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麗
【摘? ? 要】隨著我國教育事業(yè)的發(fā)展和教育理念的不斷完善,當下對外來流動兒童課程教學的關注度也越來越高,如何合理應用課程游戲化教育理念創(chuàng)設外來流動兒童支持性語言環(huán)境成為改進的一大發(fā)展方向。因此,本文主要以游戲化教學為基礎,分析了外來流動兒童的學習與性格特點,并以此為前提,詳細分析了在課程游戲化背景下創(chuàng)設外來流動兒童支持性語言環(huán)境的措施,希望能提供一定的借鑒。
【關鍵詞】課程游戲化;外來流動兒童;支持性語言環(huán)境
中圖分類號:G610? ? ? ?文獻標識碼:A? ? ? 文章編號:1006-7485(2021)32-0068-02
Research on the Supportive Language Environment of Migrant Children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Curriculum Gamification
(Central Kindergarten of Xinzha Street, Zhonglou District, Changzhou City,China) JIANG Li
【Abstract】With the development of my countrys education and the continuous improvement of educational concepts, there is a growing interest in the teaching of courses for migrant children.How to reasonably apply the curriculum gamification education concept to create a supportive language environment for migrant children has become a major development direction for improvement.Therefore, this article mainly analyzes the learning and personality characteristics of migrant children based on gamification teaching, and on this premise, analyzes in detail the measures to create a supportive language environment for migrant children in the context of curriculum gamification.Hope to provide some reference.
【Keywords】Curriculum gamification; Migrant children; Supportive language environment
游戲化教學指的是通過在課堂上開展游戲的方式,將課程內容融入游戲中,讓學生在參與游戲的過程中感知知識的同時拉近師生、生生之間的關系,促進良好教學氛圍和支持性語言環(huán)境的形成。與其他兒童不同,外來流動兒童在父母的影響下可能與當地教育的語言差別較大,因此將游戲化教學融入外來流動兒童課程教學中創(chuàng)設更好的語言環(huán)境是有道理的。教師可以通過利用游戲化教學,為外來流動兒童創(chuàng)設良好的語言環(huán)境,讓外來流動兒童更快融入新環(huán)境,并與其他兒童建立友誼。
一、外來流動兒童性格特征
(一)性格內向
與其他的兒童相比,外來流動兒童的性格較為內向,甚至部分外來流動兒童不知道應該如何與別人交流、相處,這導致在日常的教學中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交流比較困難,教師不知道外來流動兒童的實際學習情況,也不了解外來流動兒童在學習中存在的問題,這對外來流動兒童的學習與成長都是有較多負面影響。
(二)心思敏感
外來流動兒童心思會更加敏感,尤其是部分外來流動兒童會帶有悲觀心理,在學習中不擅長與教師和同學互動,更容易受身邊同學和教師情緒的影響,如果學校只是采取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那受傳統(tǒng)師生關系的影響,教師以居高臨下的態(tài)度為學生進行教學,更容易導致教師與學生之間產生對立關系,外來流動兒童無法對教師敞開心扉,最終形成課堂師生關系的死循環(huán),影響學生學習積極性的提升。
(三)難以融入集體環(huán)境
當下部分學校的教師表示,外來流動兒童始終生活在自己的世界里,對教師在課堂上的表現不聞不問,甚至難以融入班集體環(huán)境。課堂上沒有了互動,師生、生生之間的關系不牢固,最終導致了課堂教學效率的降低。因此,要想改變當下傳統(tǒng)課堂教學環(huán)境氛圍,就要打破傳統(tǒng)單一的課堂環(huán)境,為外來流動兒童創(chuàng)造更多的可能。
二、外來流動兒童支持性語言環(huán)境構建中的問題
(一)欠缺引導及落后的家庭教育
很多家長在孩子幼年時期認為使用疊詞可以讓孩子更好地理解,但是這樣的表達在語言精湛度方面較差,含糊不清的語言表達會使孩子的表達能力落后。長期下去,孩子的語言觀念就會形成偏差,不僅會影響表達方式,還會對周圍的事物產生錯誤認知,并且這種錯誤的認知需要很長時間糾正,不利于孩子未來的發(fā)展。另外,還有家長認為孩子的語言能力可以在后期的學習過程中慢慢培養(yǎng),因此多數家長在兒童的語言教育或者是語言表達能力的培養(yǎng)方面較為疏忽,并不會專門花時間對兒童的語言能力進行針對性的訓練。外來務工人員工作繁忙,能夠教育孩子的時間不多,也沒有掌握相關教育孩子語言能力的方法。一些來自方言較重地區(qū)的孩子,從小跟隨爸媽學習方言,拼音、發(fā)音等和普通話相差甚遠,在學校中的普通話語言環(huán)境中難以融入,限制了外來流動兒童的進一步發(fā)展。
(二)學校、教師重視程度不足
不僅是家長對于兒童的語言能力教學重視度不足,大部分學校對于外來流動兒童的語言教育重視度也不高。應當根據兒童年齡以及心理特征展開活動、語言教學等,特別是在外來流動兒童較多的學校應當重視支持性語言環(huán)境的構建,幫助外來流動兒童更好地融入當地的學習環(huán)境中。但是實際上,很多學校開展教學只是根據年齡分層,并沒有重視不同學生的語言能力等自身特點。因此,即便是學校自身的語言環(huán)境較為優(yōu)秀,但是外來流動兒童還是較難融入進去。教師不注重外來流動兒童的語言習慣培養(yǎng),不對外來流動兒童進行專門的培訓,難以改善外來流動兒童語言能力,無法積極培養(yǎng)外來流動兒童普通話能力,也無法創(chuàng)設更好的支持性語言環(huán)境。在進行教育評價時,教師往往只針對表現較好的兒童進行夸獎,但是外來流動兒童在一個陌生環(huán)境中往往膽怯不敢表現自己,教師也就不會對其進行鼓勵,長久下去會形成惡性循環(huán)。
三、課程游戲化背景下外來流動兒童支持性語言環(huán)境創(chuàng)設策略
(一)幫助幼兒適應語言環(huán)境
環(huán)境是影響一個人心理的重要條件,在語言環(huán)境變化的過程中,重要的是讓孩子了解語言環(huán)境。特別是外來流動兒童,經歷過環(huán)境的遷移,在相對陌生的新環(huán)境中,語言環(huán)境的支持性建立對他們而已是極為重要的。如果兒童在學習時可以將游戲與日常生活習慣進行協(xié)調,則可以大大提高創(chuàng)建支持性語言環(huán)境的效率因此,教師要在課程游戲背景下為外來流動兒童創(chuàng)設支持性語言環(huán)境,在相對自由和放松的環(huán)境中,讓外來流動兒童充分掌握更全面的語言內容。
(二)增強師生互動,引導正確思維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從簡單的游戲開始,并采用積極的方法來培養(yǎng)外來流動兒童的思想和情感。首先,教師必須真正愛他的學生,保持友善的態(tài)度與兒童一起玩耍,并使用肢體語言來調節(jié)課堂氣氛。教師在兒童心目中的地位很高,兒童尊重教師,并期望能得到教師的關注。因此,教師應實時表揚兒童,特別是外來流動兒童,讓外來流動兒童可以相信世界上有溫暖和光明,并幫助他們建立自信。其次,教師應注意外來流動兒童的習慣和行為,指導和培養(yǎng)外來流動兒童正確的思維方式,增強他們的心理承受能力。在日常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幫助孩子使用語言進行組織和表達,以提高孩子的語言能力。幼兒園的教師需要幫助外來流動兒童創(chuàng)造盡可能多的同學互動和交流的機會。通過互動,外來流動兒童可以逐漸敞開心扉表達自己的情感,并用自己喜歡的語言進行交流,從而提高互動效果,培養(yǎng)語言能力。
四、結語
綜上所述,外來流動兒童性格內向,且思維更加敏感,學校應該充分考慮外來流動兒童的性格和學習特點,以兒童的實際狀態(tài)為基礎,合理結合游戲化教學模式,將兒童的學習過程趣味化、簡單化,改變兒童對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刻板印象,最大限度地緩解外來流動兒童對于環(huán)境的排斥性,積極創(chuàng)設支持性語言環(huán)境,讓外來流動兒童重新愛上學習。教師還要多與兒童家長溝通交流,讓家長能夠重視孩子的學習情況,努力為孩子營造良好的家庭環(huán)境與氛圍,幫助孩子更好地學習,共同保護外來流動兒童,讓外來流動兒童可以更快地融入新環(huán)境,并獲得良好健康的身心發(fā)展。
參考文獻:
[1]陳露婷.社會排斥視角下的流動兒童教育問題研究——以杭州市下城區(qū)為例[D].浙江:浙江工商大學,2014.
[2]唐敏棟.社會工作介入流動兒童抗逆力提升的研究——以無錫市Y社區(qū)為例[D].江蘇:南京農業(yè)大學,2014.
[3]邵斌斌.流動兒童入學困難的原因及對策研究——以寧波市鄞州區(qū)為例[D].湖南:湖南師范大學,2015.
[4]龔琳涵.流動兒童父母支持與城市適應的關系:積極心理品質的作用[D].湖南:湖南科技大學,2016.
(責編? 吳? ?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