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其夫力?瓦渣阿依
摘要:近年來素質教育水平的提升,使人們在審美方面的關注度也在不斷提升,審美能力成為當下教育改革實踐的重要內容之一。小學語文是當下小學階段教學的重要學科,該學科具有較強的審美價值和人文性質。因而,在培養(yǎng)小學生的審美能力方面,語文學科具有獨特的價值和意義。通過審美與語文教育的融合發(fā)展,進一步促進了學生的審美能力提升,對學生的綜合審美提升具有重要意義和價值。
關鍵詞:小學語文;審美能力;培養(yǎng)
引言
在開展小學語文的教學中,教師必須要全面的了解學生的發(fā)展特點,針對學生的各方面發(fā)展深入分析和研究,依據學生的社會發(fā)展情況,合理進行語文審美能力的優(yōu)化設計。在小學語文的教學中教師不僅要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意識,更要注重對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yǎng),使學生可以通過多樣化的教學手段來融入語文學習中,進一步促進學生的綜合能力發(fā)展。
一、深入挖掘教材內容,培養(yǎng)學生審美能力發(fā)展
教材作為教師開展教學工作的基礎資源,是學生吸收知識掌握技能的一種有效途徑。語文教材中各式各樣的內容、圖片為小學生提供和創(chuàng)造了一個美麗的世界,這其中蘊含著無限的美,如錦繡山河的壯麗美、良好品質的思想美等。這些內容都需要教師深入的挖掘,并將應用至語文教學中傳遞給學生,促進審美教育目標的達成,實現學生審美能力在潛移默化下的提升,增強學生在文章理解方面的能力。對小學語文教師而言,其只有在熟悉教材,深入探究內容的基礎上,才能發(fā)現其中蘊藏的審美特質,將審美特質應用至小學語文的教學中,實現學生審美能力的提升。
舉例,在《草原》的教學中,教師首先讓學生通讀文章,其次,讓學生表述自己在通讀文章后的感受,不少學生說感受到草原的遼闊、蒙古人的熱情好客等,在次基礎上,教師引導學生找出文中描寫草原的句子,進一步閱讀句子感悟其中蘊藏的情感,以此,培養(yǎng)學生對草原美的感悟,使學生的審美得以提升。除此之外,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參照課本中的草原描寫進行聯想,進一步加強學生對美的認識。
二、構建教學情境實現學生審美能力提升
在小學語文的課堂教學中對學生的審美能力培養(yǎng),需要教師借用一體化(有趣、高效、直觀等)的教學情景進行引導,以促進學生在語文學習中的審美能力發(fā)展。除此之外,教師可依據學生在課堂中的實際學習狀況,借用多媒體教學的方式,來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提升學生學習中的積極性,幫助學生養(yǎng)成自覺觀察語文課程中知識的習慣,為學生良好學習習慣的養(yǎng)成奠定基礎,讓學生能在和諧的氛圍中發(fā)現美,感受美。
舉例,在《七律長征》的教學中,教師可以借用多媒體為學生展示紅軍過長征的艱難畫面,提升學生在學習中的注意力,使學生能對紅軍長征具有直觀的了解,使學生能近距離感受紅軍戰(zhàn)士不怕吃苦、堅韌不拔的意志美。以此為基礎,教師引導學生走進文章,通過深入的閱讀和感受,使學生能有身臨其境之感,進一步增強學生對紅軍戰(zhàn)士的敬佩。這一過程中學生不僅掌握了很多紅軍長征的知識,還在無形之中促進了學生的審美能力發(fā)展,實現了學生的綜合素質水平提升。
三、實施反復閱讀,促進審美能力發(fā)展
加強小學生的閱讀是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任務。當下,教師在對學生的閱讀教學中應注重對學生閱讀方法、技巧的傳授,進一步增強學生在閱讀方面意境美的培養(yǎng),在閱讀教學中教師要引導學生感受其中蘊藏的情感,使學生能結合自身的知識針對文中的內容進行表述,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使學生能詳細的探究文中的重點句子和內容,保證學生在分析文章感受文中情感的過程中,促進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發(fā)展,不斷實現學生的審美鑒賞能力發(fā)展。
舉例說明,在《丁香結》的教學中,教師首先對文章的作者做出詳細的描述,并帶領學生分析文章的創(chuàng)作背景,使學生對文章的內容具有大致了解。其次,教師可以通過游戲的方式引導學生進行文章的閱讀,使學生通過閱讀文章回答教師提出的問題,如“為什么被稱作是丁香結?”“丁香結有什么特點呢?”通過學生再次深入的閱讀課文,將教師提出的問題解決,幫助學生從中掌握丁香的特點,最后,由教師進行總結,將丁香結中的“結”看作是人生中的問題,使學生了解在人的一生中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困難,而面對困難依舊要保持一顆積極向上的心態(tài),若是人生總是一帆風順,那么,不免也會無味。因而,經歷的坎坷也是人生的一段美好歷程。通過這一方式的教學,不僅是學生從中體會到丁香的美,更促進了學生積極樂觀面對生活困境的心態(tài)美,實現了學生綜合素養(yǎng)和審美能力的雙重提升。
四、結束語
綜上所述,小學語文教材中蘊含著大量的內容和知識,還內容不僅符合當下學生的發(fā)展規(guī)律,更能為學生的學習提供良好的指導。語文教材的實施和落實,為審美教育的推進提供了重要的載體和依據,在推動學生的全面發(fā)展促進了積極性作用。
實現審美與學生語文知識學習的融合,能有效彌補以往教學中的審美問題缺失現象,增強了學生的審美能力發(fā)展,有助于培育學生完善的人格,進一步推動學生的綜合能力發(fā)展。因而,對小學語文教師而言,其應當正確認識審美教育,不斷探尋促進學生審美能力發(fā)展的方法,保證審美教育的落實。
參考文獻:
[1]于桂珍.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yǎng)策略[J].文淵(中學版),2021(1):867.
[2]孫秀俠,于瑩.淺談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yǎng)[J].數碼設計(上),2021,10(5):261-262.
[3]曾華龍.淺談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yǎng)[J].文淵(中學版),2020(5):992-993.
[4]鄭素芳.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yǎng)與研究[J].神州,2017(16):172.
[5]葛春香.淺談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審美能力的培養(yǎng)[J].新課程·中旬,2019(1):1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