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晴 王璟珉
摘? 要:網絡平臺的出現(xiàn)將教師-學生之間的教學關系,轉變?yōu)閷W生-平臺-教師之間的三方關系,讓延續(xù)千年的線下教學模式轉變?yōu)榛旌鲜浇虒W模式,也讓本已成熟的教學質量評價體系重新被設計,以適應混合式教學的挑戰(zhàn)。文章在梳理近期混合式教學質量評價體系文獻的基礎上,探討平臺在三方契約關系中的六大職能,并根據教學實踐心得,總結出平臺當前存在的問題,提出應理清平臺責權,加強技術升級,凈化網絡環(huán)境,加強內部管理;提供全過程教學質量評價體系的平臺支撐;設置專有資源供線上課程持續(xù)更新的優(yōu)化建議。
關鍵詞:第三方平臺;混合式教學;教學質量評價體系
中圖分類號:G642? ? ? ?文獻標志碼:A? ? ? ? ? 文章編號:2096-000X(2021)26-0106-04
Abstract: The emergence of the online platform will transform the long-standing teacher-student teaching relationship into a tripartite relationship between student-platform-teacher, the millennium-long offline teaching model into a hybrid teaching model; it also requires the already mature teaching quality evaluation system to be redesigned to meet the challenges of blended teaching.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literature on the quality evaluation system of blended teaching courses,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six functions of the platform in the tripartite contractual relationship. And based on the teaching practice experience, it summarize the current problems of the platform, proposes that the platform should be clarified, strengthen the technology upgrade, purify the network environment, strengthen internal management, provide platform support for the whole process of teaching quality evaluation system and set up exclusive resources for continuously updated optimization suggestions for online courses.
Keywords: third-party platform; blended teaching; teaching quality evaluation system
美國教育部曾發(fā)布報告肯定混合式教學模式的效果,在線教學與面授教學兩種教學形式的融合遠遠大于任意一種單一形式的教學模式的實施效果。然而,混合式教學不是單純的線上、線下教學模式的“結合”,它涉及到學生、教師、學校、平臺、社會網絡多重因素,各方相互制約、相互促進,而作為混合式教學過程中新出現(xiàn)的“第三方”,教學活動的直接參與者——平臺,對混合式教學模式至關重要,直接影響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教師的課程設計以及混合式教學質量。
一、教學關系的“三方”轉變
在傳統(tǒng)的“學生-教師”雙方教學關系中,學生與教師是在教室內或者實體授課環(huán)境中面對面的教與學的行為,其信息交流模式狀況如圖1所示,教師對學生學習的把握在課堂上可以做到直接影響、直接干預,其效果是即刻顯現(xiàn)的。
這種傳統(tǒng)教學關系有其自然優(yōu)勢。首先,信息傳遞為雙向、面對面的,溝通關系簡單,信息反饋直接,無論是客觀信息還是主觀情感都可以直接傳遞并被迅速接收。其次,教師較易開展各類教學活動,及時調整教學進度和工具,采用靈活的教學方式來增加學生的參與度和投入度。當然,傳統(tǒng)授課也有一些顯著不足。一是信息傳遞的有限性。同一時段學生接受的信息是有限的、同頻的。二是信息傳遞的不可復制性。教師優(yōu)秀的課堂講授或者師生問答互動的精彩,無法再現(xiàn)并得以推廣,影響教育公平的實現(xiàn)。
以線上授課、線下答疑的混合式教學模式為例(圖2所示),學生與教師的信息傳遞方式主要包括線下課堂授課環(huán)節(jié)和通過平臺寄存、提取信息的“不同步”的線上課堂授課環(huán)節(jié)。這種基于互聯(lián)網教育平臺的混合式教學,其信息傳遞和教學模式發(fā)生了較大的變化,也讓雙方關系在變成三方關系后,溝通模式變得更加復雜。師生之間的交流轉變?yōu)榻處?平臺、平臺-學生之間的人機溝通。線上、線下如何結合,教師、學生如何通過平臺的應用提高學習效率與質量、提升學生的學習自覺性與探索知識的能力成為研究者思考混合式教學的重點。
混合式教學,不僅是互聯(lián)網技術發(fā)展、智能手機普及為教學環(huán)境帶來的線上和線下教學的技術混合;還應包括教學理念的革新、各教學理論在教學過程中的應用融合,教學模式的混合等?;旌鲜浇虒W中的“混合”并不是系列學習要素的簡單機械疊加,而是在理論指導的基礎上,實現(xiàn)教學方式、信息流動、評價標準的相應變革,認識到各要素的聯(lián)通關系,繼而實現(xiàn)有機融合。簡言之,就是對教師、平臺、學生三方之間的有機融合。到底如何融合,涉及到平臺的功能設計、教師對平臺的應用、學生的情況以及學校的支持力度等問題。“混合”離不開互聯(lián)網技術的支持,平臺的支撐,混合式教學模式將傳統(tǒng)的線下師生之間知識的傳遞、交流、切磋、商討轉變?yōu)榻處?平臺-學生之間的三方模式,無論是在知識的傳遞、師生的交流、考核模式的改進等方面,形成三方契約,從而教學質量評估體系也需要重新被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