival》為題目寫一篇英語作文。由于課文中已經出現了與節(jié)日有關的單詞、詞組,所以對五年級的學生來說,本篇習作難度適中,是比較容易完成的。通過回憶節(jié)日情景并寫作,能夠幫助學生靈活運用所學的英語知識,有效提高學生感知生活的能力,從而在生活中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使用習慣。
(四)發(fā)展導讀環(huán)節(jié),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閱讀意識
導讀是小學英語課堂教學前的必要環(huán)節(jié),教師利用導讀環(huán)節(jié)可以使學生對閱讀與寫作產生興趣,并主動參與讀寫教學,從而形成良好的自主閱讀意識。為了防止學生對英語閱讀和寫作教學產生畏難心理,教師可以從學生的興趣愛好、心理特點出發(fā)。如學生喜歡童話故事或動畫片,教師可以借助互聯(lián)網收集這方面的資源,以視頻的形式呈現出來,并要求學生在觀看視頻時,認真地思考和分析故事情節(jié)。視頻結束后,教師再要求學生圍繞文章,結合所掌握的英語知識創(chuàng)編故事,或者是借鑒文章中的脈絡結構進行寫作。如此一來,不僅能夠鍛煉學生的知識運用能力,還能夠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
教師應從學生的興趣愛好和實際生活出發(fā),合理發(fā)展導讀環(huán)節(jié),并選擇合適的培養(yǎng)方法,使學生對英語閱讀產生濃厚的興趣,形成自主閱讀意識,增強學生的閱讀能力和寫作技能。
(五)激發(fā)學生的寫作熱情,豐富學生的知識沉淀
教師應當及時摒棄傳統(tǒng)落后的教學觀念,學會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性,突出學生在教學中的主體地位,同時,教師可通過問答、對話等形式活躍學生的思維,使學生在積極主動的狀態(tài)下學習。大部分學生具有較強的好勝心、求知欲,教師可以利用這些特點,采取相應的方法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和寫作熱情。例如,教師可通過多媒體展示圖片,要求學生先了解圖片內容,然后把學生分成若干小組,并圍繞圖片內容交流和分析,寫一篇與圖片內容相符合的作文。最好的一組可以獲得優(yōu)秀小組的稱號,還能得到筆記本、鋼筆等獎品。這樣的激勵不僅能夠調動學生的寫作積極性,還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團結精神和競爭意識,對學生今后的發(fā)展大有益處。需要注意的是,學生的寫作成績并不是最重要的,只要學生肯寫敢寫,教師就應該鼓勵和表揚。
(六)重視課外閱讀環(huán)節(jié),拓展學生的知識面
僅靠課內閱讀教學是無法真正提升學生的讀寫能力。學生寫不好作文的主要原因是缺乏素材,他們的詞匯量和知識面有限,為了完成寫作任務東拼西湊,這樣寫出來的文章空洞無味,甚至錯漏百出。因此,在小學英語閱讀教學過程中,教師應當重視課外閱讀環(huán)節(jié),積極促進課內外閱讀教學的結合,并根據學生的實際水平選擇閱讀優(yōu)秀作品或經典名著,如艾瑞·卡爾的《袋鼠也有媽媽嗎?》,蘇斯博士的《穿襪子的狐貍》《綠雞蛋和火腿》等。這些具有一定趣味性的英語繪本對小學生具有較強的吸引力,童話般的故事情節(jié)和人物、顏色艷麗的插圖,能夠調動學生的閱讀積極性。此外,學生根據英語繪本故事發(fā)揮想象力創(chuàng)編新的故事時,會運用所學的英語知識,逐漸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
總而言之,讀寫結合策略是對相關內容進行構建與優(yōu)化,將英語教學從單一枯燥的單詞與語法教學中脫離出來,轉向為學生搭建真實的語言學習環(huán)境,以促進學生學習。教師應充分認識到讀寫結合教學策略對英語教學的重要意義,不斷挖掘讀寫教學策略的新方向與新主題,為現代化教育事業(yè)作貢獻。
參考文獻:
[1]王志紅.試論小學英語閱讀教學中讀寫結合的教學策略[J].校園英語,2018(22).
[2]黃冬.“打鐵要趁熱”——讀寫結合的小學英語閱讀課堂教學實踐與反思[J].校園英語,2015(29).
(作者單位:高郵市第一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