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會
摘要:英語是我國基礎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而在英語教學過程中,學生很容易受到外來文化的沖擊,對學生的價值觀念、思想道德產(chǎn)生了直接且深刻的影響。每個初中英語教師都應具備清醒的觀念和認識,積極探索科學、創(chuàng)新的教學方法,在英語教學中落實思政教育,推動英語教學的改革,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
關鍵詞:初中英語課程;思政教育;研究與探索
中圖分類號:A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21)-36-335
引言
正所謂“教育為本,德育先行”,隨著新時期教育教學改革步伐的不斷推進,各個學校、各個教師、各個學科在做好科學文化知識教育的同時,越來越注重學生的思想成長,課程思政教育便隨之成為各學科教師在專業(yè)成長中的必修內(nèi)容,也成為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時,在初中英語課堂教學中引入課程思政教育內(nèi)容,能夠在指導學生進行英語基礎性學習的過程中,加強對中學生情感和思想價值觀的教育,并在有效融合英語與思政教育內(nèi)容的過程中,進一步提升中學生的思想道德素養(yǎng)。
一、初中英語課程思政的重要意義
初中階段,學生的批判意識與自我思考逐漸增強,處于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形成的萌芽階段,思政教育能夠潛移默化地對初中生正確“三觀”的形成產(chǎn)生重要影響,是促進初中生成長成才的需要。而英語課程是中學生在校期間接觸和了解西方文化的一個非常重要的窗口。在英語課堂上,學生們通過英語課本,看到了一個更加精彩紛呈的世界,領略世界美景、感受人文魅力、了解風土人情、品味特色文化。在這一過程中,很多同學不免產(chǎn)生“外國的月亮比中國圓”的盲目崇拜之情,還有很多學生在產(chǎn)生了“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的想法之后,選擇國外游學進而遠走他鄉(xiāng)。“為誰培養(yǎng)人,培養(yǎng)什么人,怎樣培養(yǎng)人”成為初中教育,尤其是初中英語教育必須深入思考的問題。初中英語思政研究,勢在必行。
二、初中英語課程思政教育的實踐策略
(一)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
開展愛國主義教育是學生思政教育的重點內(nèi)容,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增強學生對國家的歸屬感和自豪感,引導學生實現(xiàn)思想和行為上的統(tǒng)一。因此,教師需要結合初中英語教學內(nèi)容,充分挖掘教學內(nèi)容中的愛國主義教育因素,使基礎知識與思政教育內(nèi)容有機融合,引導學生在對基礎知識學習的過程中,體會我國的傳統(tǒng)文化和人文景觀,從而弘揚我國的民族精神。例如:在“Qomolangma—themostdangerousMountainintheWorld?”一課教學中,中國登山隊在1960年成功地登上珠穆朗瑪峰頂TheChineseteamreachedthetopofQomolangmain1960。教師可通過多媒體整合中國攀登者們登上珠峰的資料,引導學生感受攀登者們的愛國主義精神。他們經(jīng)歷了難以想象的坎坷曲折,但憑著對民族尊嚴的擔當,為祖國爭光的志氣,以常人難以堅持的堅強意志,堅韌不拔的精神,不畏艱難險阻,勇敢攀登,他們?yōu)槊褡逋ζ鹆藞詮姷募沽?,用精神錨定了中華民族的坐標。通過深挖教材里的思政元素,整合資源,進一步增強學生的民族自豪感,激發(fā)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懷。
(二)在英語教學中引入生命價值觀教育
初中英語的教學目標既要求學生學習與掌握一些知識點,同時還需要對學生開展價值觀念等方面的教育。因此,在實際教學中,教師需要充分挖掘教學內(nèi)容中的思想政治教育內(nèi)容,引導學生在接受教育過程中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念,養(yǎng)成積極向上的思想行為習慣。例如,初中英語“What’sthehighestmountainintheworld?”這一單元主要是通過自然和文化的比較過渡到了動物的話題,以引導學生了解中國及世界地理知識,進而在課堂導入環(huán)節(jié)教師便可以借助多媒體教學技術引導學生欣賞歌曲《天路》,帶領學生從地理位置、海拔、世界地位等方面感受珠穆朗瑪峰的雄偉,有效喚起學生心中民族自豪感。而在帶領學生學習2a-2e這一部分以大熊貓(Panda)為主題的閱讀內(nèi)容時,不僅要讓學生知道熊貓是中國的“國寶”,知道熊貓憨態(tài)可掬的形象為全世界人民所喜愛,還要引導學生了解熊貓的生活習性和生存狀態(tài),知道熊貓瀕臨滅絕的原因,在呼吁學生保護珍稀動物的同時,進一步喚起學生的愛心,使其意識到保護野生動物、保護賴以生存的生態(tài)環(huán)境是每個人的責任,有效踐行對初中生的生命價值觀教育。
(三)創(chuàng)新活動方式,激發(fā)學生參與的興趣
要想真正落實和融入思政教育,教師不僅要依賴于課堂教學,還要依靠各種實際教學活動,真正實現(xiàn)思政教育“潤物細無聲”的作用。因此,初中英語教師要積極組織開展多種形式的課內(nèi)外活動,充分利用一切時間補充和配合思政教育的滲透與實施,拓展與延伸思政教育的空間,使學生在活動中形成更加深刻的思想觀念和政治意識,并內(nèi)化為良好的行為,提高學生的綜合修養(yǎng)。例如:在“Whatwereyoudoingwhentherainstormcame?”一課教學中,教師可以組織學生以“自然災害”為主題開展英語演講比賽活動,引導學生認識到自然災害對人類生存和發(fā)展的危害和保護環(huán)境的重要性。再比如:在“Ithinkthatmooncakesaredelicious.”一課教學中,教師可以針對當前階段國民注重西方節(jié)日而忽略中國的傳統(tǒng)節(jié)日的現(xiàn)象進行分析,并結合中西方文化的差異性展開辯論活動,進而引導學生認識到中西方文化各自的價值,以及弘揚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意義和重要性,從而激發(fā)學生的愛國主義精神,提高初中英語課程思政教學的整體水平。
結束語
總而言之,初中英語教師必須充分認識到思政教育對英語課程的引導作用,并樹立科學的教育觀,通過挖掘教材思政因素、利用信息技術、開展多種形式的活動等方法,促進思政教育和英語教學的有效融合,讓學生成為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的人才。
參考文獻
[1]張麗.試述在初中英語教學中滲透思政教育的策略與方法[J].天津教育,2021(07):155-156.
[2]劉洪悅,賈竑.課程思政在初中英語課堂中的應用[J].英語教師,2020,20(12):173-174.
[3]郝曉娟.初中英語課程思政的探索與實踐[J].南國博覽,2019(08):2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