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廣慧
摘要:小學語文是學生開啟語言思維的金鑰匙,是小學素質教育的基礎課程。語文是每個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必須掌握的一門學科。同時,漢語的學習也是一種與其他學科的學習和日常應用密切相關的傳播媒介。因此,語文的學習和漢語的有效使用成為現代中國小學語文教育中最令人頭疼的問題。
關鍵詞:小學語文;存在問題;教學經驗
前言
現代小學生思維更加活躍,接受新事物的能力較強。與此同時,小學生也開始面臨升初中和其他教育方面的壓力。為此,為了適應學生的個性發(fā)展,有必要對小學語文課程進行進一步的改革。素質教育教學理念的推行,促使教學方法不斷改革創(chuàng)新,使得語文教學結合時代發(fā)展的需要,結合小學生的實際情況,培養(yǎng)學生主動認知和學習知識的能力。
1.當今語文課堂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1.1盲目移植教學模式
古人說:“教法無定法,最重要的是得法”,任何教學模式在特定環(huán)境下都是有效的。因此,教師在平時教學過程中,一定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課堂授課。課堂學習是動態(tài)的、活潑的、充滿智慧的,不應在特定模式下凍結。重要的是,在教學實踐中,教師積極探索適合自己教學風格和學生學業(yè)情況的有效方法??梢阅7缕渌處煹挠行Ы虒W方法,但必須符合實際,在課堂教學中要靈活使用,如果盲目復制移植可能會變成邯鄲學步。[1]
1.2過多追尋形式熱鬧,失去真實、有效
在一些語文課堂上經??吹?,老師主動請學生回答問題,小組進行討論和情景喜劇或是演講辯論來進行教學,這似乎是課堂上教學的理想部分,學生看似玩得盡興,但是興奮過后卻顯蒼白,造成無效教學。還有就是教室容量太大,教師講課節(jié)奏太快,教學內容太多,老師連續(xù)講解,不給學生預留課堂發(fā)言和提問問題的機會,學生按照老師的想法說出標準答案,這種看似完美的教學方法,卻使得學生在課堂學習過程中學到的東西很少。
1.3過分依賴教學手段,忽視思維訓練
由于信息技術的飛速發(fā)展,多媒體教學經常在語文課堂教學上使用。當然,這也起到了推動課程改革的作用。多媒體可以創(chuàng)造讓學生直觀和形象地理解文本的學習情境,還可以增加課堂信息量,擴展課堂學習范圍。但是在實踐教學過程中,發(fā)現有的教師過于依賴多媒體教學,有些文本內容根本不需要使用,但是為了讓課堂變得活躍,教師過度利用多媒體教學。在課堂上過度使用多媒體教學不僅不會改善教學效果,反而會適得其反,很容易忽視學生的主體學習地位,使學生的思維能力得不到提升
2.淺談小學語文教學經驗
2.1小學語文教學要注重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重要的行動指南。只有當學生對某事有興趣時,才有可能采取行動。在教學過程中,學生對所學知識感興趣時會產生強烈的求知欲,從而主動進行學習。因此,小學語文教師的首要教學任務是激發(fā)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使學生主動學習語文知識,并將所學知識運用到日常生活中。[2]在課堂教學中,要努力保持課堂活躍度,讓學生的學習興趣持續(xù)保持,進而提高學生的語文水平。小學語文課本上的每一篇課文都是杰作,而語境解釋、語言的熟練運用、思想的表達、獨到的見解,是決定學生如何進行語文學習的重要組成部分,使用多種方式提升學生的閱讀興趣,可以使得學生的閱讀能力和寫作技巧得到提高。
2.2精妙導課,創(chuàng)設問題情景
課程設計效果關系到課堂學習效果的好壞。因此,精心設計教案是語文教育實施和學生有效學習的重要要求。語文課堂教學中的提問過程應由教師精心設計,以激發(fā)學生對語文學習的濃厚興趣和欲望。教師精心創(chuàng)造有趣的教學情景,可以充分捕捉和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激發(fā)學生積極探索和解決問題的興趣和動力。目前,語文課堂中常用的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的教學方法主要有:1.創(chuàng)設與生活現實相關的問題情境。2.使用演繹推理來創(chuàng)建問題場景。3.使用類比推理來創(chuàng)建問題場景。4.從童話故事中創(chuàng)造問題場景。[3]問題是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開始,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意識已成為語文教學的重中之重。通過在語文教學的全過程中有效地喚醒和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解決問題的過程應該是一種鼓勵學生創(chuàng)造性思維的過程,教師在向學生展示解決問題的想法時,首先要明白自己只是學生提升思維能力和解決問題的引導著,鼓勵和指導學生進行探索性學習。要想課堂教學效率提升就需要教師從一個好的問題提問開始,這樣往往能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使學生積極參與課堂學習,從而促進學生學習進步。
2.3讓學生積累生活素材
在讓小學生寫作過程中,運用生活素材書寫優(yōu)美文章是非常重要的,只有讓學生親身體驗生活中發(fā)生的事情,才能讓寫出的文章更真實、更感人。在日常生活中學生要積累寫作的靈感和素材,教師可以要求學生寫日記,將日常生活中發(fā)生的小事記在日記中,在以后的寫作過程中,日記可以為學生提供書面材料。其次,讓學生用感官觀察生活。觀察生活是學生積累生活資料的主要手段,小學生還比較年幼,生活經驗很膚淺,他們在生活中沒有關注身邊發(fā)生事情的習慣,或者觀察視角不符合作文寫作的要求。因此,教師應教會學生調動感官,仔細觀察周圍事物,并在寫作過程中靈活運用。比如觀察事物時,要首先明白先從哪個角度觀察,把注意力集中在哪里,此外,在觀察食物時,教師應讓學生先聞一聞,在嘗一嘗,最后描述氣味和味道,幫助學生積累寫作素材。
2.4注重教學過程
對于一名優(yōu)秀的語文教師來說,不僅需要有專業(yè)、深入的語文教學水平,還需要教師具備靈活表達的能力,以及良好的語言表達能力。課堂教學語言不同于常規(guī)語言,它是在傳統(tǒng)邏輯和科學語言的基礎上進行改進的,是一種形象化、感性化語言。充分利用這種獨特的語言,富有感情地開展教學和講課,對于激發(fā)和發(fā)展學生的創(chuàng)造力和情感是非常有益的。當前,一種比較流行的教學方法是運用問題法幫助學生學習課文,它對培養(yǎng)學生獨立思考、活躍課堂氣氛起到了重要作用。老師在制定教學目標時,要注意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此外,制定的教學目標應具有一定的教學反思和實踐價值,能充分調動學生的興趣和自主性,鼓勵學生獨立思考,深入理解所學知識。其次,教師要在課堂上積極引導學生進行問題思考和反思,讓學生清楚理解每道題的難點,并在合理的范圍內吸收課文知識。最后,所有學生都應積極地參與課堂學習中,教師鼓勵和引導學生提出自己的疑慮,鼓勵其他學生發(fā)表不同的意見。
2.5關注學生個體,鼓勵式教學
小學生對什么東西都比較好奇,導致有些學生在課堂上經常注意力不集中,總是做與課堂無關的事情,或是在課堂上與其他同學交談,做小事等。面對這種情況,大多數教師使用的第一個解決辦法就是批評,這樣容易讓學生形成叛逆心理。教師在課堂上應該用表揚來解決學生的問題,從積極的角度看待學生,識別學生的特點,在學生犯錯時像表揚在批評表揚是最明智的教學方法,可以使學生意識到自己的錯誤,并使學生不斷改進錯誤,逐漸改善不良的學習習慣。
3.結語
總之,提高小學語文教學的質量和效果仍然是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面臨的重要問題,需要教師循序漸進地學習、研究。語文教學應以教材為基礎,根據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選擇正確的教學方法,以營造有效而充滿活力的課堂。
參考文獻:
[1]夏慧.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經驗談[J].才智,2020(11):75.
[2]饒寶芳.淺談小學語文教學經驗[J].科普童話,2019(24):51.
[3]樊春桂.漫談交流小學語文教學經驗[J].課程教育研究,2017(06):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