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倩
【摘要】在當今發(fā)展日新月異的時代背景下,如何引導高中學生真實踐,會思考,有方向,能參與,讓他們在豐富的社會背景下,錘煉自己,提升自己,這不僅是高中思想政治課程的要求,也是我們時代發(fā)展的需要。本文就將從如何在高中思想政治教學中開展社會實踐這個角度,展開具體的論述。
【關鍵詞】高中政治;社會實踐;鼓勵參與;實施措施
在廣闊的時代背景下,高中政治課堂不僅僅向學生傳輸思想政治教材的相關理論知識,更重要的是能夠引導學生真實踐,深思考,有方向,能參與,讓他們在豐富的社會生活中,鍛煉自己,提升自己。這是我們高中思想政治教師身上所肩負的使命。而且學科課程標準中也明確要求,讓學生邁入實踐大課堂。
同時,教材的每一個模塊也安排了豐富多彩的實踐活動,促進高中學生能夠學以致用,把課堂上學到的知識用在實踐生活中,實際落實執(zhí)行,總結提升,這既是政治教材的要求,也是我們實際發(fā)展的需要。對于我們的課程建設,課堂教學均有著革命性的意義。同時,對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和參與興趣,提升他們的綜合能力,也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高中思想政治課堂加強社會實踐的意義。
1、社會實踐活動是學生堅定信念的催化劑。高中思想政治課程標準明確指出,思想政治課是對中學生系統(tǒng)進行品德教育和馬克思主義常識教育的必修課程。而要促進學生思想品德的提升和理想信念的落實,我們不妨從社會實踐做起。即能夠把教材中學到的政治理論,思想觀念,落實到學生的行動中,內化為學生的自我認知,并且外化成自己的真實行動。當他們在實踐中比較、認識、檢驗,便能夠真切地感受到知行合一的重要性。
2、社會實踐活動是鄉(xiāng)土教育的生根劑。我們對高中學生進行豐富的社會實踐鍛煉,不僅可以樹立起堅定的理想信念,還可以培養(yǎng)其熱愛家長人民的樸素品質。這是因為,我們的社會實踐需要在身邊開展,我們從實踐中可以深刻地挖掘鄉(xiāng)土教材,加強鄉(xiāng)情教育。讓他們真切地體會到,原來書本中的知識就蘊含在我們身邊,既讓他們感到很親切,又增強了教材的說服力,更重要的是培養(yǎng)了學生熱愛家鄉(xiāng)的強烈的思想感情。
3、社會實踐活動是培養(yǎng)學生能力的助推器。在我們開展的形形色色的社會實踐中,活動的內容豐富多彩,活動形式也是不拘一格,當學生在實踐中運用所學到的理論知識進行觀察,分析比較之后,繼續(xù)深化,鞏固了課堂所學,又真正提升了個人素養(yǎng)。例如,我們在進行分組活動中,學生要分好小組,分配好個人職責,同時要進行資料的搜集準備,場地的觀察分析,對事件的調查報告以及事后的總結回顧等等,大家在共同討論和分析中,個人的綜合能力得到大幅度的提升。
二、引導高中學生開展社會實踐活動的有效措施。
具體來說,我們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做好對學生實踐活動的指導工作:
1、首先應該讓學生樹立加強社會實踐的端正意識。陶行知先生一直提倡知行合一,真實的理論知識只有落實在豐富的社會實踐中,才能夠顯示出其獨特的魅力,在高中階段,高中學生的學習壓力是非常重的,要想順利開展社會實踐活動,那么首先就要端正學生對社會實踐活動的認識,讓他們意識到社會實踐活動的重要意義,以及對學生自身發(fā)展的強大提升作用,同時教師還應該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興趣。通過活生生的事例,說明實踐課是有著強大生命力和巨大作用的,從而讓學生樹立正確的對待意識。
例如高中必修三中的文化與生活為例,我們利用第一框體味文化這一單元,引導學生來重視政治實踐課的作用,讓學生真正落實下去,結合自己本地區(qū)的文化藝術節(jié),來開展豐富的社會實踐活動,讓他們在真實的參與活動中,培養(yǎng)對家鄉(xiāng),對文化的內涵和現(xiàn)象特點的認知,并且緊密結合參與的活動內容,做到有理有據(jù),增強對理論知識的認知和把握。
2、注重政治學科的集體研討,做好社會實踐的整體布局。學科的課程標準已經明確強調了要加強高中學生的社會實踐活動,讓他們在社會這個大舞臺中真正鍛煉自己,并且采取合理的分工協(xié)作,充分發(fā)揮本學科教師及其他科任教師的教學合力,把社會實踐活動真實納入到我們的教學整體規(guī)劃中,將其落實到學校的特色項目建設中。具體來說,便是首先能夠根據(jù)本學期的教材內容,認真分析教學的側重點以及設定的社會實踐活動,如教材要求的課前調查活動,課后的時間作業(yè),或者是綜合研究等。
例如教材中所鼓勵提倡的中學生志愿服務,參觀訪問工廠,加強職業(yè)體驗等這幾種活動,我們教研組就可以和學校的校本課程融為一體,真正把教材中的內容落實到實際行動中去。如對本市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系列調查工作,便可以作為一項校本課程,真正進行實地落實實施,讓學生懂得用數(shù)據(jù)說話,并做出自我的調查報告等等。
3、在社會實踐中,促進學生服務社會的正確理念。書本上的知識畢竟是有限的,而廣闊的社會才能夠促使學生真正的提高認知,彌補課堂知識的空缺,加深對社會、經濟、文化、政治全方位的了解。同時,由于政治教材的知識畢竟是很抽象的,如果我們能夠配合實踐活動,這樣學生能夠加深體會,促進他們對抽象理論知識的感知,并且對學生將來的人生會有明確的指導作用。所以這個階段我們應該積極鼓勵學生樹立以服務社會的理念,健康向上的心態(tài),最終適應時代的發(fā)展需求。
例如對于學生事業(yè)意識的培養(yǎng),這是與學生將來的發(fā)展密不可分的,因此我們在社會實踐中,讓學生參與社會公益活動,加強與人溝通,學會處理分析數(shù)據(jù),數(shù)據(jù)信息等等,讓學生明白這對將來的事業(yè)會有著很好的促進作用,提升社會的適應能力。
結語:豐富的社會實踐活動是對教材的有效延伸,提升了學生的個人認知,拓展了他們的知識結構,有效促進了把抽象的政治理論內化為自己的深刻體驗,擴大了本學科的教學外延,對我們的教學起著良好的促進作用。
參考文獻:
[1]王光永,新課改下高中政治公開課的價值回歸[J],教學與管理,2015(03).
[2]李海艷,關于高中政治課堂教學生活化的幾點思考[J],考試周刊,2014(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