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銀艷
摘? 要:部編版初中語文教材構建了“三位一體”式閱讀教學體系,自讀課文的助讀系統(tǒng)改革力度最大,其中旁批是重大變化之一,它充分體現(xiàn)了課標要求的獨立、自主閱讀的理念,并能引導學生將教讀課文中學到的閱讀方法應用于自主閱讀實踐當中去。本文試從旁批的特點、旁批的使用策略和應注意的問題這三個方面,淺談部編版初中語文教材中旁批在教學中的應用。
關鍵詞:部編版初中語文教材;旁批;特點;策略;問題
部編版初中語文教材最大的特點在于構建了由教讀、自讀再到課外閱讀的“三位一體”式閱讀教學體系,其中自讀課文中的“旁批”是一個重大的變化,教材主編溫儒敏曾說:“自讀課文設計最引人矚目的是旁批。”旁批是建立在文本與閱讀者之間的橋梁,對閱讀起著指導、引領和點撥的作用,是教師進行教學設計的指明燈,也是學生走入文本深處的引路石。本文將從旁批的特點、旁批的使用策略和應注意的問題這三個方面,淺談“三位一體”閱讀教學體系下旁批在教學中的應用。
一、部編教材中旁批的特點
(一)旁批的設置重在引導學生單元知識的遷移和運用
教讀學“法”,自讀用“法”,教讀課和自讀課的課型不同,功能有異,只有相輔相成才能更好地完成閱讀教學。教材中旁批的設置重在培養(yǎng)學生自主閱讀的習慣和方法,在七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的單元提示中,就有“在課本上勾畫出關鍵語句,并在你喜歡的或有疑惑的地方做出標注”這樣的語句,提示學生做批注時可以重點關注文章的“關鍵語句”“疑問”“語言表達”等方面,學生要在學習過程中學會看旁批,用旁批,借助旁批去深入文本,逐漸形成自己的自主閱讀習慣和方法。
例如八年級上冊第一單元內(nèi)容是新聞,在教讀課中教師已經(jīng)將新聞的要素、體裁特點、消息的結構和如何把握新聞內(nèi)容的方法等方面對學生進行了指導,在自讀課文《首屆諾貝爾獎頒發(fā)》設置了這樣的旁批:“關注電頭和導語交代了哪些內(nèi)容?”“交代新聞背景,介紹了諾貝爾獎金的來源?!边@兩處旁批無疑就是教讀課中關于新聞基本知識的遷移。這篇課文還有這樣引導式的旁批:“作者特別說明資金管理權和評獎權的分離,有何用意?”旨在引導學生思考新聞內(nèi)容以及價值意義,這是對教讀課閱讀新聞內(nèi)容的延伸。
(二)旁批采取逐層深入式,能引領學生走向文本深處
八年級上冊第二單元《列夫·托爾斯泰》這篇文章中,批注的設置是這樣的:“開篇就是一個特寫鏡頭,引導讀者聚焦于這副臉龐”“這里為什么提到陀斯綏耶夫斯基?”“這里已經(jīng)第三次出現(xiàn)‘天才靈魂了’,作者為什么再三強調(diào)這一點?”這三個旁批引導學生從內(nèi)容上把握出作者極力描寫托爾斯泰平凡甚至粗劣的長相,與后文展現(xiàn)他“天才靈魂”形成鮮明的對比。課文最后三處旁批寫道“那對眼睛所展現(xiàn)的情感世界是如此豐富”“好好琢磨一下‘心里話’”以及“‘看透事物本質’,卻會失去幸福。這看似不合常理,其中有何深意?”三處旁批引導學生從關注文章重在寫托爾斯泰外貌轉移到關注他的眼睛,從了解托爾斯泰的外在,到理解他思想的深邃和偉大。
在部編版初中語文教材旁批中,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這樣的例子,這樣逐層深入式的設置,符合閱讀者的思考理解習慣,由淺顯直觀到深刻探究,更能引導學生走入文本,把握作品的思想內(nèi)涵。
二、部編教材中旁批的使用策略
(一)旁批是教師進行教學設計的指明燈
自讀課文的學習實際上是學生一個半獨立式閱讀學習的過程,教師在過程中起“導”的作用。如何“導”?以什么方向“導”?重點應該放在哪里?課文的旁批可以為教師的教學設計提供思路。如七年級上冊第一單元自讀課文《雨的四季》中旁批有:“開篇點題,領起下文”“春雨‘洗淋’萬物,夏雨卻‘澆灌’大地,準確寫出雨的不同特點”“凄冷的秋雨為什么能‘純凈’人們的靈魂呢?”由此看到,旁批已經(jīng)很明確地指出了作者是按照季節(jié)變換來安排寫作內(nèi)容的,最后兩個旁批“這種‘特殊的溫暖’,是一種怎樣的感覺?”和“上文寫雨,多用‘她’或‘它’指稱,為何到了這一段改稱你?”則是由內(nèi)容指引到思想情感和語言分析。所以教師在進行教學設計時也可以按照此思路去安排教學過程。
特別要注意的是,在教學實施中,教師應當充分引領學生注意旁批的作用,并引導學生進行更深入的旁批,讓學生在不斷學習實踐中真正學會自己讀書。
(二)旁批是學生自主閱讀的引路人
人民教育出版社編審王本華曾提到:“旁批的設置是為了給學生的自主閱讀適時地提供一些拐棍或引發(fā)一些思考。” [1]旁批給學生提供了很好的范例,并能指引學生走向文本深處。
在七年級第一單元自讀課文的教學中,就可以參照《雨的四季》中旁批的兩種類型指導學生做旁批的方法,一種是點評式旁批。如“開篇點題,領起下文”“春雨‘洗淋’萬物,夏雨卻‘澆灌’大地,準確寫出雨的不同特點?!?這樣概括性的旁批,就為學生概括性訓練提供了很好的范例。進行點評式旁批時,教師可以指導學生抓住文章重點段落,如開頭結尾過渡段,從段落作用的方面進行旁批;也可針對自己感興趣的某個句子,如運用修辭或特殊寫法的句子進行旁批;還可以將自己當下的閱讀感受進行旁批。另外一種是提問式旁批,這在自讀課文的旁批中有大量這樣的呈現(xiàn),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思考課文的提問式旁批一般在哪里設置相關問題,引導學生獲知旁批常針對寫作思路、語言賞析、思想內(nèi)涵的方面,學生只要認真思考提問式旁批并積極地在文章中找尋答案,就能把握住文章的思路和重點難點,自主走入文本深處。
三、部編教材中旁批的使用應注意的問題
閱讀的過程是一個發(fā)現(xiàn)的過程,是閱讀者與文本對話的過程。教師一定要注意的是,如果忽視旁批、全然將課文交于學生回家閱讀,自讀課很容易變成“不讀課”,或者如果面面俱到,旁批處處落實,自讀課就會變成教讀課,在現(xiàn)實的教學實踐中這樣的現(xiàn)象比比皆是,那么如何避免這樣的狀況出現(xiàn)呢?
首先,自讀課要給學生充分的時間進行閱讀。在平時的教學中,容易出現(xiàn)為了趕進度,自讀課不讀或一課讀幾篇的現(xiàn)象,如果自讀課經(jīng)常采取這樣的方式進行,學生就難以形成自主閱讀探究文本的習慣,更失掉了部編版教材教讀課學“法”,自讀課用“法”的意義?!读x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在給教師的教學建議提到,閱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初中生已經(jīng)具備了自主學習的能力,教師要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指導學生在自讀、自學的基礎上解決問題,從旁批中開展自我與作者之間的對話。教師可以在學生對文本有一定的認識理解之后,教師再引導他們根據(jù)旁批的指引不斷深入,去品讀文章的語言、寫作技巧和思想感情。
其次,自讀課教師要“放心”,更要“放手”。在平時的自讀課教學中,還會有一些教師總是擔心學生因為基礎差,對文章沒有準確、深入的理解,在課堂講解中面面俱到,批注處處落實,生生把自讀課變成了教讀課,這沒有實現(xiàn)自讀課讓學生閱讀的目標。以八年級上冊第二單元自讀課文《列夫·托爾斯泰》為例,本課的教學目標設置為:把握托爾斯泰獨特的外貌特征進而探索其精神世界,從而激發(fā)學生閱讀作品《列夫·托爾斯泰》的興趣;學習欲揚先抑的創(chuàng)作手法;品味精彩語句,體會修辭手法的表達效果,從而把握作品語言風格。其實,課文中每一個批注都是圍繞這一教學目標設置的,比如旁批“開篇就是‘特寫鏡頭’引導讀者聚焦于這副臉龐?!薄盀楹斡谩桶穆荨瘉肀扔魍饷??文中還有一些新奇的比喻,閱讀時注意體會其特別的效果?!苯處熤恍枰龑W生把握這些實質性旁批,充分發(fā)揮旁批的引領作用,學生就已經(jīng)能把握學習要點,教學目標也就能得以實現(xiàn)了,并不需要將所有旁批的問題都一一落實。
總之,作為一線教師,應當對部編版初中語文教材充分了解,認真研究,更要結合具體的學情和教學實際合理靈活地運用教材,一定要敢于、樂于打破思維定勢和改變教學習慣,在教學過程中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作用,積極探尋旁批的使用策略,這樣才能更好地引導學生自主閱讀,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參考文獻:
[1] 王本華.統(tǒng)編初中語文教材的閱讀設計與教學實踐[J].語文建設2018.(6)
[2]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21-23
[3]義務教育教科書.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