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威
摘要:隨著新課程的改革和實施,小學科學實驗課程更加注重的是對學生科學精神以及科學思維的培養(yǎng)。作為教學一線的科學教師,為了更好地完成這一使命,在教學工作中,更應該注重激發(fā)學生對科學實驗的探索欲望,提高學習興趣,鼓勵學生勇于實踐,鍛煉動手能力,改進教學設計,提高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
關鍵詞:核心素養(yǎng);小學科學實驗;創(chuàng)新教學
在小學階段,雖然科學實驗已經成為基本教學內容,但是由于學生的年齡特點,很多學生還是對這門課程不理解,或者不感興趣,采取的是敷衍應付的態(tài)度,究其原因,還是因為小學生沒有形成正確的科學實驗學習習慣和態(tài)度。而對于老師來說,課堂還是一味地注重知識教學而不是科學素養(yǎng),使得很多學生的自主學習探究能力一直沒有提高。因此,老師一定要從培養(yǎng)學生核心素養(yǎng)出發(fā),對之前的教學模式進行創(chuàng)新。下面我將從三個方面對這一主題進行深入探究,希望能更好地推動教學成果的展現(xiàn)。
一、激發(fā)學生對科學實驗的探索欲望,提高學習興趣。
在核心素養(yǎng)的背景之下,對學生的科學創(chuàng)新精神的培養(yǎng)越來越受到關注,科學課程,尤其是科學實驗課程,作為培養(yǎng)科學精神的重要途徑,學校和教師也需要重視起來,而不能再只是重視文化課的成績。教學中,科學教師一定要從學生生活經驗出發(fā),通過各種教學手段,比如設置情境、留有懸念、設計一定挑戰(zhàn)性的任務等等,引發(fā)學生的好奇心和科學探索的欲望。讓興趣成為孩子最好的老師,陪伴在整個學習過程中。
例如我在教授《浮力》這一課程的時候,我會為學生們準備橡皮泥、木塊、泡沫板以及釘子和一大玻璃水等材料,在他們踏入實驗室的第一步首先會想這是干什么的呢,首先就要引起他們的好奇心,通過觀察木塊和泡沫板在水面上浮著的現(xiàn)象,孩子認識了生活中常見的“浮力”,但是當孩子看到釘子和橡皮泥沉入水底時,我及時拋出問題:釘子和橡皮泥有沒有受到水的浮力?引發(fā)學生爭論。在這種心理準備下的學生接下來,非常投入地進入探索浮力的學習中去了。
二、鼓勵學生勇于實踐,鍛煉動手能力。
小學科學實驗課程,其最顯著的特點就是實驗探究活動,如果學生沒有在課堂當中參與到活動中去實踐,那么就失去了教學的意義。為了能讓學生主動參與科學實驗活動,教師首先要對教學實驗中需要的器材進行充分的預設和準備,對于實驗中存在的重難點,要提前做好預案,保證教學中出現(xiàn)“意外”時,能及時正確應對;學生在動手實驗之前,要確保學生準確了解自己要做什么,為什么這樣做,并對結果有所預判;實驗結束之后,要充分利用評價手段,鼓勵學生進一步改進實驗流程,在不斷探究中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從而培養(yǎng)孩子們不斷創(chuàng)新以及勇于探究的精神。
例如,在《測力計》一課教學之前,為了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更深入的認識測力計的工作原理,我開發(fā)了一節(jié)《制作一個測力工具》的課,考慮到學生的多種不同設計,我提前準備了各種各樣的材料,比如彈簧、皮筋、木板,塑料瓶、紙條、雙面膠、尺子等等,當學生認識到了力的大小會引起皮筋的彈性形變(用力越大,皮筋被拉得越長)之后,開始設計自己的測力工具,設計各式各樣,各有各的想法,有的設計用教師提供的材料就能完成制作,有的還需要課下去尋找更加合適的材料才能完成,學生通過合作,利用各種工具,最后都完成了測力工具的制作,經歷了一個完整的探究和創(chuàng)造過程。
三、改進教學設計,提高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
科學創(chuàng)新能力的培養(yǎng),需要學生學習科學的探究方法,比如提出問題、形成假設,并通過科學方法檢驗求證、得出結論。更需要學生敢于正視自己的好奇心和想象力,發(fā)現(xiàn)問題,大膽嘗試用創(chuàng)造性的方法解決問題。教師應該改進教學設計,為學生創(chuàng)造更多這樣的機會。
在進行實驗教學的時候,教師可以首先設置一些具有創(chuàng)造性的情境,促使學生敢于對問題提出質疑,從而進行深入鉆研,這樣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也得到了有效的提升。另外,要特別注意的是,在學生嘗試新的思路過程中,教師不吝于表揚學生的每一分努力,幫助學生建立的自信心,讓他們有敢想敢做敢問的決心,這樣他們才不會畏畏縮縮,才會大膽嘗試。
在教授《降落傘》一課時,我引導學生完成了降落傘的制作和探究,學生對降落傘的制作和投放熱情很高,上完課后意猶未盡。于是我提議舉辦一次降落傘投放比賽,學生熱情更高了,在經過一番討論之后,大家覺得需要制作一個專門用來投放降落傘的工具。于是我專門設計了一節(jié)課,讓學生設計并制作一個降落傘投放器——一個全新的工具。
四、 結語
綜上所述,教師對學生進行科學課程教育,其最終目標還是要培養(yǎng)孩子們的科學核心素養(yǎng),形成科學的思維方式和觀念。在提高學生整體核心素養(yǎng)的要求之下,各位老師一定要創(chuàng)新課程內容和手段,不管是運用實驗,還是借助多媒體手段,提升學生對于科學這門課程的學習興趣,在實踐中提高動手能力,創(chuàng)新能力。最后,老師還應在教學環(huán)節(jié)上多下功夫,為學生提供輕松、有趣且更加和諧的科學課堂氛圍,讓學生在一個更好的科學空間里不斷成長。
參考文獻:
[1] 高志勇.核心素養(yǎng)下小學科學實驗創(chuàng)新教學探究[J].科學咨詢,2020(19):269.
[2] 萬奇.核心素養(yǎng)下小學科學實驗創(chuàng)新教學探究[J].讀與寫,2021,18(7):228.
[3] 李青玉.核心素養(yǎng)下小學科學實驗創(chuàng)新教學探究[J].中外交流,2019,26(38):320-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