苑蘭英
【摘要】提問是一種非常古老久遠的教學方法,它不僅經(jīng)常出現(xiàn)在我們的現(xiàn)代生活中,在很多世紀以前的古希臘,著名的教育家蘇格拉底就經(jīng)常采用這種方式與他人進行談話,通過不斷地向?qū)Ψ竭M行提問,引導對方不斷地進行深入思考,對討論的話題進行多角度多方面的頭腦風暴,從而讓話題內(nèi)容更加的全面充實。當提問走進現(xiàn)代教育的領域的時候,教師可以在課堂上借助精心設計的問題對學生進行有效的提問,讓學生在尋找答案的過程中,不僅可以引導學生進行深層次的思考,激發(fā)學生的想象力,同時也可以增強學生學習的獲得感。
【關鍵詞】有效提問;小學語文;難度合理;鼓勵反問;耐心聆聽
提問主要就是指教師在自己的教學活動中,針對自己設置的課堂教學目的和教學任務,向?qū)W生提出一些針對性的問題,引導學生去進行自主思考,讓學生在獲得提問答案的過程中有所收獲,不斷拔高自己的教學策略。在提問過程中,問題的設置是非常重要的,如何進行有效的提問,是教師需要思考的問題,教師需要去考慮問題設置的難易程度,以及學生在回答問題的時候可以在哪些方面得到提高,這都需要教師去進行斟酌考量。本文筆者擁有多年的教學經(jīng)驗,對于有效提問在小學語文課堂中的應用進行了深入探討,希望能對廣大師生起到一定的借鑒作用。
一、問題設置難度合理
許多教師在課堂上對學生進行提問的時候,都會面臨這樣的困擾,有些時候教師提出問題,學生立馬就能夠同時說出正確答案,但是這樣學生在后續(xù)的課堂學習中就容易出現(xiàn)注意力不集中的情況;而有些時候教師在提出問題的時候,整個教室杳無聲息,沒有一個學生能回答出問題,這對于學生的學習自信培養(yǎng)也是不利的,學生的學習動力也會受到打擊。所以教師在進行提問的時候,問題的難度設置一定要根據(jù)學生的總體學習情況和學生的現(xiàn)階段知識水平,讓學生對于問題的回答,處在一個有機會回答出來,但是需要進行認真的思考的一個情形中。
例如,我在講授《草船借箭》這節(jié)課的時候,在和學生一起學習這篇文章的過程中,我根據(jù)學生對于課本上知識的掌握理解情況,給學生進行了合適的問題難度設置,學生在看到問題的時候,不是一下子就能夠回答出來,需要學生根據(jù)前面學到的知識,同時加上自己的理解和思考,才能得出完整的結論。這不僅可以幫助學生對前面學習的內(nèi)容進行回憶,鞏固學生對于前面知識的理解,同時也可以拓展學生的思維,讓學生對前面學過的知識進行一個內(nèi)化的理解。教師在給學生進行合適難度的提問的時候才是有效的提問,既可以增強學生的學習自信,又可以提高學生的語文學習能力。
二、鼓勵學生進行反問
教師在課堂上進行知識的講授的時候,更希望的是可以和學生進行一個雙向的互動的過程,教師去進行教授,而學生去主動的吸收理解,教師在對學生進行提問的過程中,不僅希望學生可以通過教師的提問引導去進行深入思考,同時也希望學生在思考的過程中有一些新的發(fā)現(xiàn)或者遇到疑惑的地方,可以主動向教師進行提問請教。教師和學生在相互問答的過程中,教師不僅可以更好的了解到學生對于這節(jié)課內(nèi)容的把握程度,同時也可以更好的了解學生的內(nèi)心想法和思維方式,在后續(xù)的教學活動設置中可以更加有針對性。
例如,我在講授《景陽岡》這節(jié)課的時候,我在對學生進行提問的過程中,學生在問題的指引下去將課本上的理論知識和前面學到的內(nèi)容進行結合,努力想要找到問題的正確答案,但是學生在尋找答案的過程中遇到了困難,學生就通過提問的方式在課堂上向我進行請教,我并沒有直接告訴學生答案,而是仍然通過提問的方式引導學生自己去思考學生遇到的困難的解決方法。在這一相互問答的過程中,我不僅引導學生自己找到了問題的解決方法,同時更好的了解到了學生的慣性思維模式,以及對于本節(jié)課內(nèi)容的接受程度,這對于我在后續(xù)的教學活動中對學生進行課堂環(huán)節(jié)設置是非常有幫助的,學生和我的關系也變得更加和諧融洽。
三、耐心聆聽學生的回答
教師在課堂上對學生進行提問的時候,最重要的就是要得到學生的回答和反饋,然后針對學生的回答對學生進行評價和指導,這才是一個完整的提問的過程。但是許多教師在提問的過程中,有的時候會為了趕時間,沒有給學生預留出足夠的時間去思考和回答,對于學生的回答也沒有仔細的聆聽,這樣教師的課堂提問就只淪為了形式,并沒有真正起到幫助教師和學生進行互動交流,了解學生的知識掌握情況的一個效果,這樣的提問只能算是無效的提問。
例如,我在講授《紅樓春趣》這節(jié)課的時候,因為小學生的心智發(fā)育都還不成熟,對于這種故事情節(jié)比較復雜的名著很難去進行比較全面的理解,所以教師在對學生進行提問的時候,學生可能需要花費一段時間去結合課本上的內(nèi)容進行思考,才能得出問題的答案。學生在回答問題的時候,答案可能不一定那么標準正確,但是教師仍然需要耐心的聆聽,在聽完學生的回答之后,應該以鼓勵式的評價為主,先肯定學生在回答問題的過程中正確的地方,然后對于學生的不足委婉的指出,鼓勵學生在下一次回答的時候能夠有所進步。
總而言之,有效提問在小學語文課堂中的應用,是可以很好的幫助教師增加和學生的互動,更好的了解學生對于本節(jié)課知識的掌握程度,吸引學生的上課注意力,提高學生的學習自信心。教師在對學生進行提問的時候,應該對問題的難度設置進行合理考量,耐心聆聽學生的回答,同時可以鼓勵學生對教師的提問進行質(zhì)疑,引導學生進行更加深入的思考。
參考文獻:
[1]楊慶華.小學語文情境化課堂識字教學方法[J].文學教育(下),2018(10):100-101.
[2]莫莉.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策略[J].湖南第一師范學院學報,2013,13(04):2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