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建寶
【摘 要】 初中生物是一門探究生物的奧秘的學科,講述了動物、植物以及微生物的生命構(gòu)造,從而揭示生物的本質(zhì)。但是在實際教學中教師發(fā)現(xiàn),很多學生缺少對各種生物的認知,許許多多的生物體是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很難遇見的。為了改變這種狀況,教師可以通過自制教具的方式來向?qū)W生展示生物學科的相關(guān)知識。本文旨在分析如何才能在初中生物實驗教學中正確使用自制教具,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致,推動教學活動質(zhì)量的提高。
【關(guān)鍵詞】 初中生物? 自制教具? 實驗教學
自制教具是初中生物課程中,教師和學生為了解決教學資源不足,利用生活中的簡易材料自行研制的教學器具。通過師生親自動手研制教具,可以有效地鍛煉學生的創(chuàng)造意識,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而教師將自制教具應用于教學活動中,也可以充分帶動學生學習生物知識的興致,以直觀的形式向?qū)W生展示各類生物體的具體構(gòu)造,從而鞏固學生對于各種生物概念的認知和記憶,從而促進學生學科素質(zhì)與思維能力、實踐能力全方面的發(fā)展。
一、借助自制教具,在實驗中激發(fā)探究興趣
生物學科并不是初中課程教學的重點課程,為了應對初中學業(yè)水平考試,保證學校的升學率,很多學生并不重視生物學科的教學。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下,學生也被裹挾著學習“語數(shù)外”等主體課程,忽視了生物學科的重要性。事實上,初中生物傳授的都是一些常識性的知識,對學生的學習生活是非常有幫助的。但是在具體的教學活動中,教師很難引發(fā)學生學習研究生物學科的興致,導致教學任務無法正常完成。教師可以巧妙利用自制教具來刺激學生主動參與教學的積極性。
以《人體細胞獲得氧氣的過程》的教學活動為例,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時,首先在多媒體設備中展示人的雙肺進行呼吸運動的過程,在學生親自近距離地觀察呼吸運動過程之后,教師可以詢問學生是否可以參照視頻里的呼吸運動原理,使用一些生活中的簡易材料,以實驗的方式展示出來。由于學生潛意識里是有進行創(chuàng)造行動的欲望的,因此在教師提問之后,學生就會開始積極思考。在教師的各種引導之后,確定了可以使用吸管來模擬氣管,使用透明塑料瓶來模擬雙肺。接著在教師和學生的動手之下進行制作,并在制作完成之后模擬雙肺的呼吸運動過程。在主動思考和親自動手過程中,學生體會到了初中生物課堂教學的參與感,并且為實驗的成功而歡呼雀躍,同時還得到了教師的鼓勵。因此,學生就會更有興致地參與初中生物教學。
二、借助自制教具,在實驗中突破重難點
盡管初中生物傳授的是一些基礎性的常識,但是由于很多學生并沒有非常豐富的生活經(jīng)歷,也就很少在日常生活中接觸到各種各樣、形形色色的生物體,這就導致初中生物教學中一些知識很難講清楚,即使講清楚了也很難讓學生長久地記憶。而自制教具以直觀的形式展示生物體的構(gòu)造和各種器官的運行活動,可以在學生的腦海中留下更加深刻的印象,進而突破初中生物教學中的重點和難點。
以《光合作用》的教學為例。光合作用通常指的是綠色植物體吸收太陽光,將空氣中的二氧化碳轉(zhuǎn)化成氧氣并排出的過程。這一過程是很難為肉眼所看到的,如果教師只是照搬生物教材,講述光合作用的大致過程,盡管起到了傳授知識的作用,但是學生并沒能深刻地領會光合作用的重要意義。因此,教師就應該通過自制教具,將這一過程以一種生動、直觀的方式展示出來,以加深學生對光合作用的理解。例如教師可以準備一支蠟燭、一個堅固的玻璃罩、一盆綠植。接著先在一張光滑的桌子上放置蠟燭并點燃,再用玻璃罩蓋住蠟燭。此時學生就會發(fā)現(xiàn)蠟燭慢慢地熄滅了。接著重新點燃蠟燭,并在蠟燭旁放置一盆綠植,然后蓋住玻璃罩。此時學生也會發(fā)現(xiàn)蠟燭緩慢熄滅,但是這一次的熄滅時間要比之前長。在學生觀察并大致對原理進行猜測之后,教師再更加科學地講述具體的生物學理論,進而讓學生深刻地認識到綠色植物對于保持空氣內(nèi)的二氧化碳與氧氣的平衡的重要意義,同時也就培養(yǎng)了學生保護綠色植物的觀念和意識。
三、借助自制教具,在實驗中培養(yǎng)合作意識
在自制教具時,學生難免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困難,如順序搞反、遺漏環(huán)節(jié)等等,這些難題總是需要解決的,而這就要求學生具備合作的意識。但是僅僅通過學生自身是很難實現(xiàn)合作意識的培養(yǎng)的,教師應該在教學中主動引導學生,進而讓學生群策群力,共同完成自制教具,增強學生在團隊中的凝聚力。
以《血液循環(huán)》的教學為例,為了可以更加直觀地向?qū)W生展示血液循環(huán)的整個過程,需要制作一個簡單的演示模型。為此,教師便給學生布置了相關(guān)的實驗任務。首先教師先引導學生思考模型的大致樣貌,并找班級內(nèi)擅長作畫的人將設計圖畫出來;接著教師將學生進行分組,每組尋找一件符合條件的相關(guān)制作材料;然后再由這些小組共享制作材料,并參照設計圖開始分工制作。教師在學生實驗過程中進行監(jiān)督環(huán)視,從而掌握每個小組的大致進程。當其中一個小組遇到了制作的困難時,教師可以讓他們?nèi)ピ儐栆呀?jīng)解決了這一困難的其他小組,進而一起討論出最優(yōu)的解決方案。在這樣的合作式的制作過程中,學生相互合作、相互幫助,培養(yǎng)了學生勇于面對困難并尋找集體合作解決困難的精神。
總之,自制教具是當下進行初中生物實驗教學活動的最重要的環(huán)節(jié),是實現(xiàn)學生生物學科核心素質(zhì)培養(yǎng)的可行方案。教師應該充分重視自制教具的重要性,綜合學科教學過程中的重點和難點,參照每一位學生的學習能力的差異,設計更加符合學生認知的教學過程,進而幫助學生真正走入生物科學的大門。
參考文獻
[1] 張國花.淺談自制教具在初中生物教學中的應用[J].學周刊, 2020(12):98-99.
[2] 葉智秀,羅賢維.例談自制教具在初中生物教學中的應用[J].實驗教學與儀器,2009(10):41-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