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俊波
摘要:眾所周知,培養(yǎng)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是教學目標之一,指引著教師踐行教學行為。隨著核心素養(yǎng)研究的不斷深化,教育領域提出了深度學習這一概念。學生的學和教師的教有著密切的聯(lián)系,所以,深度學習與深度教學具有一致性。引導學生進行深度學習,是以教師的深度教學為基礎的。數學是基礎學科,也是教師培養(yǎng)學生數學核心素養(yǎng)的載體。在開展小學數學教學的時候,教師要應用多樣的教學策略實現(xiàn)深度教學。
關鍵詞:小學低年級數學;課堂教學;優(yōu)化策略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引言
在素質教育理念下,國家提倡要降低學生的課業(yè)負擔,這也讓如何提升課堂教學效率成為了教師需要積極思考的問題。很多學生因在課內沒有將知識有效吸收,導致家長不得不帶學生到課外去補習,使得學生的課余時間缺失,嚴重影響學生綜合素養(yǎng)的提升。
一、設置問題,激發(fā)興趣
想全面喚醒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教師在教學中應注重采取多元化的手段營造生動形象的教學氛圍,緩解學生的學習壓力,摒棄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利用新型教學方式開展教學。拓展課程教學活動的實施旨在為學生打造不一樣的數學課堂,如此不一樣的數學課堂,是由不一樣的教學內容、不一樣的教學方式組成的。課堂導入是學生進入拓展課程課堂的第一步,也是關鍵的一步。如何在這一步中,為學生帶來一個不一樣的數學課堂呢?這是需要教師細細摸索學生的數學學習想法。因為,學生是數學拓展課程教學的參與主體,他們的想法,可以為教師提供創(chuàng)設教學活動的思路,明白在課堂上首先要做什么、接著要做什么、要為學生呈現(xiàn)哪些內容、盤活課堂、滿足學生需求、驅動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對于小學生而言,在參與數學拓展課程教學的時候,他們所需要的是興趣。所以,在組織教學活動的時候,會呈現(xiàn)與新知相關的內容,提出問題,用問題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他們在問題的作用下,對數學產生濃厚的學習興趣,走進數學課堂。
二、樹立學生主體地位,引領學生積極參與課堂
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教師應當樹立學生主體地位,引領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大膽想象,動手實踐,通過實踐探索來獲得對數學知識的感受和體驗,加深學生對數學知識的記憶與理解。這對學生數學素養(yǎng)的發(fā)展具有促進作用。例如,在小學數學一年級下冊《加與減》的學習中,有一節(jié)名為《跳繩》的課時內容。教師在此課教學中,可以組織學生到操場進行實踐教學,并且邀請了體育教師一同來上課。體育教師依照學生的身高體質進行小組劃分。每個小組的學生身體體質均衡,在體育教師的示范下,學生練習跳繩方法熟練掌握后,教師采用兩組對拼的方式進行比賽。每個小組出兩名學生給對方小組搖繩,一名學生計數。進行計數的學生需要記錄對方小組總跳繩數以及失誤的次數。待到游戲結束后,學生回到教室,計數員公布結果。A組:跳繩數80個,失誤數3個。B組:跳繩數98個,失誤數4個。C組……,教師要求學生小組自己累積得分,得分累積方法:跳繩數-失誤數=得分數,A組:80-3=77;B組98-4=94,……通過累積最終選出得分最多的小組。實踐證明,實踐活動能夠給學生提供一個輕松自由的學習環(huán)境,這時學生作為游戲活動的主體,更容易接受新知,從而促進教學效率的提升。
三、促進學生之間的溝通與合作
安排具體性的分工。教師在學生自主探討的基礎上,通過溝通與交流促進學生知識水平的提高。想要實現(xiàn)學生在不同層面的進步,教師要在課堂實踐中安排相對合理的分工與探討,首先可以以4至6人為一組,對需要探討的數學問題展開具體的研究,其次推動問題的解決,在分組過程中也要根據學生的成績需要,以及實際情況進行合理的分工,實現(xiàn)資源的優(yōu)化配置。增強自學意識。對于學生感興趣的知識探討環(huán)節(jié)的研究,主要在于增強學生自主學習的意識,一般來說,不允許學生之間進行溝通,設計這個環(huán)節(jié)的主要目的是促使學生在學習的基礎上引發(fā)自身的獨立思考,提高獨立解決數學問題的能力。教師在學生對基礎知識掌握的基礎上,引導學生深入感知學習資料,幫助學生構建教材內容框架,激活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協(xié)作討論。在學生進行自主性的學習之后,學習成果需要首先在小組內部進行討論;其次,學生針對他們所不能解答的難題進行深層次的交流,假設出現(xiàn)結果不統(tǒng)一的情況,需要及時與其他組員共同商討,形成最后的成果,在此基礎上教師也應該發(fā)揮自身的引導作用。組織探討,總結歸納。在小組內安排的學習溝通與知識點的交流是提高課堂教學有效性的一部分。教師針對學生不能理解的深層次的疑問與困惑展開進一步的探討,使得學生之后的學習方式及答題方式更加高效,需要充分發(fā)揮小組的統(tǒng)籌作用,經過組織探討、總結歸納,來處理不能解答的疑難問題。
結束語
總而言之,在教育改革的背景下,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受到社會的廣泛關注。為此,作為一名小學數學教師,首先,應不斷增加個人的知識儲備,提升個人的執(zhí)教水平;其次,摒棄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注重改革創(chuàng)新,緊跟時代發(fā)展方向;最后,將學生視為課堂的核心,尊重學生之間的差異,促使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得到有效提升。
參考文獻
[1]許鵬.小學低年級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策略探析[J].當代家庭教育,2019(36):90.
[2]高龍錦.例談小學低年級數學課堂教學的有效性[J].安徽教育科研,2019(21):15-16.
[3]王玉偉.提高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探索[J].新校園(中旬),2018(08):14.
[4]魏偉.提高小學低年級數學課堂教學有效性的幾點策略[J].中華少年,2018(23):1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