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亞霞
摘要:教師在課堂上是演員的角色,一旦進入角色,一言一行都在無形中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學生。正如演員對觀眾的影響是通過臺詞和表情來傳達一樣,教師在課堂上的課堂語言,對學生的課堂學習乃至整個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都有著非常重要的作用。對于低段語文教學,教師如何藝術地錘煉課堂語言,對豐盈語文課堂,增強語文課的趣味性,培養(yǎng)小學生語文核心素養(yǎng),都是潤物細無聲的。
關鍵詞:小學語文? 課堂語言?? 低段?? 核心素養(yǎng)
著名教育學家夸美紐斯說:“教師的嘴,就是一個源泉,從那里可以發(fā)出知識的溪流?!边@句話道出了教師在課堂上語言表達的重要性。當前語文教學的最終目標是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yǎng)”,而“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必須從小開始,從學生一接觸語文教學開始。小學語文學科核心素養(yǎng)主要包括“語言理解與運用”“思維訓練與發(fā)展”“審美意識與感知”三個方面。這三個方面是一個整體。其中,語言理解與運用是小學語文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其整體結構的基礎層面。在語文學習中,只有把小學語文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三個方面滲透進識字寫字、閱讀、習作、口語交際、綜合性學習五個領域的學習任務中,通過有效的語言實踐活動才能促進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發(fā)展。
語文學科是基礎課程,又是一門藝術學科。語言本身就是一門藝術,說話寫字人人都會,但是怎么樣藝術地說話,怎樣把話說得有水平,怎么樣把話說得有聲有色,又絕對是一門藝術。語言的基礎性和藝術性給語言老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為語文老師,如何藝術性地教授作為基礎學科的語文,如何在短短的四十分鐘的課堂讓學生感受到中華語言文字的魅力,這是每個語文教師必須要仔細鉆研和反復錘煉的。
很多人認為,對于小學低年級的孩子來說,教師的語言越發(fā)簡單明了,對學生理解和認識事物越有幫助。這個想法對于除了語文之外的其他學科來說,應該是沒錯的。但是,我們語文是語言和文字的學科,是人文學科,是學習語言文字運用和提高文學素養(yǎng)的學科,那就注定了語文與其他學科的不同之處。事實證明,我們的孩子,遠遠比我們想象的要聰明得多,語文教師在課堂上生動的語言和言語,不僅不會阻礙他們對事物的認識,相反會對孩子產(chǎn)生很大的吸引力,孩子們從小就有感知美的能力,教師的語言生動形象,充滿藝術感,會對學生的大腦和情感產(chǎn)生雙重的沖擊,孩子們會被老師的語言所吸引,在感受語言美的同時,也對他們的思維發(fā)展以及情感熏陶都如春風化雨般潤物細無聲。
例如有一位教師在上小學一年級的一篇識字課《古對今》的時候,在講到課文“晨對暮,雪對霜,和風對細雨,朝霞對夕陽”時,在指導孩子們朗讀的時候,教師的引導語是這樣的:“春天是個溫暖的季節(jié),你們中午走在外面,春風吹在你的臉上是什么感覺呢?是啊,春風吹綠了柳樹,吹紅了桃花,吹醒了大地,吹面不含楊柳風,這柔和的風啊,就叫“和風”。(指生讀)“和風”是柔和的風,春天的雨是什么樣子的呢?是啊,春雨是細細的,你們瞧,像牛毛,像花針,像細絲,細細的,朦朦朧朧的,這樣的雨就是“細雨”。春天來了,吹著和風,下著細雨,太陽也升起來了……”這位老師整節(jié)課堂的過渡語和指導語言,形象生動,抑揚頓挫,充滿節(jié)奏感,如同一篇優(yōu)美的散文詩一樣,這樣的課堂語言,美而不膩,娓娓道來,如同春風一樣,吹進了小朋友們的心田。
那么,教師如何做到在課堂上巧妙地使自己的語言充滿藝術的美感呢?下面,筆者通過以下幾個方面簡單談談自己的看法。
一、巧用修辭,生動表達
我國古人說話講究辭令,寫文章講究文采??鬃诱f:“言之無文,行之不遠”,強調了語言表達的重要性。同樣的意思,不同的人表達效果也是截然不同。小學低年級的教學是語文綜合素養(yǎng)啟蒙的關鍵時期,這個時期的孩子,在語言學習中還處于相當?shù)拿舾衅冢瑢φZ言的模仿和感應能力還很強。大人們的一言一行,很容易成為孩子們關注的重點。作為語文教師,課堂上的語言表達,對孩子們的影響也是深遠的。一位說話口吐蓮花,妙語連珠的語文老師一定會給孩子們留下深刻的影響,同時也會潛移默化地影響孩子們的語言表達。而在課堂上,巧妙地使用修辭,會使得教師的語言形象生動,格外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什么是修辭呢?我國著名語言學家呂叔湘先生說:“修辭好比穿衣服。人體有高矮肥瘦,衣服要稱身;季節(jié)有春夏秋冬,衣服要當令;男女老少,衣服的材料、花色不盡相同??傊饔兴恕P揶o就是講究這個各有所宜?!蔽覀冇谜Z言交流思想,傳達信息,不僅要表達得準確無誤、清楚明白,還應該力求生動形象、妥帖鮮明、連貫得體,盡可能給人以深刻的印象和語言的美感。比如,在講述春天的時候,教師的課堂語言是這樣的:“春雨就像春姑娘紡出的線一樣,像牛毛,像花針,像細絲,細細的,朦朦朧朧的。”在學習漢語拼音《zhi chi 》的時候,面對課文的插圖,我們可以這樣來講故事:放學后,一群小朋友來到一棵大樹下,大樹下有一張小圓桌,桌上放著一杯水,一位白頭發(fā),戴著眼鏡,圍著紅圍巾的老奶奶坐在旁邊的石凳上給小朋友們講故事。老奶奶講的故事真有趣啊,小朋友們有的緊挨著坐在一起,聽到有趣的地方開心大笑;有的仰著頭,伸開退,聽得入了神;有的背著書包站在那里一動也不動,仿佛著了迷。再比如在講到一年級的課文《秋天》的時候,一位老師的導入語是這樣的:“秋姑娘邁著輕盈的步伐,哼著動聽的歌兒悄然來到了我們的身邊”……這里就分別用到了比喻、排比、擬人的修辭手法,孩子們聽到老師這樣的語言,也是不知不覺沉浸在老師優(yōu)美的語言當中。
二、妙用熟語,增強效果
熟語是現(xiàn)代漢語詞匯里面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是人們常用的定型化了的固定短語。熟語大都源遠流長,運用普遍,極富于表現(xiàn)力。我們常見的熟語包括成語、慣用語和歇后語。成語言簡意賅,恰當?shù)剡\用成語,可以使語言簡潔,增強語言的表現(xiàn)力。慣用語簡明生動,通俗有趣,歇后語巧妙利用漢語喻意和諧音,有著“言在此而意在彼”的妙語雙關的現(xiàn)象。教師在課堂上如果能適時恰當?shù)厥褂贸烧Z、慣用語和歇后語,可以使語言凝練,活潑生動,饒有趣味,給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收到較好的表達效果。
三、引入古詩詞,活躍氣氛
古典詩詞是中華五千年文明的結晶和智慧的積淀,這些瑰麗的詩作以其極高的審美意趣和非凡的藝術魅力影響著一代又一代中華兒女,在我們的文化血脈里生生不息,世代流傳。這些年,隨著傳統(tǒng)文化的復興,古典詩詞得到了越來越廣泛的社會關注,也成了每個家庭給孩子進行語言啟蒙的必備選擇。很多孩子從小就對一些耳熟能詳?shù)墓旁娫~朗朗上口,古詩詞語言優(yōu)美,音韻和諧,在語文課堂上,教師如果能適時信手拈來古詩詞來詮釋當下的課堂內容或者學生學習的狀態(tài),此時此刻的心境等等,我相信,一定會格外活躍課堂氣氛,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四、同式句型,節(jié)奏整齊
語言的表達從單個的字到詞,再到短語,句子,層層遞進。在語言表達中,同類型句型的使用,會使得說出來的話節(jié)奏整齊,邏輯明確,更富表現(xiàn)力,同時使得聽者更容易被感染,更容易接受說話人的言語內容。教師在課堂上,如果能在一定范圍內,采用同樣的句型,能增強語言的節(jié)奏感,提升表達效果。例如,在講到《四季》這篇課文秋天的片段時,有老師的課堂語言是這樣的:秋意就掛在金黃色的稻穗上,藏在紅艷欲滴的葡萄串中,躲在鼓囊囊的玉米苞里,停留在人們幸福的臉龐上。這里用到了一連串動詞“掛、藏、躲、?!保眠@些謂語句整齊地描述出秋天的美妙場景,再配合圖片,客觀真實而又生動美妙,給孩子們的視覺和聽覺無疑都是美的享受。
五、異式句類,喚起注意
前面提高了同式句型的表達有助于句子結構的整齊,增強表達效果。與之相反的是,句類的使用則是鼓勵多元化。想想如果一位教師一直在課堂上使用單一的陳述句,那課堂一定是氣氛沉悶,學生聽之昏昏欲睡。如果教師能改變語氣,以疑問的語氣來適時發(fā)問,可以是是非問,也可以是特指問,亦或是選擇問,或者正反問,尤其是反詰問,語氣強烈,能迅速吸引人的注意力,讓學生在老師的指導下陷入思考。祈使句的使用使得教師的要求明確,指令清晰,尤其對低段小學生來說,是不可少的課堂語言句類。感嘆句帶有濃厚的感情成分,教師在課堂中適時使用,能喚起學生的情感共鳴,引導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文內容。
六、幽默詼諧,啟迪思維
教育家斯維特羅夫說:“教育最主要的也是第一位的助手,就是幽默?!庇哪?、詼諧的語言猶如思維的潤滑劑,對于啟發(fā)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思考問題和解決問題有著重要的作用。幽默不只是簡單的談笑,其中往往蘊含著比較深刻的道理。有些比較抽象的知識,用淺顯直白的語言或娓娓動聽的小例子進行闡釋,能在學生頭腦中形成形象、生動的情景,不但可以調節(jié)課堂氣氛,而且對于知識的學習和理解也有極大的幫助。教師在課堂上利用漢語的特點,或者就同學們感興趣的話題,偶爾進行玩笑式的幽默調侃,對于調節(jié)課堂氣氛,啟發(fā)學生的思維都益處多多。
七、以生為本,熱情激勵
教育心理學指出,情感是追求真理的動力,是智力發(fā)展的重要因素?,F(xiàn)代課堂教學同樣要求非智力因素的協(xié)調發(fā)展。課堂上教師飽滿的激情,能夠有效帶動學生學習的熱情,引領他們揣摩文章蘊含的豐富的精神力量,通過教師的有效引導,讓學生在情感上進行角色轉換,以達到與作品人物同呼吸共命運的閱讀目標。教師富有激情的語言,引導學生對補白內容的情境進行了拓展,為學生進一步深入探究文本作了鋪墊。親切、激勵性的語言如一劑心靈的良藥,帶給學生勇氣和信心,從而使他們勇敢地展現(xiàn)自我,讓課堂綻放異彩。課堂教學中,教師親切的語言、和藹的目光可以增強師生之間的親和力和信任感,讓學生樂學、善學,也使課堂教學更加符合學科核心素養(yǎng)理念。語文教師可以順應學生的學習心理,動之以情,讓學生的學習更接近自己的放松狀態(tài),用自己的教育機智和富有情感的語言,為學生創(chuàng)設良好的學習氛圍,大大提高課堂教學效果。
語文綜合素養(yǎng)是一切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基礎。學生的語言素養(yǎng)是通過教師的正確引導,在不斷的語言實踐過程中形成的。語言是人們交往的信息紐帶,更是人們交流信息和整合信息的重要橋梁。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就是以語言為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紐帶,將母語教學的生動性、趣味性、實用性、形象性詮釋得淋漓盡致。在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教育理念下,優(yōu)美的課堂教學語言更是實現(xiàn)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總體目標的重要工具。一堂教學節(jié)奏明朗、目標明確、生動高效的好課,教師富有藝術性的語言是最主要的因素。因此,教師一定要重視課堂教學語言的運用。讓藝術的語言浸潤語文課堂,在潤物無聲中培養(yǎng)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1] 林金順 核心素養(yǎng)理念下的小學語文課堂語言藝術 黑河教育 201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