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凱
【摘要】數學概念的掌握可以讓小學生靈活使用所學知識與技能去解決生活中所遇各類問題,從而形成抽象思維,有利于其所應具有的數學核心素養(yǎng)的科學培養(yǎng)。因此,教師應將概念教學法與日常數學課堂教學有效結合,提高各階段數學教學質量,為學生全方位成長夯實基礎?;诖?,本文對深化概念教學,優(yōu)化教學質量的策略進行深入探索,力求將教學水平提升到一個新高度。
【關鍵詞】概念教學法;小學數學;教學質量;提升策略
概念是學生能夠形成數學能力的關鍵所在,也是學習不同難度數學知識。在小學數學課堂中,教師從多角度考慮,結合小學生成長特點與思維特征,運用概念教學法,引導學生對關鍵詞進行分析,幫助學生吃透數學概念并加以利用,從真正意義上實現“學以致用”。為此,教師深化概念教學,根據學生個性差異來優(yōu)化各階段教學方案,將整體教學質量做到極大程度提高,發(fā)揮出概念教學法的應有作用。
一、緊扣關鍵內容,形成準確概念
在小學階段,數學概念的運用是學生必須具備的基礎能力。若想掌握好數學概念必須對當中關鍵詞進行深入理解,才能吃透所學概念,對當中潛在關系進行挖掘。由于學生對概念的掌握情況會影響到日后的計算,也是提高各階段教學質量的關鍵所在。為此,在小學數學課堂中,教師從數學概念特點入手,引導學生基于自身理解探討概念如何形成,學生會在逐字推敲中產生新的想法并通過所學知識進行科學驗證,從而掌握概念的真正意思,緊抓概念當中的關鍵部分,避免出現概念混淆。例如,在學習周長的概念時,教師借助多媒體等設備向學生展示出一個長方形或者三角形,讓學生思考“什么是所有邊長?”、“總和”等關鍵性問題,學生會基于不同圖形去判斷所有邊長是指什么,也對總種有所了解,而且意識到是圍成一個圖形所需的所有邊長,保證準確完成概念的記憶。學生通過對概念當中關鍵詞語的剖析,對非本質屬性做到科學過濾,從而在沒有干擾的情況下完成概念的記憶。在此基礎上,學生面對梯形的概念時能夠意識到當中的關鍵的“只”字是不可缺少的,同時也明白梯形的大小屬于非本質屬性,在記憶概念時會避開,以免影響概念的記憶與運用,學生腦中知識將呈現出條理性與概念性。
二、利用生活元素,強化抽象概念
小學生的思維在會小學階段由具體性轉為抽象性,教師需要對其思維變化進行了解,借助生活元素與日常概念教學法的結合,將整體教學質量做到持續(xù)提高。教師可以運用生活現象實現具體與抽象思維之間的結合,讓具有抽象性的數學知識巧妙轉換為學生常見的生活現象,學生能夠調動生活經驗并運用所學數學知識去尋找解決所遇問題的多條途徑,從而強化其所應具有的抽象概念。那么,教師在運用概念數學法時,站在小學生角度設計可行與合理的教學方案,學生能夠經歷生活、理解、深化等過程,對概念做到理解,通過不同的練習對概念進行科學鞏固,從而掌握吃透概念的技巧。例如,在乘法交換律的學習中,教師首先帶領學生回顧加法交換律,學生能夠快速回答并產生成就感。其次,教師引入新的概念,讓學生看到有意思的新運算定律,從而萌生探究熱情。再次,教師提出與生活相關的問題“現在需要買一盒鉛筆,每支是1元,每盒當中有10支,那么,需要買3盒,一共花掉多少錢?”。在生活場景中,部分學生是列出1×10×3=30(元),還有部學生則是先算出3盒鉛筆是10×3=30(支),再計算30支鉛筆是30×1=30(元)。最后,教師引導學生在對比與分析中看到抽象的概念實際上可以具體化,從而掌握乘法交換概念。值得一提的是,教師以興趣為先導,融入人本理念,才能將概念教學法進一步落實,學生將帶著興趣參與學習,為各階段學習效率的得升帶來極大程度促進。教師考慮到學生數學邏輯思維能力不足,引導學生在面對一種知識時,可以結合腦中知識結構梳理與相關知識,對分支概念做到有效掌握,實現新知識與舊知識有效融合,學生將準確運用所學知識與技巧,強化其數學能力。
三、實施概念教學,提高教學質量
新穎的教學引導可以讓學生帶著主動性參與各類知識探索,學生也能集中原本短暫的注意力去分析概念當中內涵,感受到概念具有極高概括性與精準性,從中提取到有價值的信息,保證完成牢固與準確的記憶。在概念教學法的應用中,教師需要結合小學生凸顯的個性特點,借助學習差異來實施差異化教學,為概念教學法的深化夯實基礎。教師營造出趕超氣氛,又借助小組比賽方式來吸引小學生,讓其在多樣化方式下感受到數學學習極具靈活性,從而能夠尋找到與自身能力相契合的方法,保證知識學習的條理性與高效性。例如,在學習加法與減法相關的內容時,教師沒有進行枯燥的知識解讀,而是帶領小學生依托小棒、圓片等學具來加深對加法知識的理解,對加法含義做到正確理解,不僅培養(yǎng)其動手驗證能力,也強化學生交流意識,學生可以運用精確的數學語言去解決或表達,讓加法算式讀法更加標準。教師巧用和為10的方式引導學生對概念進行記憶,學生同時萌生表達欲望。教師隨之鼓勵學生在小組合作下帶著問題去探討,能夠對加法概念及含義做到深入理解,更是在動手與動口中對當中規(guī)律進行挖掘,比教師直接講述知識的效果更好。教師還應借助一些課外題目,引導學生尋找解決所遇問題的多種方法,適應教材當中存在的邏輯性,也調動生活經驗,感受數學知識的奧妙,學生將樂于在課堂中分享課下收集信息,保證學習與教學質量。
結束語:
現階段,教師需秉承以生為本的先進理念,對教學方法進行靈活使用,融入生活元素讓學生能夠調動生活經驗,對知識進行科學重構,從而加深對數學概念的理解,不僅在面對變式數學問題時可以正確選用數學概念與技巧,同時也強化其數學能力。因此,教師從學生分析與解題能力的提升入手,運用多元方式引導學生帶著主動性探索更多知識,對概念進行牢固掌握并準確運用,為進一步學習夯實基礎。
參考文獻:
[1]李超.小學數學概念教學有效性探究[J].當代家庭教育,2019(35):139.
[2]嚴桂芳.小學數學概念教學的有效策略探究[J].僑園,2019(11):85.
[3]盧建華.小學數學概念教學方法研究[J].新課程(綜合版),2019(02):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