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少華
摘 ?要:2011版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寫作的評價,要重視學生的寫作興趣和習慣。新課程評價強調“多激勵賞識,少批評指責。”因此,作為語文教師,在教學中應當巧妙的使用評語,通過多種評價手段培養(yǎng)學生的寫作興趣,讓孩子學的輕松快樂。
關鍵詞:寫作;激勵賞識;評語;評價手段;興趣
習作評價是最常見的一種提高學生寫作興趣、能力的形式。而事實上,教師在批改作文時重批評、輕表揚的現象仍普遍存在。我們往往認為,發(fā)現了問題給予批評,點評起來面面俱到,生怕錯過學生每一個提高的機會,然而卻不知,這么做對學生而言卻是無情地鞭撻。以上做法是違背教育規(guī)律的,學生不可能通過一篇作文、一次習作,就達到老師非常滿意的程度的。我們評價中那“無微不至的愛”,很可能是澆滅學生寫作之火的那盆“冷水”。對小學生,一句由衷的贊美或肯定,會讓他們產生愉悅感與成功感,使他們終生受益。
一、明確方向,指導性評價。
老師對學生作文所下的評語,除了要有激勵作用以外,還應循循善誘,把握學生的得與失,具體表達出老師的意圖,為學生的二次作文指明修改方向。學生的作文,完美的必定很少,這猶如一塊未琢的玉石,須老師的雕琢方令顯出光彩。對于學生來講,他們所需要的就是老師的具體指導。任何抽象空泛的評語,諸如選材欠佳;敘事不具體、不生動;文章平淡無味等等,這些評語只令使學生茫然而無所適從。當然,抽象籠統(tǒng)的評語是易寫的,而帶有具體指導性的評語是費時費神的,但從提高學生寫作水平這個角度來說,只有具體指導性的評語,才令使學生有針對性的改正。
例如,班里一名學生在寫《我的家鄉(xiāng)》時,寥寥數筆,可謂高度概括。他寫道:我的家鄉(xiāng),是一個普通的農村。春天,農民伯伯心情耕種。秋天,到處是時候的景象。玉米地里黃澄澄的,高粱地里紅通通的,花生地里……各部分簡單介紹完后,結尾寫道:我們的家鄉(xiāng)真美!看了他的習作,我寫下這樣的評語:老師似乎也沒感覺出家鄉(xiāng)的美??!倒好像聽見田野里那生機勃勃、爭奇斗艷的花草在嘆息,村邊流淌的小河在哭泣。他們才是家鄉(xiāng)靚麗的風景呀!可小作者視而不見,好可惜??!
葉圣陶先生曾就作文修改說:修改,無非就是向學生說幾句提示性的話,引導他們自己去思考該怎樣想、該怎樣寫才好。這里所謂提示性的話,即評語。
二、關注進步,階梯式評價。
面向全體學生同樣適用于寫作批語。表揚和鼓勵要盡量照顧全面,不要每次表揚只局限于幾個寫得好的同學,忽視大多數同學的辛苦和進步。忽視學生的點滴進步是教育工作的失誤。教師要特別注意發(fā)現作文比較差的學生的一點一滴的進步。
評價寫作時,我用階梯式的評級方法,隨著學生寫話水平的不斷提高而不斷升級,給孩子們一重重驚喜,讓孩子們在一次又一次成功的喜悅中受到鼓舞,寫作興趣越來越濃。在批改學生習作時,我注重旁批,直接指出優(yōu)點或不足,以便繼續(xù)發(fā)揚或及時改正。批改時,我找出學生用得好的詞語,寫得好的句子,旁批:“用詞生動有趣!”“多精彩的描寫啊,真讓人有身臨其境的感覺!”“有創(chuàng)意,棒極了!”……總批時寫一些鼓勵性的話:“真棒,老師為你喝彩,更為你加油,希望你不斷努力,一篇篇好文章將會在你的筆下呈現!”“太棒了,老師為你贊嘆!希望你堅持不懈,達到成功的彼岸!”……對于寫得不夠理想的同學,我在旁批中指出不足,提出希望。對寫作信心不足的孩子,與他談心,找尋原因,并挑班里的優(yōu)秀習作讓他學習,教給寫作方法。當取得進步時,及時給予表揚、鼓勵,樹立其寫作的信心:“你的進步真大啊!希望你再接再厲,更上一層樓!”“堅持不懈,不斷提高,成功將會屬于你!”
通過鼓勵性評語,使他們感到自己的用心老師看見了,讓他們覺得老師沒有忘記我。學生得到了應有的尊重,體會到了成功和進步的喜悅。進而激勵他去認真思索自己還有哪些不足的地方,應怎樣修改,并盼望在下次作文中能寫得更好,寫好作文的信心會逐漸增強。
三、登臺展示,無聲的評價
誠然,要讓學生保持強烈的長久的寫作興趣,教師僅僅停留于枯燥的書面批改是遠遠不夠的,還要做好其他工作,比如辦好《習作園地》,出《作文集》,搞作文競賽,從根本上激發(fā)學生寫作的興趣。這其中最簡便而又有效的莫過于展示佳句了。
第斯多惠說過:“教育不在于教給學生多少知識,而在于喚醒、激勵和鼓舞。”加分、簡筆畫、激勵性評語刺激著學生的寫作欲望,但過了一段時間,這種新鮮感就會消失。因為作文教學在反饋上嚴重滯后,學生滿懷熱情地寫上一篇作文,懷著滿心的期待,可是直到一個星期、兩個星期,甚至把作文的事情忘記得差不多了,作文本才姍姍來遲。長此下去,學生的寫作興趣必將降回冰點。為此,我采取了一個較為簡便的反饋方式,在作文本收上來的第二天,我就把在所批改的作文本中發(fā)現的精彩的語句,抄到一張紙上,并寫上學生的名字和幾句簡短的點評,貼到班級“習作原地”這一欄中。如果課堂上有零碎的時間,還要學生登臺朗讀,進行評點表揚。試想,有如此經歷的學生怎會沒有寫作熱情?而其他學生在欣賞這些句子時,也在期待明天會出現他的名字,也在暗暗較勁。
我相信:講臺是一個有魔力的地方,在講臺上反反復復的磨煉,會讓學生找到自信。這種無聲的評價,可能是評價的最高境界了吧!
四、回歸生活,教學過程評價
教學評價一般包括對教學過程中教師、學生、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手段、教學環(huán)境、教學管理諸因素的評價,但主要是對學生學習效果的評價和教師教學工作過程的評價。作為老師往往重視評價學生,而忽略了自己的教學內容評價。
學生提起寫作文也無從下筆。習作敷衍了事,胡編亂造,篇幅短小,抄寫工具書的現象也十分嚴重。究其原因,是由于學生無事可寫,無話可說?!吧钍橇曌鞯脑慈薄A曌鹘虒W必須引導學生從觀察生活、體驗生活入手。我們讓學生把自己身邊每天都發(fā)生的新鮮事,都用筆記錄下來,這樣作文時就能有素材可寫。但由于小學生有意注意還處于萌芽階段,往往缺乏主動觀察與發(fā)現,不知道怎么觀察?從哪兒觀察?觀察什么?所以生活中的一些亮點便會如流水般悄悄溜走,那么教師就應該引導學生及時捕捉生活中的亮點。這里所說的亮點,就是生活中細小的事情,需要我們觀察的事情,只要選取得較為典型,描寫得較為細致,就能表現出人物的性格,就能使習作生動形象。習作本身就是重現生活中真實的我的記錄,寫作時再把生活象放電影一樣重現,那么一篇求真求實的文章自然水到渠成。
作文是學生心靈世界的展示和個性特點的表現。因此,教師一定要著眼于培養(yǎng)學生寫作動機和寫作興趣。這就要求我們教師應用賞識的眼光和心態(tài)去批閱學生的每次習作,從中尋找點滴的閃光點,用賞識的語言進行激勵,使學生的心靈在教師的賞識中得到舒展,讓他們變得越來越優(yōu)秀,越來越有自信。這樣的評語會使學生讀后多角度思考,發(fā)揮豐富的聯想和想象,從而寫出一篇又一篇的好文章。
參考文獻:
[1]曹莉莉.新課程理念下課堂教學評價的標準[J].教育科學研究,2003.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