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琴
摘要:在小學的語文作文教學中,有必要從各種各樣的觀點來探討課外閱讀的應用,確保在指導活動中能夠達到提高學生作文能力的目的。實際上,特定的指導內(nèi)容和指導方法必須根據(jù)作文指導條件來決定,以提高學生的作文能力,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素養(yǎng),同時在教學活動中充分發(fā)揮課外閱讀的作用。
關(guān)鍵詞:課外閱讀;小學語文;作文教學
學生從”讀”中獲取知識,從”寫”中表達情感,在”一讀一寫”中完成了語文知識的融入與輸出,學生的素養(yǎng)與能力才能得到綜合鍛煉,要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就要從學生的閱讀過程出發(fā),客觀看待課外閱讀對小學語文作文的重要性,鞏固學生的語文閱讀基礎(chǔ),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組織能力,使學生的視野得到拓展、情操得到提升,那么學生的寫作能力必然得到相應的提高。
一、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常見的問題
1教學側(cè)重點不準
當代小學語文作文教學普遍受到應試教育理念的影響,教師對教學的側(cè)重點存在偏差,由于小學面臨著小升初的考試壓力,教師往往更加注重學生對作文技巧的掌握,而不重視對學生寫作能力的培養(yǎng),還有的教師會直接告訴學生關(guān)于作文的寫作模板,而不注重對學生寫作思維的啟發(fā),導致學生成為應試作文的”答題機器”,而不是憑借自己的情感認知去創(chuàng)作,那么學生的作文就會顯現(xiàn)出”機械化”,缺乏應有的情感特征。
2寫作素材不豐富
學生的寫作素材來自于生活,課外閱讀對學生寫作范圍的提升可以起到重要的促進作用,部分學生的閱讀僅限于課內(nèi)閱讀,但教材中的文本資源有限,并不能完全滿足學生的閱讀需求,而學生對生活的觀察能力不足,也會導致學生難以在寫作中尋找有用的素材。教師在教學中要融合閱讀與寫作兩個方面的內(nèi)容,可以要求學生在閱讀以后參加必要的寫作訓練,另外,要在作文訓練之前引導學生討論,活躍學生對生活的觀察思維,讓學生的生活經(jīng)歷之間形成交叉,那么學生的寫作素材才會越來越豐富。
二、教學策略的研究
1課外閱讀可培養(yǎng)學生的寫作學習興趣
小學生普遍對語文作文抱有消極的學習情緒,教師在針對如何培養(yǎng)學生寫作學習興趣這一問題展開深入思考時,尋找了一條新的思路,即是將課外閱讀作為培養(yǎng)學生寫作學習興趣的手段,讓學生在課外閱讀學習中了解到寫作的樂趣,學會主動展開自主的課外閱讀,并自主地鍛煉自己的寫作能力。例如在語文五年級下冊《習作:神奇的探險之旅》一課的教學中,教師可讓學生閱讀探險類的課外書籍,如《哈爾羅杰歷險記》、《頑童流浪記》等等。教師可啟發(fā)學生的思考:”若是讓你從這些課外書籍的主人公里任選一個人,一起組成探險小組去探險,那么你想選誰?你們會有怎樣的探險之旅呢?”這種作文教學方法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寫作學習興趣,讓學生真正走進文本世界,與書本人物產(chǎn)生情感共鳴,還可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寫作能力與課外閱讀能力。
2借助課外閱讀對學生作文寫作認知進行強化
部分家長盲目地覺得,閱讀只是為了幫助學生對文章進行理解,應付語文考試罷了。實際上,這一想法是完全錯誤的。課外閱讀中蘊含著豐富的德育教育價值,對學生道德觀和個人修養(yǎng)的培養(yǎng)來說,具有極大幫助。除此之外,課外閱讀還具有極強的社會功能,依托閱讀可以推動學生朝著社會化發(fā)展完善,成為一個成熟的社會人。立足于寫作角度,寫作的有序進行必須以學生的正確認知為基礎(chǔ)。而課外閱讀中的故事可以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讓學生不知不覺形成正確的是非辯證觀,能夠客觀看待周邊和社會上發(fā)生的各種事情,明白哪些事可為,哪些事不可為,最終成長為一個健全、品德高尚的青少年。
3提高課外閱讀的針對性、制定科學的閱讀計劃
小學學生活潑好動、注意力難以長時間集中。因而在課外閱讀習慣的培養(yǎng)過程中,教師應根據(jù)不同學生的性格特點、興趣方向等,有針對性地為學生制定閱讀計劃,將課外閱讀與學生的興趣愛好相結(jié)合,與教學內(nèi)容相結(jié)合,與彌補學生知識薄弱環(huán)節(jié),將提高寫作能力、提升語文素養(yǎng)結(jié)合起來。教師在學生課外閱讀的引導過程中,除了對書籍類型的推薦、把關(guān)以外,還應將課外閱讀與提高學生綜合素質(zhì)、培養(yǎng)他們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相結(jié)合,通過制定合理閱讀時間、制定明確閱讀目標、對課外讀物的內(nèi)容和學生的閱讀效果進行積極評價等綜合措施,幫助學生從閱讀中取得更多的收獲,讓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讓閱讀陪伴學生健康成長。
4強化學生在閱讀方面的主動性
一部分教師在小學生開始課外閱讀活動的時候,發(fā)現(xiàn)閱讀的過程中年輕而沒有自制力。例如,在閱讀過程中或閱讀了部分內(nèi)容后,可能會被新事物吸引,很容易放棄繼續(xù)閱讀。因此,現(xiàn)在的老師還需要選擇更新穎的方法來調(diào)動學生在閱讀方面的主動性。比如,在語文教育階段,學生會從《魯濱遜漂流記》中學習,在書籍的摘錄中,作者提到了魯濱遜第一次住在無人島上時遇到的一些困難,也讓學生看看魯濱遜的解決方法。因此,在閱讀的過程中,學生會被這個故事的內(nèi)容深深吸引。在這種情況下,教師可以適當?shù)財U展內(nèi)容。比如,老師可以讓學生讀《魯濱遜漂流記》剩下的部分,調(diào)查小說的哪個部分是文本的摘錄,起著怎樣的作用,這樣可以進一步提高學生積極閱讀的欲望。這樣逐步吸引學生的閱讀興趣,在之后的課外閱讀的階段,學生積極地閱讀,使閱讀更加充實。通過這樣的閱讀模式,學生在課堂外閱讀時能夠保持集中力,詳細分析小說的情節(jié),學習故事的方法,拓寬學生的閱讀視野。
5教師要為學生營造多樣化的教學氛圍
小學課堂并不是教師的一言堂,教師要能夠鼓勵學生自己發(fā)言,學會踴躍在課堂中發(fā)言和討論,這樣才能營造出一個活躍的課堂氛圍。在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教師可以采取多樣的教學模式,激發(fā)學生在課堂中學習的氛圍。從而幫助學生積極參與到課堂活動中。對于低年級學生教師可以讓學生觀看繪本,通過看圖說話方式引導學生進行初期的寫話訓練,還可以為學生準備一些連環(huán)畫,然后留白讓學生填充,通過這樣的方式能夠有效地促進學生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的發(fā)展。另外,在課堂中也可以鼓勵學生合作學習,通過合作就閱讀的某個主題進行討論,發(fā)表自己的觀點看法,這樣不僅僅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還有助于學生語言表達力進一步的發(fā)展。而且教師也可以在學生閱讀了一些課外讀物后進行角色扮演或者小品劇表演等,讓學生能夠參與到閱讀文本中,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這樣學生今后創(chuàng)作的內(nèi)容才會更具有情感和真實性。
結(jié)束語
綜上可知,小學語文教師在作文教學中加強課外閱讀指導,能夠豐富學生的作文素材資源、增強學生的語言組織能力、拓寬學生的認知視野、培養(yǎng)學生的寫作學習興趣。從整體上來說,教師在開展作文教學時,引導學生通過課外閱讀學習的途徑鍛煉自己的寫作能力,無疑可以起到很好的作文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劉津津.課外閱讀在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的價值及運用[J].小學生(中旬刊),2021(09):41.
[2]紀玉花,李桂曉.淺析課外閱讀在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的必要性[J].小學生(下旬刊),2021(09):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