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省天水市秦州區(qū)關子鎮(zhèn)中心小學 顏軍權
學生提問有效性是指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針對學習的目標、過程、內容等進行詢問,問題具有明顯的指向性、探索性和代表性。中高年級學生已經(jīng)有了一定的數(shù)學學習基礎,教學中教師也會為學生的自主學習提供便利條件,但是教師依然需要結合中高年級學生的實際情況與數(shù)學課堂的內容,做好對學生提問的指導工作,提升學生提問的有效性。
小學中高年級學生已經(jīng)有了一定的學習基礎,在學習的過程中對知識也有了不同的理解。因此,教師應積極組織學生進行合作交流,鼓勵學生在組內解決一般性問題,主動提煉問題,找出共性化問題,從而提升提問的有效性。
以“小數(shù)乘法”為例,本節(jié)涉及積的小數(shù)位數(shù)和因數(shù)的小數(shù)位數(shù)的關系,在計算過程中需要學生掌握小數(shù)點的位置,包括小數(shù)乘以整數(shù)、小數(shù)乘以小數(shù)以及尾數(shù)為0 如何處理等。在計算過程中,學生出現(xiàn)的問題比較多,如“102×0.32”這道計算題就具有很強的代表性,計算中,部分學生提出可以先算整數(shù),然后再找小數(shù)點的位置,即先算102×32,然后再找小數(shù)點。有的學生認為可以先按照整數(shù)方法計算,然后再找小數(shù)點,即先算100×0.32,再算2×0.32,然后相加。其他的計算方法也比較多,因此教師可以鼓勵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討論,在討論過程中對多種計算邏輯、方法進行提煉。學生通過相互交流,對比自身的想法,共同解決一些學習中遇到的共性問題,再從中提煉出遇到的特殊問題并進行有效提問,如不同乘法的算式可以得出相同結論但計算效率不同,應用場景如何選擇,這些問題可以由教師進行講解和解答,從而提升學生提問的有效性和針對性??傊處熢诮鉀Q學生的問題時,對于一般性的問題,應鼓勵學生在交流與討論中自主解決,提升學生提問質量,同時降低教師的教學壓力,實現(xiàn)一舉兩得的課堂教學目標。
中高年級學生的學習能力有一定差異,學生的提問水平也必然存在差異。因此,教師在面對學生時要積極引導他們提問,通過解決學生差異性的問題來實現(xiàn)分類指導,提升學生提問有效性,同時實現(xiàn)教學相長的教學目標。
以“解簡易方程”為例,簡易方程的解答過程就是將計算的過程用方程展示出來,但由于學生之間普遍存在差異,學生的學習需求也具有層次性,因此,教師需要根據(jù)學生不同的問題開展教學指導工作。對于常規(guī)性問題,如“x+5=7”或“3x=15”這類簡單的題型,大部分學生都可以用邏輯推理的方式找到問題的答案,而對于“5x-4÷2=6”或是“7×0.3+x=2.8”這類涉及混合運算的題目,有的學生可以很快套用計算的邏輯找到計算的順序,有的學生則對于如何確定計算不清楚,但是又擔心其他學生恥笑,因此,不愿意與其他人分享自己的問題,而是以提問的方式尋求教師的幫助。針對學生的這種問題,教師要及時給予指導,充分尊重學生之間的差異,結合學生實際情況對其進行分類指導。
中高年級學生多數(shù)已經(jīng)有了一定的數(shù)學基礎,因此,教師對這部分學生會進一步放松管理,鼓勵學生自由提問,而學生的提問也是千奇百怪,基于學生的提問情況,教師在鼓勵學生自由討論的過程中也要加強對他們的引導,堅持適度原則,使學生的提問能夠貼近本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
以“多邊形的面積”為例,教學的重點在于引導學生通過長方形面積公式推導平行四邊形、三角形、梯形的面積公式,進而學會計算組合圖形的面積。教學中,學生對公式的討論推理要堅持適度原則,如梯形面積公式的推導一般都是基于平行四邊形面積公式的推導方式,而部分學生的提問與主題無關,甚至在課堂上討論與教學無關的內容,針對這種現(xiàn)象,教師要及時進行干預和引導,確保學生的學習注意力能夠始終與教師節(jié)奏保持一致,所有提問圍繞課堂所學內容,從而提升問題的有效性與針對性。
中高年級學生已經(jīng)有了一定的數(shù)學學習基礎,教師在指導過程中要積極地鼓勵學生通過合作交流解決一般性問題,尊重學生個體差異,在解決差異性問題的同時也要適度解決學生提問目的性不強的問題,只有這樣,學生才能真正做好高效提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