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培誼
高中語文教學的目的在于讓學生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并從中學習到生活的道理,使學生在獲得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的過程中,學會學習并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因此,教師要秉承“立德樹人”的基本教學理念,把對學生的道德教育貫穿于教學過程中,對學生進行價值引導,使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培養(yǎng)學生的愛國情懷和高尚品質。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也要樹立“立德樹人”的教學理念,注重“立德樹人”在課堂上的滲透,幫助學生通過語文知識的學習了解社會人生,認識到自己存在的價值,提高學生對自己的認同感和幸福體驗,形成健康向上的人生態(tài)度。
例如,在《祝福》一課的教學過程中,上課之前,教師可以給學生大致講述課文內容,告訴學生祥林嫂的經歷,并給學生講述祥林嫂受身邊人忌諱的原因,讓學生體會祥林嫂的經歷與心情。在學生大致了解了祥林嫂的故事以后,教師可以提出以下問題讓學生進行思考:祥林嫂的死有什么原因?教師要引導學生從人性的角度深入思考,并滲透關心幫助他人的重要性,讓學生在生活中養(yǎng)成同情弱者的道德品質,進而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通過這種教學方式,不僅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還滲透了“立德樹人”的教育理念,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養(yǎng)成了寬厚仁慈的生活習慣。
在高中語文教學中,教師要以學生為中心,運用多種靈活的教學方法培養(yǎng)學生的愛國情懷,避免課堂的枯燥無味導致學生的學習興趣低下。教師要秉持正確的政治思想、高尚的道德觀念和嚴謹?shù)闹螌W態(tài)度,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有效地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把握教學內容與人文情懷相結合的原則,引導學生對教學內容展開深入思考,并以此規(guī)范自己的行為。
對于處于高中階段的學生來說,其即將面臨著社會生活,故在此階段的教學中應該針對學生的全方面的發(fā)展。教師在教學中要善于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來培養(yǎng)學生的道德修養(yǎng),并且要設計新穎的情境,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情境教學法在高中語文課堂中的應用,不僅能營造豐富多彩的教學環(huán)境,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還能增強學生的理解力和判斷力,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在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時,教師要充分調動學生的好奇心,為學生設置一定的問題情境,激發(fā)學生的問題意識,鍛煉學生的思考能力。需要注意的是,教學情境的創(chuàng)設是為“立德樹人”的目標服務的,因此,在設計情境時,應從培養(yǎng)學生的思想道德意識出發(fā),避免教學重點的偏差。
以《父母與孩子之間的愛》一課的教學為例,教師可以從生命中的各個不同的階段父母愛孩子的方式出發(fā),如在嬰兒階段、小學階段等。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分享自己的父母是如何愛自己的,如有的孩子說:“媽媽每天都給我做飯”,還有的孩子說:“爸爸會輔導我寫作業(yè)”等。為了能夠讓學生更加勇敢地表達自己心中對父母的愛,教師可以鼓勵學生從實際行動出發(fā),幫助爸爸媽媽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通過這種教學方式,教師創(chuàng)設了父母愛自己的教學情境,引發(fā)學生的生活體驗,讓學生認識到愛父母的重要性,并幫助學生在實際生活中做到這一點。
教師應立足于語文教學內容的整體教學目標,創(chuàng)設符合學生學習心理的教學情境,使學生在教學情境中進行思考與學習,并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修養(yǎng)。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創(chuàng)設有趣的問題場景,引導學生提出問題,使學生對問題產生強烈的好奇心和濃厚的興趣,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讓學生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提高自身的道德修養(yǎng)。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可以有效地引導學生拓寬思路,表達自己的獨特觀點,還能培養(yǎng)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迸而培養(yǎng)他們的創(chuàng)造精神。
寫作是人與人之間傳遞情感的一種方式。在高中語文教學中,寫作是學生綜合能力的綜合體現(xiàn),不僅體現(xiàn)了學生的表達能力,還包括思維能力。為了更好地在語文教學中體現(xiàn)“立德樹人”的教育思想,高中語文教師可以將思想教育與寫作教學結合起來,注重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關注學生的自主發(fā)展和自主思維活動。教師要把道德教育融入到語文教學中,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提高學生的道德素養(yǎng),陶冶學生的情操。
例如,在《陳情表》一文的教學中,由于該篇文章是文言文,對于學生來說理解起來比較困難,教師可以給學生講述文章內容,闡述文章的主題是抒發(fā)愛國情懷。在此基礎上,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圍繞愛國這一主題進行寫作,表達自己的愛國情懷。在學生進行寫作的過程中,教師要對學生加以指導,幫助學生明確寫作思路并清晰地表達自己的看法,培養(yǎng)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在講解課文的過程中,始終將關注的重心放在愛國主義精神的宣揚和傳播上,通過教學內容培養(yǎng)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這是“立德樹人”教育理念的具體呈現(xiàn)。
在高中語文教學中,教師不僅要重視和加強學生的文化學習,更要培養(yǎng)學生的高尚品格和完善的人格。教師要把對學生的道德教育貫穿于教學過程中,對學生進行價值引導,使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培養(yǎng)學生的愛國情懷,以實現(xiàn)“立德樹人”的教育目標。
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不僅容易降低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很難使學生產生心靈上的感悟,已不適應當前教育教學的發(fā)展。高中語文教學應注重知識的更新,傳統(tǒng)的教學情境只會與時代脫節(jié)。教師只有采取多樣化的教學方法,實現(xiàn)教學方式的創(chuàng)新,活躍課堂氣氛,才能提高學生對課堂教學的重視程度,引導學生積極參與課堂學習。在教學方法和手段上,要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打破傳統(tǒng)的課堂教學觀念,構建“立德樹人”的課堂教學模式。
以《登高》這首詩的教學為例,教師可以應用多媒體設備給學生展示詩中所描繪的蕭瑟景色,通過景色能夠幫助學生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進而理解該首詩所要表達的主題。利用多媒體設備不僅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還有助于學生對知識的理解。通過這種教學方式,學生能夠從音像視頻中感受到作者憂國憂民的思想感情,也培養(yǎng)了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想方設法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運用現(xiàn)代教學手段,提高教學效果。從學生的實際出發(fā),采用多種教學方法,以啟發(fā)學生的思維為核心,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主動地參與學習。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有效地運用多媒體設備,取代傳統(tǒng)的說教式教學,使課堂氣氛活躍,幫助學生加深對語文知識的理解,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教學效果和思政教學效果,為學生營造富有感染力和想象力的課堂氛圍??傊?,教師要豐富教學形式,不斷完善和優(yōu)化教學模式,提高教學效果。
隨著時代的發(fā)展,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越來越難以適應新的教學要求,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必須對教學模式進行改革,以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在此背景下,教育部門也提出了在高中語文課堂中開展“立德樹人”教育的教學目標,以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