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復登
摘要:隨著新時期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深入滲透德育思想是教師的責任。本文對當前小學語文學科教學中關于滲透德育思想的基本要求進行了系統(tǒng)地論述,并探究了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的有效策略。
關鍵詞:小學語文;教學;德育滲透
在小學語文教材中充分蘊藏著豐富的中國傳統(tǒng)文化思想內(nèi)涵。所以作為一名小學語文老師,我們要做的就是能夠幫助小學生們正確認知自我和感悟生活,從而讓小學德育的巨大精神魅力在實踐中得以充分展現(xiàn)。
一、小學語文課德育滲透的基本要求
(一)小學語文課德育滲透的科學性
對于小學語文教學來說,將德育知識滲透到小學語文教學中已是必然趨勢。教師向?qū)W生開展思想政治教育本身就是復雜而重要的特殊任務。在語文教學中滲透德育既不能影響學生對課堂所學語文知識的準確把握,又不能增加學生學習的負擔。這就要求語文教師在德育思想的滲透中既要做到具有一定的理論科學性,不能將語文德育課程轉(zhuǎn)變成一門思想品德課,同時也不能完全忽略德育思想的滲透。在加強語文德育教學中還要注意準確把握好語文德育教學滲透的兩個尺度,做到有的放矢、不偏不移。
(二)小學語文課德育滲透的實效性
對于小學語文教師來說,進行小學語文德育知識滲透的最終主要目的是為了讓每個小學生在道德水平上得到有效的提高。這就充分體現(xiàn)了小學語文學科教學中有關德育知識滲透具有一定的實效性。作為一名小學語文教師在進行德育知識滲透中也需要不斷努力追求這個目標,這就要求我們必須不斷探索開發(fā)語文德育知識滲透的多種有效途徑,讓其在語文課堂上充滿吸引力,從而達到有效提高小學生道德水平的目標。
(三)小學語文課德育滲透的差異性
對于許多小學生來說,道德心理信念尚未完全形成或才剛剛開始初步形成,道德心理判斷逐漸過渡并達到一種自律心理階段,這時小學語文教師必須高度重視引導孩子道德心理的健康發(fā)展,需要特別注意的問題是每一個學生都是獨立的個體,學生之間具有一定的差異性,那么小學語文教師在持續(xù)進行德育知識滲透的過程中,更加需要注重小學生的個體差異。在小學語文課堂中進行德育知識滲透也同樣需要具有很強的針對性。小學語文教師想要有效進行德育滲透不僅是要遵循語文教學的規(guī)定內(nèi)容,更多的要在德育滲透前認真做好關于小學生道德水平發(fā)展的問卷調(diào)查,有一定根據(jù)的進行德育滲透,有一定目的進行德育指導。讓每一位小學生都真正成為語文德育教學的中心和德育知識滲透的切實受益者。
二、小學語文教學中德育滲透的策略
(一)通過閱讀朗誦滲透德育
閱讀朗誦活動是我國小學語文德育教學的重要內(nèi)容之一,教師通??梢园训掠枷肴谌氲叫W生的課文閱讀朗誦活動中,借助聲情并茂的閱讀朗誦活動增強小學生的思想情感閱讀體驗,引導小學生充分領悟課文文字間和言語間的各種思想道德情感,形成良好的道德意識形態(tài)。首先,教師要向?qū)W生深入地講解這篇課文,讓小學生對這篇課文的內(nèi)容有深刻地認識,然后,引導小學生基于對這篇課文內(nèi)容的深刻認識,聲情并茂地朗誦這篇課文,這樣有助于提升德育滲透效果。例如,在講解《富饒的西沙群島》一課時,課文中運用各種修辭手法生動描寫了位于我國南海的西沙群島的自然景色和富饒的物產(chǎn)。在這里,教師可以先帶領學生們認真理解課文中的內(nèi)容以及作者要表達的思想感情,然后可以組織學生們聲情并茂地大聲誦讀這段課文,讓學生了解我國海疆的富饒與美麗,增強學生的愛國之情。
(二)在寫作教學中滲透德育
小學生可以通過寫作來深化思想認識。所以,教師可以把德育滲透與語文寫作教學緊密結(jié)合起來,通過語文寫作教學開展德育滲透,引導小學生通過寫作的方式來觀察社會生活、感悟人生真理,以此來達到開展德育的良好效果。當然,這一過程仍然需要教師的悉心引導,教師要不斷給予學生正確的指導,帶領學生深入了解社會生活,觀察身邊的一些人和事,讓我們的小學生不斷地積累更多的人文素材,激發(fā)小學生對于社會生活、祖國的深切熱愛之情,這樣我們才能真正地達到德育課程所要滲透的最終意義,提高小學生思想道德素養(yǎng)。例如,讓小學生寫一篇以“母愛”為主題的作文,老師在寫作課堂教學中可以通過啟發(fā)引導小學生去回憶和記錄與母親共同生活的點點滴滴。然后,讓小學生把自身的所思所感寫成一篇文章,深化小學生對母愛的認識,理解母親對自己無私的關愛,感恩母親對自己的真誠關愛與盡心付出,形成一定的感恩意識,進而有效提升學校德育教學成效。
(三)加強課外活動中的德育滲透
家長的言行、思想等潛移默化地深刻影響著學生的道德水平發(fā)展,所以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針對德育的滲透,不能完全忽略學生家長的引導作用。因此,教師在語文教學中想要有效率地滲透德育,就要不斷加強與學生家長的溝通聯(lián)系,聯(lián)合學生家長共同組織開展各種帶有特殊德育實踐意義的課外活動,把課堂教學德育有效滲透延伸至課外,提高德育教學效果。例如,在講解《少年中國說》一課時,教師可以讓小學生在其家長的陪同下,通過公共圖書館、互聯(lián)網(wǎng)等多種渠道查閱與課文相關的歷史資料,了解一下我國的近代史,從而激發(fā)小學生的愛國情懷。
結(jié)束語
綜上所述,語文德育教學活動具有一定的社會德育教化功能,對培養(yǎng)小學生的整體思想政治情感、道德品質(zhì)、言行舉止等都有著一定的德育教化引導作用。教師可以通過組織朗誦課文、寫作等活動來深入滲透德育思想,引導小學生在學習語文基礎知識的過程中逐步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質(zhì)。
參考文獻
[1]劉強利.小學語文學科德育滲透的思考與實踐[J].名師在線,2019(7): 76-77.
[2]陳巧玲.小學語文教學中德育滲透的意義及途徑[J].甘肅教育,2019 (13):66.
[3]謝轉(zhuǎn)紅.芻議小學語文教學中德育教育的滲透[J].學周刊,2018(7):53 -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