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霞
【摘要】當前的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存在一些問題,嚴重制約著小學語文教學質量的全面提升,因此,閱讀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不過由于小學生的年齡小,在閱讀時很難保持長時間的專注力,所以閱讀教學有效性不高,并且以往的教學方法過于滯后,很難滿足當下的閱讀教學需求。小學階段是打好閱讀基礎的重要時期,教師必須深刻認識到這一點,并深入探索閱讀教學方法。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策略進行分析,通過有效閱讀增加學生的文化底蘊。
【關鍵詞】小學語文;閱讀教學;有效性
引言:對于小學語文課程來說,閱讀是學生與文本進行對話的過程,學生在這個過程中能夠獲取知識,感悟內容,同時鍛煉自身的綜合能力,由此可見閱讀教學至關重要。不過當前很多教師缺乏閱讀教學研究,沒有靈活掌握閱讀教學方法,所以使教學受到限制、束縛,而學生也逐漸降低閱讀熱情。想要提高閱讀教學有效性,教師需要明確閱讀對學生的深遠影響,通過正確方法實現(xiàn)知識積累,幫助學生掌握更多的閱讀方法與技巧,從而引發(fā)閱讀興趣,保持良好的閱讀習慣,最終奠定扎實的語言基礎。
一、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重要性
書讀百遍其義自見。讀書是人類獲取知識的最好途徑,可以幫助人們提高整體素質、學會明辨是非、增長個人閱歷、充實精神世界。由此可見,讀書對人的整個人生是十分重要的。小學階段的學生可塑性極強,教師要精心雕琢這些璞玉,引領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鑄造好閱讀的基石。且現(xiàn)在的小學語文更重視對學生寫作能力的考察,閱讀又是為寫作積累寫作素材的重要學習手段,可以提升小學的語言表達能力以及明白基本的行文順序。
二、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目前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存在諸多問題,尤其是教學方法的運用,并沒有發(fā)揮出閱讀的作用,因此難以實現(xiàn)教學目標,甚至會打擊學生的閱讀積極性,如果學生無法主動投入閱讀中,教學效果自然不高。由于學生年齡小,本身存在注意力難以集中、自控能力差等問題,教師布置閱讀任務,學生無法堅持完成,在閱讀過程中走神、渙散。另外,學生沒有太濃厚的閱讀興趣,教學時不主動配合教師,這也是教師需要優(yōu)先處理的問題。
三、課堂閱讀教學的有效策略
(一)提高對閱讀教學的重視力度
許多小學教師在實際教學活動中認為小學階段的學生最重要的是積累字詞,打下堅實的閱讀基礎。這個想法沒錯,但是教師太過重視對字詞等基礎知識的積累,忽視了字詞的運用一閱讀的重要性。任何知識點都要學會用于實處,才能有效鞏固所學知識點。因此,小學語文教師在重視培養(yǎng)學生字詞積累的前提下,亦不可忽視對其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要讓學生的字詞積累落于實處,讓學生在閱讀過程中增長見識,拓寬視野
(二)提高教師自身的閱讀水平
作為教師,首先要給學生做好表率,提升自身的閱讀水平。小學教師在工作之余,要合理安排閱讀時間,增加自身的閱讀量。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如果可以旁征博引,對名人佳句信手拈來,就可以在班級里起到垂范作用,促使學生效仿語文教師,在課外進行自主閱讀,提高自己的知識儲備。
(三)適當拓展,拓寬學生閱讀范圍
想要增加小學語文閱讀量,僅依靠有限的課堂時間很難實現(xiàn),因此除了課堂應該適當拓展,也要利用其他課外時間進行閱讀,不斷增加學生的閱讀量,讓學生掌握更多的閱讀方法與技巧。以往教師是在課前幾分鐘進行閱讀,學生很難得到有效鍛煉,所以必須開展課外閱讀活動,促使學生進一步積累知識,強化閱讀能力。例如,教師可以根據(jù)學生的年齡、興趣特點選擇課外閱讀內容,如低學段主要以童話故事為主,能夠吸引學生的興趣,而高年級學生可以選擇歷史名著、人物傳記,充實學生的課后時間。
(四)多元化方法提高閱讀針對性
不同的閱讀內容,應該采取不同的教學方法,尤其在當下的教育中,教學方法越來越多,只有選對方法才能給閱讀教學帶來積極影響。例如,在小學語文《圓明園的毀滅》的教學中,由于學生無法理解其中的民族使命感,可以教師應該利用多媒體技術,播放與圓明園相關的視頻資料,加深學生的閱讀體驗,激發(fā)學生對祖國的深厚情感。再如《魯濱遜漂流記》,該文章具有深刻的內涵,教師在教學中應該采用探究法,讓學生在閱讀過程中進行分析,并對該故事展開想象:如果是自己在小島,上該如何生存,通過討論探究的方式學習,不僅激發(fā)了學生的興趣,還能增加閱讀教學中的互動,逐漸提高教學有效性。
(五)結合實際,采取多媒體教學手段
文學源于生活,卻又高于生活。小學語文教師在課堂講解時,離不開實際生活,教師要讓閱讀基于生活,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有時候,課文的時代背景久遠,學生理解不了作者所表達的情感,這時候,教師就要利用多媒體平臺教學,播放短視頻或是動畫讓學生對作者的時代背景有一個簡單的了解。
(六)創(chuàng)新教學方式
語文閱讀教學要在學生理解課文的基礎上,體會課文中所蘊含的情感。如果教師把閱讀教學等同于背誦課文就會讓學生失去閱讀的興趣。所以教師不可以將一篇飽含人文情懷的課文簡單地當成基礎教學資料,只分析課文中作者所用的表現(xiàn)手法、表達技巧,忽視對課文情感的分析。教師應創(chuàng)新教學方式,讓學生對課文蘊含的情感產(chǎn)生共鳴,激起學生的閱讀興趣。
結束語:在小學語文課程中,閱讀是必不可少的環(huán)節(jié),培養(yǎng)閱讀能力就是幫助學生夯實語文基礎的關鍵,因此,教師必須注重閱讀,并且確保教學的有效性。教師必須針對教學方法展開創(chuàng)新,讓學生能夠養(yǎng)成閱讀習慣,通過閱讀掌握更多的知識,逐漸積累閱讀與寫作技巧。另外,教師應明確自身的角色,發(fā)揮學生在閱讀教學中的主體作用,結合有效方法促使學生熱愛閱讀,掌握正確的閱讀技巧,能夠獨自理解文章內涵,最終提高自身綜合素養(yǎng),同時為后續(xù)的學習奠定基礎。
參考文獻:
[1]張炳山.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策略[J].新課程教學(電子版),2020(24):13.
[2]李瑞.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閱讀能力培養(yǎng)策略[J].新課程教學(電子版),2020(24):110-111.
[3]石玲.小學語文教學中對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探討[J].讀寫算,2020(36):8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