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有人會問,現(xiàn)在人生最為重要的是什么?是金錢?是愛情?抑或是事業(yè)?不,都不是,在我看來最為重要的應該是健康無疑。其他任何都要建立在健康之上才能實現(xiàn)。要擁有一個健康的身體,就要養(yǎng)成健康的飲食習慣,大人是這樣,幼兒也不例外。幼兒的健康飲食習慣具有個體價值、社會價值和教育價值等多種價值。
關鍵詞:培養(yǎng)?引導?教育?家園共育
自古就有“民以食為天”之說。所謂一切從幼兒抓起,要想使幼兒吃出健康,吃出營養(yǎng),首先就先要培養(yǎng)幼兒健康的飲食習慣。而且在《大綱》中也明確提出要培養(yǎng)幼兒良好的飲食等生活習慣,要密切結合幼兒的生活進行營養(yǎng)和保健教育的要求。
一、幼兒健康飲食習慣的定義
嬰幼兒健康飲食習慣定義是指幼兒為平衡而科學的攝取各類營養(yǎng)素,維持生命活動,促進身心健康而采取的各種行為或行為取向。幼兒在成長過程中需要攝取大量的營養(yǎng)物質來維持體內的新陳代謝等機能。而人體所需的這些營養(yǎng)物質都是從每日的膳食中得到滿足的,只有這些營養(yǎng)物質數(shù)量符合人體的需要,各營養(yǎng)物質之間又保持著適合人體需要的比例,人體才能達到一個平穩(wěn)狀態(tài),即我們說的健康。
二、幼兒健康飲食習慣的內容
了解了幼兒健康飲食習慣的定義之后,我們就要進一步去了解他的內容。作為一個幼兒教師,我認為幼兒健康飲食習慣的定義包括以下幾點:
(一)不挑食、不偏食、不厭食,營養(yǎng)均衡的攝入
現(xiàn)代家庭的生活條件優(yōu)越,理應不存在營養(yǎng)問題。但在實際上,我們卻看到由于家長對孩子的寵愛遷就,致使孩子任性嬌慣,只吃想吃的,結果飲食中出現(xiàn)了許多這樣那樣的問題——例如,許多孩子都有挑食、偏食的習慣。喜歡吃的猛吃,看到不喜歡的飯菜就搖頭,有的一看見不喜歡的菜就會惡心、嘔吐……營養(yǎng)攝入不平衡、不全面,對孩子的身體、智力發(fā)育造成不良影響。
(二)定時、定量、適當?shù)臄z入飯菜,控制零食
孩子的飯菜應定時定量供應。吃飯多少孩子說了算,這是極其普遍的現(xiàn)象。結果是孩子要么吃的太少營養(yǎng)不良,要么吃的太多,營養(yǎng)過剩造成肥胖。還要控制零食。零食對幼兒食欲的影響是有目共睹的。家長愛子心切,當孩子不吃飯時就給他吃零食以補充“營養(yǎng)”。但零食營養(yǎng)并不全,不能滿足孩子生長發(fā)育的需要,有的垃圾食品孩子吃多了,反而對身體有害。不定時的吃零食會增加腸胃的工作負擔,影響消化功能,使營養(yǎng)吸收差。時間久了會導致孩子營養(yǎng)不良,生長發(fā)育遲緩。
(三)學習良好的餐桌禮儀
中國,作為禮儀之邦,餐桌禮儀問題可謂源遠流長。他們認為,用餐不單是滿足基本生理需要的方法——也是頭等重要的社交經驗。為此,一定要從小就培養(yǎng)孩子具有良好的餐桌禮儀。
(四)適當?shù)膮⑴c進餐前的工作
現(xiàn)在每個家庭都只有一個孩子,因而理所當然的把他們都當成了小公主、小少爺,著實是衣來伸手,飯來張口。長此下去,孩子們會認為大人們?yōu)樗麄冏龅囊磺卸际抢硭斎坏摹_@樣慢慢的他們就會形成以自我為中心的價值觀,變得很自私,不愿與他人分享。這是一種很可怕的后果。
(五)注意飲食衛(wèi)生
教師和家長要注意督促孩子進餐前一定要洗手,洗手之后不準再去拿玩具或是到處亂摸,要安靜的坐在小椅子上等待吃飯。進餐時,不能直接用手抓菜吃,掉在地上的食物也不能再撿起來吃。進餐后,要主動把桌面和地面收拾干凈,再送碗。
三、培養(yǎng)幼兒健康飲食習慣的途徑
處在生長發(fā)育階段的孩子,對營養(yǎng)的需求非常廣泛,缺少一種營養(yǎng)就會對孩子的健康造成威脅。而孩子的許多不良習慣都會讓他的健康偷偷溜走。作為老師我們除了要讓他們養(yǎng)成健康的飲食習慣,更要知道如何正確地讓他們養(yǎng)成健康的飲食習慣。以下則是培養(yǎng)幼兒健康飲食習慣的途徑。
(一)教師必須堅持正面引導,耐心教育。
要想讓幼兒養(yǎng)成良好的飲食習慣,教育者就必須做到講道理,多鼓勵,多教育,少強迫。堅持正面引導,耐心教育??赡苡腥司鸵獑柫?,這么小的孩子你給他講道理他能聽懂嗎?其實我也有過這種疑問,但我經過實踐認證我發(fā)現(xiàn)答案是肯定的。事實上,孩子的可塑性很強,接受力也很強。只要我們堅持耐心教育,他們是可以接受并改正的。
(二)家長要配合老師,不要嬌慣孩子
總有一些家長認為,把孩子送到幼兒園,教育孩子就是老師的任務,在不需要家長了。事實上,這種想法是完全錯誤的。孩子的不良飲食習慣僅靠老師單方面的努力還是不行的,家長也要積極配合老師的工作,在家庭膳食中,為幼兒的全面營養(yǎng)做些努力。不要遷就孩子偏食的毛病,要引導孩子形成良好的飲食習慣。要教育、幫助孩子明白一個道理,從小養(yǎng)成良好飲食習慣,才能健康成長。
(三)家長和保教人員要注意自己的言行
但還需強調一點,家長和保教人員還要注意自己的言語行動。不要經常告訴別人,尤其是當著孩子的面說“這孩子不愛吃什么”時間一長,這會在無意間強化孩子的挑食。在家中,父母要以身作則科學化自己的飲食習慣和結構。孩子飲食結構上的合理、均衡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父母的飲食習慣和結構。要知道家長可是孩子們的第一個老師,家長對孩子的影響可以說是最為重要的。
(四)創(chuàng)造和諧的餐桌氣氛
只有在輕松的氛圍之下,幼兒才能放松自己的心情,安心的進餐。因而在進餐前后,無論孩子做了什么錯事,一定不要批評孩子,不然會影響到孩子的進餐質量。不要讓孩子哭,以防影響他們的進餐心情。在進餐過程中,要以表揚為主,最好再配上舒緩、放松的輕音樂。也不要讓孩子說話,要讓孩子在一個安靜祥和的環(huán)境下進餐。
眾所周知,幼兒是祖國未來的花朵,幼兒健康飲食習慣的培養(yǎng)得好壞將直接影響到祖國的未來,因而我們作為教育者有著不可輕視的重任。我們要從各方面去觀察他,引導他,讓他們自己知道擁有一個健康的身體有多么重要。同時也希望家長能支持我們,配合我們,家園共育,來幫助孩子們養(yǎng)成健康的飲食習慣,擁有一個健康的身體,快快樂樂的度過每一天。
參考文獻:
[1]鄭玉巧《育兒經》2008?6
[2]朱家雄等?《學前兒童衛(wèi)生學》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1999?9
[3]松田道雄《育兒百科》2005?8
[4]斯波克?《七田真0-6歲育兒法》?2002?8
作者簡介:于晨(1987.8.28),女,漢族,山東省煙臺市人,研究生,幼兒園園長,單位:大連市沙河口區(qū)愛兒坊宅語原幼兒學苑,研究方向:幼兒飲食習慣的培養(y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