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_周宇倩
(作者單位系江蘇省吳江實驗小學教育集團愛德校區(qū))
學生剛步入一年級,他們喜歡玩,在心理上往往難以一下子適應小學的學習模式。作為教師首先應該給予理解,畢竟幼兒園與小學之間的區(qū)別還是很大的。這些變化,其實對學生的精神和體力也進一步提高了要求,我們不能讓學生獨自去面對,而是需要學校、教師和父母共同努力,幫助學生,讓他們盡快走上一年級學習的軌道。作為一年級的教師,半年的教學下來,除最常見的與家長保持密切溝通外,本人覺得有些辦法如果在教學中實施,或許能獲得很好的效果。
低年級的教師如何與學生溝通,并通過語言去影響他的行為習慣?很顯然,用成人的模式去和剛踏入一年級的學生交流,學生的反應可能不會朝著預期的方向發(fā)展。個別一年級學生在教室里是“隨心所欲”的,做著自己想做的事情,可能隨意地離開自己的座位,也可能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在座位上畫畫,也許還有學生會天真地跑過來讓你幫忙,面對這樣的場面,你會怎么做?是沉默以對,還是不斷提高自己的音量,讓學生安靜下來?實際上,要讓學生安靜下來上課,或者讓學生聽清楚你的要求,可以用兒歌的力量去影響學生。上課鈴聲響,我讓學生齊唱“上課鈴聲響,趕快回課堂……”,聽到這樣的兒歌,學生都知道這時候鈴聲響起,是要回教室準備開始上課了,該安靜下來了;有些學生聽課疲勞了,可能注意力分散了,這時候我簡單快速地說“one two three”,學生跟著說“three two one”,重新開始集中注意力認真聽講;學生在書寫的時候,有些學生坐姿沒那么端正,小手握筆姿勢不夠準確,眼睛距離書本距離太近,這時候我說“書寫,要做到—”,學生答“一拳、一尺、一寸”,馬上就自己調(diào)整坐姿??磥?,在常規(guī)的培養(yǎng)上,兒歌發(fā)揮著巨大的力量,學生也容易接受這樣的方式。
一手好字可以陪伴學生一生,而要想寫好字,要從寫字的習慣抓起。一年級學生往往還沒有形成書寫的習慣,這給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雖然我教的是數(shù)學,但是學生寫出一手漂亮的數(shù)字也很重要。在書寫前,我會要求學生先自我檢查一下這三樣東西有沒有準備好:鉛筆、橡皮、直尺。鉛筆不用太尖也不用太圓,我事先削好了一支鉛筆,展示給學生看,怎樣的鉛筆才能寫好字;我也選了一些橡皮,告訴學生,這樣的橡皮很好擦。準備好這些之后,我就開始了“認識10 以內(nèi)的數(shù)字”的教學。在指導書寫時,我讓學生展開想象,借生活中和數(shù)字相似的物體,讓學生記住樣子,比如寫“1”的時候,很多學生會說“1像小棒”又或者“像一根筷子”,通過想象,學生可以建立起具體的形象,在寫數(shù)字時不容易出錯。
一節(jié)課40 分鐘,考驗的是學生的專注力,聽課認真的學生,學習效果往往也不會差,教師在教學時,應該時刻關注學生的學習效果。一年級的學生學習專注的時間通常比較短,教師在上課時,需要隔一段時間提醒學生注意聽講,其實還可以用別的方式激勵學生。一年級的學生是獨立的個體,部分學生首先想到是“我想做什么”,缺少集體的概念,于是我在上課的時候,主要采用學生回答和小組加分的方式,方法如下。課堂上,我和學生約定,哪一組的學生能回答問題,該組就能加分。我用畫“正”字的方法,為學生記錄課堂上的表現(xiàn),學生也很激動,都躍躍欲試,為自己組爭取高分。下課鈴聲響起,我重新統(tǒng)計,哪組加分多,該組就能改“正”為“星”,學生上課的積極性馬上就調(diào)動起來了,經(jīng)常出現(xiàn)我剛問完問題,學生已經(jīng)迫不及待地想回答問題的情況。剛開始,這個方法的效果很好,但是有些問題很簡單,比如問“對不對”,學生回答對,也要求加分,這就讓我在課堂上有些手忙腳亂。看來學生已經(jīng)有回答問題的意識,對于規(guī)則,我又進行了改動:我再次和學生約定,對于表現(xiàn)精彩的回答,我會進行加分,把加分的主動權握在自己手中;對于簡單問題,我一般讓平時不太敢回答問題的學生回答,而一些有難度的問題,讓思維敏捷的學生回答,這樣能讓數(shù)學課堂更有深度,讓學生的回答更加精彩。
對于教學一年級學生而言,方法不僅僅只有這些,需要我們這些一年級的教師在平時的教學中留心觀察、總結(jié)經(jīng)驗、歸納方法,使得學生能盡快地走上學習的正軌,順利揚帆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