鄒寶玉
摘要:閱讀是語文教學中的重要部分,人們獲得信息的重要途徑。新課標要求培養(yǎng)學生的獨立閱讀能力,隨著信息技術的發(fā)展及其在教育教學中的廣泛應用,“微課”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逐漸占據(jù)一席之地,形成一種全新的教學模式。微課技術打破時空限制,成為促進學生自主化學習的教學模式。
關鍵詞:微課;閱讀;教學應用
“微課”是指以短視頻為主要內容,以此記錄教師在課堂過程中,圍繞某個問題或教學環(huán)節(jié)而開展的精彩教與學的過程。微課具有短小精悍、隨機回放等多種優(yōu)勢。小學語文閱讀教學存在教學方法單一、教學內容枯燥等問題。微課的應用可以有效地解決這些問題,使課堂更具趣味性。我們可以把兩種方法結合起來,使我們的閱讀課堂活躍起來。
一、微課在閱讀教學中應用的意義
微課是教育領域和網(wǎng)絡現(xiàn)代信息技術結合的產物,時間一般較短,內容短小精悍,教學目的明確,集中說明一個知識點的小課程,語言文字、圖片、聲音、視頻等豐富的教學資源的融合,這樣能夠吸引學生的注意力,短時間提高學生學習效率。在小學語文閱讀中引入微課,可以豐富閱讀課堂教學形式,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幫助學生深入理解文本,拓寬學習空間,短時間學到知識,實現(xiàn)有效學習與自主學習。
1、豐富課堂教學方式
語文課堂,我們可以把與課文相關的背景資料歸納總結后錄制成微課。如人教版六年級下冊四單元《十六年前的回憶》,講述的事情有一定的時代性,與學生的生活有一定距離。這就可以根據(jù)需要查閱相關資料,錄制成微課,還能篩選出對理解人物形象有幫助作用的資料,把人物放到特定的歷史環(huán)境中,深入理解時代背景下的人物形象。課后也可以用微課延伸革命時期其他英雄人物的故事資料,豐富對革命任務的認識。
2、激發(fā)閱讀興趣
小學生的年齡較小,還處于形象思維發(fā)展階段,如何才能使學生對閱讀產生濃厚的興趣。那教師在備課階段就需要把文章重點內容提取出來,做成微課視頻進行展示。例如:人教版五年級下冊第二單元《草船借箭》一課,選自《三國演義》第四十六回,首先對諸葛亮的神機妙算、膽識過人故事,微課進行展示。周瑜妒忌諸葛亮的才干,要諸葛亮在短時間內造好十萬支箭,以此陷害他。諸葛亮是如何巧妙化解的呢?引起孩子的閱讀欲望,從而帶著興趣去走進故事情節(jié),理解課文內容,體會人物的性格特點。微課的這一特性能夠使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文章的中心思想與重點內容,因為小學生的思維方式?jīng)Q定了對生動形象的事物感興趣。
3、幫助學生深入理解文本
微課獨特的教學呈現(xiàn)方式,就為學生積極思考和情感活動創(chuàng)設情境,隨著作者走入文本。人教版六年級下冊《臘八粥》,通過小孩八兒的視角,寫他如何盼粥、分粥、猜粥、看粥、喝粥的過程,將甜蜜溫馨、其樂融融的家庭生活場景和濃郁的鄉(xiāng)俗一并濃縮進了臘八節(jié)的風俗畫面中。課文中“等粥”的過程是課文的主要部分,作者將人物活動、感受與對臘八粥的描寫結合起來,通過八兒的所見所聞所想來寫臘八粥。八兒盼粥快點兒熬好。因媽媽正在熬臘八粥,八兒“喜得快要發(fā)瘋了”“進進出出”不停詢問,內心既興奮,又急切,卻不得不一次次失落。引導學生找出等粥過程中描寫八兒語言、動作、神態(tài)的語句邊讀邊想象八兒的饞樣兒,從而梳理出八兒內心活動的變化。如此,微課突破了文章的重難點部分,讓學生如臨其境,細細品味人物內心活動,感受作者對家鄉(xiāng)的懷念,對親情的眷戀。
4、拓寬學習空間
借助微課可以帶領學生進行大量閱讀,由一篇文章帶動一組文章的閱讀。如人教版一年下冊語文第一單元《快樂讀書吧》,主題是“讀讀童謠和兒歌”,以一本翻開的書為背景,呈現(xiàn)了一首童謠和一首兒歌做例子,創(chuàng)設了兩個小伙伴對話交流的情境。引導學生展示自己的閱讀成果,通過釘釘群進行展示,激發(fā)閱讀童謠和兒歌的欲望,引導和同伴分享自己的書籍。本欄目的教學,重在通過微課引導學生嘗試簡單的自主閱讀。通過多媒體技術使一些抽象的知識生動化具體化,培養(yǎng)學生語言能力開發(fā)想象力與創(chuàng)造力。建議閱讀曹文軒、陳先云主編的《讀讀童謠和兒歌》,促使課內外閱讀緊密結合。
5、較難問題簡單化
在閱讀文本內容時,遇到較難理解的文章,很難從中提取有效信息。人教版三年級下冊語文《紙的發(fā)明》敘述了沒有紙之前人們用文字記錄事件的不便及紙的發(fā)明過程說明中國的造紙術極大地促進了人類社會的進步和文化的發(fā)展。本篇文章讓學生默讀思考,提取課文的關鍵信息,理清課文敘述脈絡,了解造紙術的發(fā)明傳播過程。微課恰恰可以把較難的問題簡單化,課文的內容以視頻的形式展現(xiàn)出來,方便學生學習。教師可根據(jù)文章內容提出相關問題,引導學生理清文章脈絡。
6、豐富內容
偏遠的鄉(xiāng)村小學,由于家庭條件等多方面原因,多數(shù)孩子沒有到外地旅游的經(jīng)歷。對于祖國的名山大川了解的不多。這時教師可針對課文內容,給學生推薦微課。以微課的形式,將課內外的知識結合起來,擴展了學生的閱讀視野,從而提升閱讀興趣。
如在教學人教版二年級上冊《黃山奇石》時,教師可以播放黃山景觀,利用網(wǎng)絡搜集資料,形成微課,展示給孩子們觀看,使學生感受到課文內容真實的一面,甚至可以身臨其境,誘發(fā)學生的情感體驗。如在教學《小壁虎結尾巴》時,在拓展延伸環(huán)節(jié),教師可以播放視頻《小動物尾巴的妙用》,通過觀看視頻,學生就能夠明白小動物尾巴的用處。此時,教師還可以提出:你還知道哪些小動物尾巴的作用。這樣的問題,讓學生在閱讀課外書、利用網(wǎng)絡搜尋資料等渠道中,主動了解許多小動物尾巴的用處。像這樣,以微課的形式,將課內外的知識結合起來,不僅豐富了學生的知識容量,擴展了學生的閱讀視野,還提升了學生的閱讀和辨析能力。
總而言之,在小學語文課程中,運用微課進行教學,能夠通過圖像、聲音、文字等方式,讓視聽并舉,為學生提供直觀的、活躍的學習氛圍;能幫助學生更加快捷的了解知識,感受到課文內容自然真實的一面,甚至可以身臨其境,誘發(fā)學生的情感體驗;能為學生開辟全方位的思維通道,擴大信息技術量,促進其分析的形成和發(fā)展,提升其鑒賞能力。微課是當前較為新型的一種教學模式,在實際教學過程中發(fā)揮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實現(xiàn)了在學科教學的靈活運用。微課只是課堂教學的補充不是主流,積極研究和實踐,讓微課更好地服務于教學。
參考文獻:
[1]李江林.微課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應用優(yōu)勢及策略[J].課外語文,2019(13):133+135.
[2]李艷琴,孫嶠,李學慧.物理實驗教學中開展第二課堂,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創(chuàng)新能力[J].大學物理實驗,2012,25(01):90-92.
燒鍋鎮(zhèn)中心小學 吉林 長春 130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