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典
【摘要】在低年級語文教學活動中,學生的基礎十分薄弱,在學習一些難度較大的知識上存在困難,對學生的全面發(fā)展會造成一定的影響。為保證在低年級教學中有效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能力,教師應該引入繪本閱讀教學方式,利用豐富有趣的教學模式與豐富多彩的繪本內容,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提高其理解能力。
【關鍵詞】小學;低年級;語文繪本閱讀;指導教學
一、前言
現代信息技術的不斷發(fā)展使社會呈現出多元化的發(fā)展趨勢,我國全面進入了閱讀時代。一個人閱讀能力的強弱會決定其閱讀的質量。對于低年級小學生而言,其最感興趣的閱讀內容就是繪本。繪本內容以圖畫為主,同時配以相關文字說明,甚至部分內容只有連續(xù)的插畫,符合學生的認知需求,能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力,使學生在組織語言的過程中促進語文素養(yǎng)的發(fā)展。因此,在小學低年級,教師要利用繪本閱讀來促進學生發(fā)展。
二、小學低年級開展繪本教學的重要性
首先,繪本的特點在于拋開了文字的限制,通過講述生動、形象的故事,讓學生在逼真的畫面中感受到樂趣,并以豐富的色彩刺激學生感官,使學生鞏固記憶。繪本中的大篇幅彩色圖片能夠激發(fā)學生的想象力,拓寬學生視野,開發(fā)學生智力。同時,由于繪本故事具有十分鮮明的特性,教師在指導學生閱讀的過程中,可以引導學生對情節(jié)內容進行合理的推測與猜想。這樣既能鍛煉學生的想象力,又能發(fā)展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此外,學生也能根據繪本故事的內容來聯(lián)系生活實際,將自身代入到某個角色當中,充分發(fā)揮想象力,豐富故事內容。
其次,繪本閱讀教學能夠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語文教師只有幫助學生獲得豐富的情感體驗,才能健全學生的人格。繪本內容主要是依據學生實際需要而設計的,能夠滿足學生的發(fā)展需求。學生在閱讀繪本時,能夠沉浸在繪本內容中,獲得相應的情感體驗,培養(yǎng)各種品質,在情感上獲得滿足,樹立正確的“三觀”,實現健康成長。
再次,教師在繪本教學中借助繪本中的圖片內容鼓勵學生進行語言描述,能夠有效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而且,對繪本內容和圖片進行解讀,可以讓學生在感受美的同時,提高審美能力。小學低年級學生參與活動往往以興趣為主導,興趣也是學生學習的內在驅動力。繪本內容十分豐富,且色彩十分明麗,能有效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學生在閱讀繪本的過程中,可以提高自身的品位,在美的體驗中實現健康成長。
三、有效通過指導教學開展小學低段語文繪本教學的方式
(一)利用導讀,激發(fā)學生閱讀興趣
小學一年級學生年齡較小,處于幼兒園與小學初期的轉換階段,剛開始并不能適應學校生活。因此,教師可以利用繪本為學生創(chuàng)造學習情境,將繪本內容以生活化的方式還原,并通過對話的方式呈現,使學生在輕松、寬泛的氛圍中學習繪本內容,提高繪本認知能力、文字分析理解能力、語言表達能力,提高繪本學習效率。同時,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以豐富的情感來講解繪本,同時配以適當的動作或利用表演的方式來展現繪本內容。這樣才能保證學生深刻體會到繪本內容的精髓,使學生產生繼續(xù)閱讀的興趣,還能提高學生的情感認知和社會認知,促進學生全面成長。
比如一年級學生剛入校,還不適應學校生活,教師就可以借助繪本《大衛(wèi)上學去》來幫助學生緩解不適。教師可以先對學生講述繪本故事的內容。這是一個有趣的繪本故事,它講述了調皮搗蛋的學生大衛(wèi)在學校里鬧出的各種故事。同時,繪本描述了淘氣包大衛(wèi)如何學習學校的規(guī)矩,如何學會與他人相處的故事且故事畫面層次分明,色彩豐富,語言精練、簡單,為低年級學生拓寬了思維空間。教師可以利用繪本內容,引導低年級學生增強自律意識,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同時幫助學生明確定位自己,實現角色轉換,更快、更好地融入小學生活中。這種繪本形式的閱讀引導方法可以為學生奠定良好的閱讀學習基礎,使學生在之后的閱讀學習過程逐漸以良好的學習習慣完成學習目標,掌握多元閱讀內容,并實現核心素養(yǎng)發(fā)展的目的。因此,作為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師,在語文繪本教學過程中,不僅需要重視結合學生閱讀角度進行分析,而且可以充分利用學生特點構建導讀方案,從而全面激發(fā)學生閱讀興趣,實現提高學生語文綜合水平的教育目標。
(二)看圖指導,幫助學生表達自我
繪本的特點是大幅畫面配合簡短的文字,以畫面的方式展示繪本內容,具有較強的形象性、生動性,有益于小學低年級學生更好地理解繪本內容,還可以使學生通過畫面的連續(xù)來進行自我想象。為體現繪本故事內容的教育意義,教師可以通過看圖指導的方式進行繪本閱讀指導,為學生深度解讀畫面的內涵,讓學生對繪本內容進行拓展學習,讓學生在自主閱讀中可以從連續(xù)畫面的不同內容中找出細節(jié)。
例如《母雞蘿絲去散步》這篇繪本沒有過多的文字說明,教師在指導學生閱讀時,應注意圖畫內容。教師可以用圖文并茂的方式向學生簡單描述繪本內容,比如:“母雞蘿絲在散步途中遇到了幾次危險,狐貍緊緊地跟在蘿絲的后面要吃掉它,可是蘿絲的運氣很好,都在不知不覺中化險為夷,而狐貍十分倒霉,不僅沒有抓到蘿絲,還被釘耙砸到,又被撒了一身的面粉?!边@種趣味性較強的繪本故事能夠讓學生更深刻地認知繪本內容。在學生觀看和消化繪本內容之后,教師可以讓學生用自己的話進行表達,深刻理解圖畫所表達的具體含義。
(三)內外融合,擴大學生閱讀范圍
為了有效提高低年級小學生的閱讀水平,教師可以通過有機結合課內外來全面開展繪本教學工作,既讓學生在課堂上閱讀繪本,也培養(yǎng)學生的課后閱讀習慣,讓學生通過大量的閱讀,實現從量變到質變的突破,形成閱讀、分析、理解繪本的能力。這樣才能保證學生可以借由課內推薦的書籍來拓展課外閱讀,豐富閱讀儲備,鞏固記憶繪本內容。而且在未來的閱讀中,學生可選擇的閱讀范圍更加廣泛,增加閱讀總量,真正實現通過繪本閱讀來帶動自身的全面發(fā)展。對此,教師應為學生整理更多的課外閱讀繪本,積極開展課內外閱讀活動,增強學生的閱讀興趣。
此外,教師還應幫助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使學生在課后可以進行自主閱讀。教師也可以在課后布置相應的閱讀作業(yè),讓學生自主選擇相應的繪本進行閱讀,然后在課堂上加以展示,既能增加學生的閱讀量,又能夠提高學生的表達能力。例如,《小小的船》《烏鴉喝水》《荷葉圓圓》《小猴子下山》等繪本均與教材內容相符,而且十分生動有趣,既能幫助學生鞏固課內知識,又能激發(fā)學生的課外閱讀興趣。教師還可以讓學生選擇閱讀同一作者的不同作品,豐富學生的閱讀總量,拓寬學生的知識視野。
(四)大膽設想,鍛煉學生想象思維
小學語文教學的本質是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yǎng)。所以教師既要幫助學生增加閱讀量,又要提高學生能力。為保證學生全面發(fā)展,教師可以利用繪本來發(fā)展學生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比如在學習《小壁虎借尾巴》這一課時,教師就可以選擇同類繪本讓學生觀看,并讓學生結合課文進行大膽想象。這樣既能發(fā)展學生的想象力,也能使學生在想象的過程中更加深刻地理解課文內容。教師也可以讓學生將自己想象成小壁虎,并與其他學生表演“借尾巴”的小游戲,從而有效促進學生創(chuàng)造力的發(fā)展。
例如,與課文同名的繪本《小壁虎借尾巴》,它的畫面感十足,用大幅圖畫展示了大青蛇,更加顯示出小壁虎的渺小、可憐,被大青蛇咬斷了尾巴的小壁虎更加讓人心疼了。小壁虎沒有了尾巴,很難過,它覺得自己很難看,分別找了大花貓、啄木鳥、小松鼠、老黃牛、小魚兒等去借尾巴。而且,繪本將這些動物的尾巴以大幅畫面的方式進行呈現,更加凸顯出了故事“借尾巴”的主題,從畫面上增強了對學生的吸引力,增加了學生的關注度。但是,小壁虎最終并沒有借到尾巴。當小壁虎感到絕望的時候,壁虎媽媽告訴小壁虎,它的尾巴已經長出來了。閱讀完繪本后,教師可以讓學生想象小壁虎還會向哪些動物“借尾巴”,豐富繪本內容,培養(yǎng)學生的想象力。這樣,通過觀看繪本中的圖畫和閱讀文字內容,學生能夠更加清晰地理解繪本主題,不僅提高了繪本閱讀能力,而且提高了對教材內容的認知能力。此外,在繪本閱讀教學過程中發(fā)展學生的思維能力與想象能力,可以幫助學生在之后的語文學習及多元知識探究過程中逐漸學會利用自身思維方式進行分析和聯(lián)想,從而促使學生逐漸完善學習效果,提高綜合學習水平。因此,小學低年級階段語文繪本閱讀教學對于學生的綜合能力發(fā)展目標實現而言有著極其重要的啟發(fā)作用。
四、結語
針對小學低年級學生而言,繪本教學能夠真正提高學生閱讀興趣,使學生積極參與到閱讀活動中,滿足學生全面發(fā)展的需求。對此,小學低年級語文教師要學會以繪本為教學工具來指導學生有效閱讀,發(fā)展學生的閱讀能力、表達能力、想象能力等綜合素養(yǎng)。
【參考文獻】
丁寒丹.小學低年段繪本閱讀互動式教學的策略[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20(12):244.
龐欣.小學低年段語文繪本閱讀指導教學策略探究[J].讀寫算,2020(31):147-148.
王美華.繪本閱讀下的小學低段語文教學對策[J].散文百家(新語文活頁),2020(04):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