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子成
摘要:拋錨式教學顧名思義是結合著相關的實際語境來在情感共通的基礎上開展具體的課堂教學。是在確定問題,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自主學習和合作學習四個角度來開展具體的教學探究。與啟發(fā)式教學相比,側重于培養(yǎng)學生實際解決問題的能力。本文通過探究其在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的應用,旨在激發(fā)課堂活力,開展合作互動探究學習。
關鍵詞:拋錨式教學;合作學習;初中道德與法治;有效策略探究
引言:
新課改中越來越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素質教育,而通過基于問題情境來開展具體的課堂教學,既能夠在一定程度上起到培養(yǎng)學生解決問題能力的積極作用,也能夠在調動學生情緒情感的過程中,引導學生學會運用多種法來展開對問題的探究和思考。
一、確定某一實際問題,引導學生在自主探究中提高自我學習意識的策略
通過從某一具體的實際問題出發(fā),結合著對該實際問題的探究來開展具體的情境教學。引導學生學會站在故事主人公身處當時的場景中來展開具體的問題探究,通過自主探究且對問題的深入思考和發(fā)掘來有效地提高自我學習和探究能力。
例如:教師在進行七年級第四單元生命的思考中《珍視生命》的內容講解時,可以結合著“每個人最終都要面對生命中的世事無常,終都會走向死亡,那為什么我們還要活著呢?”這樣的思考問題,引導學生主動的去參與到問題探究中來。學生在思考生命帶給人的意義和價值的過程中,也會感受到生命的反復無常和生命的價值性。通過結合著這一點來展開什么是生命,生命具有哪些獨特性以及生活中我們該如何去面對生命這些問題。借助于這樣的問題導入的方式來開展具體的內容講解,既能夠讓學生了解和感受到生命帶給人們的意義和價值。也能夠讓學生在主動自主思考,探究深入的去挖掘生命的意義和價值的過程中,去感受到生命的獨特性。在了解生命的反復無常,感受生命的無情中去珍視生命,珍愛生命。相比較一位的知識點講解,運用這樣的設疑法來開展具體的問題講解,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意識。
二、創(chuàng)設具體教學情境,結合情境教學注重培養(yǎng)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策略
通過創(chuàng)設具體的教學情境,既能夠讓學生感同身受的去了解相關的知識要點,也能夠結合著情感上的互通來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和水平。同時,結合著相關的情境教學來開展具體的問題探究,既能夠起到豐富學生趣味性的作用,也能夠在提高課堂趣味性的同時,培養(yǎng)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例如:在進行珍視生命的情境導入時,教師可以結合著“一女子忍受不住生活的壓力,跳河自殺被一高校教授解救后,她卻毫無感激之意,稱沒有活下去的動力?!边@樣的相關實際情境來引導學生在參與情境的過程中去展開對如何增強生命的韌性以及生命的意義的探討。引導學生在理論與實際問題的探究分析的過程中,學會將理論知識應用到實際問題的解決中來。在勸解案例中的女子的過程中了解到生命的意義和價值。從女子本身的角度,父母的角度以及個人和社會價值觀的角度來開展具體的對生命的探究。借助于這樣情境式的探究方式,既能夠在一定程度上引導學生在情境中感知主人公的情緒變化,根據(jù)主人公所面對的實際問題來展開具體的問題解決策略。也能夠讓學生在主動參與情境,主動感知情境的過程中去了解生活中我們經(jīng)常面對的實際問題。在主動解決他人的實際問題中,也能夠提高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進而起到培養(yǎng)學生自身的解決問題能力,提高學生面對生活困難的堅韌性。通過問題探究,再結合著相關的情境理論結合,也能夠在豐富課堂趣味性的過程中,將道德與法治教學變得充滿生機起來。
三、開展合作學習探究,培養(yǎng)學生在互動探究中提高合作探究能力的策略
拋錨式教學的本質在于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和合作探究的意識。而通過問題導入和情境教學,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激發(fā)起學生的興趣。但本質上來講,要想真正的起到提升課堂質量的積極作用,就離不開相關的合作學習探究。
例如:教師在進行守護生命的問題探討中,可以從為什么我們要守護生命以及守護生命應該如何做這兩個角度來展開具體的探究。結合著“我們該不該守護生命?”這樣的辯題來通過給學生分組開展具體的辯論賽。引導學生在參與辯論的過程中,學會從多個角度,多個案例去展開對問題的深入思考和探究。學生在積極準備辯題,主動與組內成員進行資料分享和知識互動的過程中,也能夠起到一定程度的提高學習的水平的作用。結合著這樣的問題探究方式,既能夠讓學生在互動中感受到課堂的趣味性,也能夠讓學生在辯論賽的過程中提升自己的語言運用和邏輯思維表達能力。通過這樣的拋錨式教學法來開展具體的珍視生命課堂教學,在釋放課堂活力的作用上,也起到了培養(yǎng)學生語言運用能力的有效提升。
結束語:總而言之,基于問題情境問題導入來開展具體的課堂教學,能夠起到一定的豐富課堂趣味性的積極作用,也能夠帶動課堂活力的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的情感表達。
參考文獻:
[1] 高維,王安雯. 我們賴以教學的隱喻 ——統(tǒng)編初中道德與法治教材中的隱喻研究[J]. 基礎教育,2021,18(2):53-64. DOI:10.3969/j.issn.1005-2232.2021.02.005.
[2] 劉世軍. 初中道德與法治探討式教學策略[J]. 新課程,2021(11):145.
[3] 洛桑次仁. 德育在初中道德與法治教學中的意義[J]. 中外交流,2021,28(2):1154.
[4] 艾比拜·奴爾買買提. 談初中道德與法治課教學中的互動教學[J]. 中外交流,2021,28(5):14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