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銀瑤
◆摘? 要:初中階段,學生突然進入到一個新的環(huán)境,學習相對較難的知識內容,他們從生理及心理上都是很不容易接受的,所以初中教學至關重要。分層模式應用中采取的層次化劃分的方式,是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等級劃分,然后針對性的教學內容對學生進行引導,保證教學內容與學生的實際需求相吻合。而且此種教學方式在應用中兼顧到了所有學生的需求,是真正從學生學習與身心需求入手的,這不僅強化了學生對于知識點的掌握,也充分地展現(xiàn)了現(xiàn)代教育對于學生的尊重,這對于實現(xiàn)語文學科的高效提升,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等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關鍵詞:分層模式;初中語文;科學運用
分層教學是按照學生知識的學習,理解以及接受程度進行劃分,將他們劃分成不同的群體,之后制定層次化的教學內容與實施方案。學生不同,方案不同,滿足的學習需求不同,所起到的教學效果也不同。在素質教育的今天,義務教學的實施,采取的是平行班級的方式,不同學生需求不同,能力不同,所以傳統(tǒng)的教學方式已經不受用了,也不利于學生的個性化發(fā)展。因此,分層模式在教學中應用的可行性和必要性逐漸地凸顯。
一、 分層模式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應用價值
初中學生身心發(fā)展還處于不斷提升的階段,學生的思維及生理發(fā)育都不成熟,學習態(tài)度,個性化發(fā)展也都沒有養(yǎng)成,這就導致學生與學生之間的差異性較大,傳統(tǒng)一刀切的教學方式無法很好地滿足所有學生在學習方面的需求。分層模式的應用,對學生進行了層次性地劃分,不同層次的學生對于知識的接受與理解程度不同,而設計不同的授課內容,采取不同的引導方式,充分地體現(xiàn)了教學過程對學生個性化地尊重,對增強學生的學習自信心,提升學生的學習效果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二、分層模式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具體運用
1.學生分層
首先,對學生進行全方面地了解。分層模式的實施最基礎的就是要對學生進行分層,而對學生分層如何做到科學有效,是首要考慮的問題。首先,全面了解學生就是從學生的智力因素出發(fā),對學生語文知識的掌握情況,語文知識內涵的理解情況進行了解,并對學生對于語文知識的興趣,愛好進行掌握,對這些問題進行全方面地分析與了解之后,才能夠針對學生的具體情況劃分層次。劃分的層次主要分為優(yōu)等,中等以及差等三個層次。而對于每一個層次還可以進行具體地劃分,比如寫作優(yōu)等,語言表達優(yōu)等,這樣才能保證教學活動的實施更具針對性。
其次,對學生進行動態(tài)化地了解。學生與學生之間所體現(xiàn)出的差異性不同一成不變的,而是不斷變化的,會呈現(xiàn)出一個舊差異逐漸地縮小,新差異不斷加大的現(xiàn)象。因此,教師在教學中對學生的情況進行動態(tài)化地了解與檢測,可以對學生在學習中產生的差異性變化進行隨時獲取。而只有隨時隨地觀察學生的變化,對學生的動態(tài)問題進行分析,才能夠為教師教學方案的優(yōu)化設計提供便利性,才能夠保證分層教學的科學開展。
2.目標分層
在劃分完學生的層次之后,教師還需要對具體的教學目標進行層次化分,給不同層次的學生設置不同的教學目標,這樣才能保證教學所實施的教學活動與每一個層次的學生需求相吻合,才能夠使每一個學生面對相同的學習內容時,能力會得到相應地提升。比如,針對于同一篇文章,對于不同層次的學生所設計的教學目標則應該不同。以初中語文朱自清“春”為例,對于差等生來說教學目標應該是可以準確地朗讀課文,對課文的具體內容進行感知,把握作者的情感。同時可以體會擬人、比喻等手法的運用。對于中等生來說在差等生的基礎上對于作者在景物方面的描寫內容能夠重點地掌握,并掌握情景交融的寫作技巧。對于優(yōu)等生來說體會文章的感情,對文章中精彩的語句,段落的深刻含義,并能夠細致地觀察景物,抓住特點描寫的重點??梢姡瑢τ诓煌瑢哟蔚膶W生來說教學目標也自然是不同的,這樣才能夠抓住每一個層次學生對于知識的掌握效果。但是在目標層次中需要注意的是,要充分地把握每一個層次學生的興趣與需求,注意目標設計的難度與引導性,能夠使學生在教學目標的指導下積極地參與到教學中來,這樣學生才能夠獲取最大限度地發(fā)展,才能夠促進整個班級教學效果的提升。
3.實踐分層
所謂的實踐分層指是的是教學活動,練習活動的分層。在語文教學中問題提問是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利用問題引導與激發(fā)學生思考和想象,讓學生在問題解決中獲取知識,習得能力則是關鍵。因此,在初中語文分層模式的應用中,問題的分層設計也是非常關鍵的。試想,教師在語文教學中,仍然采取大班授課的方式,優(yōu)等生能夠快速理解,差等生跟不上進度,這樣他們就不愿意參與課堂學習,時間久了他們也就不愿意思考了,還會逐漸地厭學或者棄學。但分層模式的實施卻能夠很好地解決這一問題,對于差等生來說有相應難度的問題等待其解決,在這個過程中他們能夠進行能力的訓練,這樣他們的學習自信心也會增強。比如,在學習胡適的“母親”這節(jié)課時,在授課過程中,針對于不同層次的學生教師設計的問題是不同的。針對于差等生教師應該引導他們說一說,讀完這篇文章之后,你掌握住了多少內容,請說一說。而對于中等生來說教師應該引導他們說一說本篇文章中的重點故事情節(jié)。而對于上等生來說教師提出的問題可以是,引導學生用一句話總結概括本文的內容。對問題進行層次化地設計,每一個等級學生都會獲得問題解決之后的成就感與滿足感,這對于學生尤其是差等生來說,會增強他們的動力,強化他們的學習使命感。而且這樣一來,他們會意識到深刻地體會到主人翁的使命和責任感,更愿意學習,對于教師的信任程度也會更深,這樣的教學效果會更加地良好。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分層模式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科學運用,應該在日常教學中不斷地摸索與探究,力圖使每一個學生都可以獲取樂趣,收獲體驗與成功,體會知識學習的趣味,增強學生的自信心,在語文學習中真正地得到能力的提升。
參考文獻
[1]汪軍.分層模式在初中語文教學中的科學運用初探[J].考試周刊,2019(57):62.
[2]廖素華.初中語文課堂教學中分層教學模式的實踐研究[J].科學咨詢,2020(12):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