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強
摘 ?要:學校安全工作關系到千萬學生的健康、千萬家庭的幸福、關系到社會的穩(wěn)定。珍愛生命,關注安全是每個公民應盡的義務和責任。要夯實學校的安全教育的基礎,我們需針對以上原因,有的放矢,不僅要相應建立、健全、完善學校安全教育體系和校園安全法律體系,而且要在全國各學校開設系統的安全教育課程的同時,發(fā)動各方力量,構建政府、學校、社會共同發(fā)力的安全維護力量體系,共同協調和維護校園安全。
關鍵詞:安全教育;和諧校園;良好校風
學校的校紀校規(guī)中明確指出學生不能參與任何身心有害的活動,在其日常生活過程中要注重自身的安全。小學階段是學生智力、身體發(fā)育的關鍵階段,如何建立一個安全有序的校園環(huán)境,以保障學生的健康成長,成為廣大中小學教師所共同探究的課堂。自建校以來,我校一直將校園安全工作擺在首位,在多年的實踐探究中逐步建立了一套完整的校園安全體系,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現總結匯報如下。
一、開展安全教育是促進青少年健康成長的必要條件
處于生長和發(fā)育活躍期的中小學生,他們的認知能力、辨別能力以及行為支配能力明顯較弱,但他們充滿了對知識的渴望以及對復雜世界的好奇和探索。在他們探索世界、滿足好奇心的時,我們需要加強他們對安全的關注。健康的身體和安全的環(huán)境不僅是中小學生成長的必要條件,而且也是從事其他活動的先決條件,因此,加強中小學生安全素質的培養(yǎng)與教育有利于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一九五四年,美國人本主義心理學家馬斯洛首次提出了需要層次理論,他認為人類從低到高的需要依次為: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愛和歸屬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實現的需要。馬斯洛認為,這五種需要是從低到高逐步發(fā)展的,只有低層次的需要得到滿足,才會有動力去追求更高層次的需要。除生理需要外,作為最低級的安全需要,是滿足其他層次需要實現的基礎條件,因此迫切需要滿足。
二、加強德育教育管理,堅持以人為文本
新課程改革要求我們的教育工作必須以學生為管理主體,所以教育管理工作就應該把學生轉變成為管理工作的對象,所以管理工作應該將學生改為工作的主體,加強教學管理中德育教育的應用。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所以教師在管理工作中的地位也不可小視,管理人員要重視教師的地位,給予了教師足夠的表達權與自主選擇的權利,以便于教師在實施課堂教學活動中能夠充分調動其在教育實踐中的主體地位,發(fā)掘出教師身上的具有特殊性與優(yōu)勢,積極激發(fā)和引導教師順利地完成課堂教學目標。對比一些傳統硬性管理辦法,這樣的方式有利于融洽良好課堂的育人氣氛,鼓勵老師和同學積極說出自己的觀點和思想,從而推動和促進我們的學校整體的課堂水平。
三、重點關注安全管理作用,合理營造和諧的校園環(huán)境
在小學校園管理中,安全管理工作的落實可以讓學生的生活和學習得以保障,同時也能為多種教學活動的開展保駕護航。安全意識的養(yǎng)成可以讓學生更好地參與到相關的活動中,通過規(guī)范自身的行為,規(guī)避不安全的問題和事件。良好的安全意識養(yǎng)成可以讓學生在成長發(fā)育的過程中樹立起安全認知意識,最大程度上規(guī)避一些不必要的麻煩。在樹立安全意識的過程中,需要各方努力和配合,重視安全問題的存在,對于安全衛(wèi)生、穿衣著裝和體罰事件等給予高度重視,結合地域情況,對學生進行防溺水、防火、防電等安全知識宣傳,指導每一名學生掌握基本的逃生能力,打造一個快樂健康的安全教育學習環(huán)境。應該積極營造出良好的校園環(huán)境,制定穿衣、著裝儀表方面的校園準則,營造良好的校園穿衣、著裝氛圍,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穿衣、著裝儀表和禮貌態(tài)度,讓學生在穿衣、著裝和文明禮儀方面具備統一的思想認識,主動通過實際行動遠離不良穿衣、著裝風氣,杜絕不文明事件的發(fā)生。其次,學校中的管理人員應該制定出更為詳細的內容,將校園規(guī)章制度進一步完善和優(yōu)化,采取完善合理的方案,充分保證學生的安全。
四、樹立良好的校風,制定嚴謹規(guī)章制度
學校是學生學習的地方,良好的校風能夠為學生的健康成長提供保障。小學安全管理過程中,應該為小學生的學習營造一個和諧的環(huán)境。在校園中,學生們相互友好,充滿了理解和尊重,沒有打架斗毆的事件發(fā)生,就算學生之間產生矛盾,也能夠以和平的方式化解,從而杜絕了安全事故的發(fā)生。在不良的校園風氣中成長起來的學生更容易打架鬧事,破壞了校園的安全。因此,在保證校園良好風氣的過程中,要制定嚴格的規(guī)章制度,對學生的行為進行規(guī)范,用強制性的賞罰措施,來嚴格約束學生的行為。對于表現良好的學生給予獎勵,對于破壞校園安全的學生,給以毫不留情的懲罰,從而進一步加強校園安全防護工作的進行,確保小學生的人生安全。對于在校園中明目張膽的打架斗毆,導致學生傷殘的現象,應該給以嚴厲的處罰。這種情況一旦發(fā)現,就要對這些學生采取特殊的教育方式,加強他們的安全意識。同時,學校要求學生放學趕緊回家,不在外面逗留,要三五成群結伴而行,盡量避免自己一人回家,從而加強學生的安全意識。
五、有機結合家庭、政府、學校教育環(huán)境
學校安全管理屬于長期且艱巨的任務,需要在家庭、政府、學校的共同努力下為學生創(chuàng)造良好校園環(huán)境,從而幫助學生健康成長。學校還應該建立心理咨詢師為學生疏導不良心理問題,將學生心理安全隱患扼殺在搖籃中,而且學校還需要與學生家長進行定期的聯系,以此來全面掌握學生情況,針對學生的負性情緒,需要給予科學有效的引導,避免學生出現嚴重的心理疾病而導致身心健康受到危害。除此之外,學校還能夠加強與政府部門之間的聯系,通過合作,來落實齊抓共管,進而使得學校周邊環(huán)境能夠處于安全狀態(tài)。
小學不僅需要開展知識教育活動,還需要做好安全管理工作,保證學生的安全,促進學生的成長。然而小學安全管理工作開展中存在一些問題,包括缺乏安全教育、安全管理制度不健全以及心理輔導工作缺失。這些問題制約著小學安全管理工作的開展。因此小學在開展安全管理工作時需要做好安全教育工作、健全安全管理制度以及開展心理輔導。通過這些措施能夠提升小學安全管理工作效率,保證教學活動的順利進行。
參考文獻:
[1]陳世顯.小學校園安全存在的問題及應對方法[J].貴州教育,2018(13):3-6.
[2]王照明.小學校園安全管理工作探討[J].西部素質教育,2018,4(07):116.
[3]饒玲.農村中學校園安全管理現狀與對策分析[J].教育教學論壇,2017(31):2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