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吉生
想健康長壽,必須讓身體的各個器官都減緩衰老的速度,保持活力,還要保持精神愉悅,生活的快樂幸福,而且做到“三個三”養(yǎng)生法:即三不老、三個要、三不比,才能頤養(yǎng)天年,度百歲去也。
生命在于運動。老年人要選擇一兩項適合自己的運動,可以激發(fā)身體活力,減緩衰老,還有助于增強體質,提高免疫力。
老年人的消化功能日漸減弱,做到營養(yǎng)均衡很重要。百歲壽星、著名經濟學家陳翰笙博士,每天飲食堅持“三個一”:早上吃一個雞蛋,晚上喝一杯奶,每天吃一個蘋果,而且一日三餐多吃素,少吃肉。
不要整天把自己關在家里,要走出家門,多參加社會活動,多和家人以外的人交流,可以盡己所能去幫助別人,從中找到生活的樂趣。
切勿為那些“寶刀不老”“老驥伏櫪”等頌詞而感飄飄然,須知人過七十,生理上各方面都在逐步衰退,心血管疾病、退行性病變等接踵而至,不宜過度勞累。社會活動不要過于頻繁。
不論家庭或某些社會矛盾,明知受人捉弄,只當不領會,三分糊涂可制怒,制怒既可治“紅眼病”,亦可治“腦梗”。鄭板橋的“難得糊涂”可作每位老人的座右銘。
喜愛文學的可隨時吟詩作詞;喜歡戲曲的,可即興引吭高歌;愛好音樂的,可靜坐聆聽、撫彈、吟唱世界名曲以自娛;擅長書畫的,可揮毫山水、花卉。
我國著名的“補白大王”鄭逸梅先生一生屢遭坎坷,卻能始終保持坦然、樂觀的良好心態(tài),不但著述頗豐,還活到了90 多歲。他的長壽秘訣便是“不比為貴”。鄭老常對人說:“不與富交,我不貧;不與貴交,我不賤。自感不貧不賤,就能常處樂境,于身心有益?!?/p>
我們一同退下來的左鄰右舍,有的整天無所事事,感到無聊。而我呢,樂在讀報,樂在筆耕。去長城旅游時,我雖未登上頂峰,但有好幾個年歲比我小、身體比我好的人卻不如我“精神”,這么一比,我的士氣,我的信心,我的快慰,便油然而生了。
當你跟那些生活得比你好的人攀比時,千萬不要怨天尤人,更莫責怪自己如何如何,最好的辦法是“勸說”自己退一步比比。在生活中我常退一步想,比起有幾個不幸患癌癥、英年早逝的同學、戰(zhàn)友,我雖不富裕,但還是個健康幸福之人哩!
能做到這“三個三”養(yǎng)生法,公雖年屆古稀,必然鶴發(fā)童顏,淡泊名利,視榮祿為草芥,無憂無慮,健康長壽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