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微
摘要:在新課標的改革下,古詩詞教學越來越受重視。古詩詞中蘊含了傳統(tǒng)文化,為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傳統(tǒng)文化,傳承文化,教學中應該注重古詩詞的學習。古詩詞意蘊豐厚,優(yōu)美,沁人心脾。它能培養(yǎng)學生的鑒賞能力,表達能力,能陶冶學生的情操。詩詞的學習是對古往文化的繼承,它可以讓我們洗盡墨染,怡情養(yǎng)性。
關鍵詞:高中語文;古詩詞;教學設計
引言
在新課標的改革下,古詩詞教學越來越受重視。古詩詞中蘊含了傳統(tǒng)文化,為了更加深入的了解傳統(tǒng)文化,傳承文化,教學中應該注重古詩詞的學習。古詩詞意蘊豐厚,優(yōu)美,沁人心脾。它能培養(yǎng)學生的鑒賞能力,表達能力,能陶冶學生的情操。詩詞的學習是對古往文化的繼承,它可以讓我們洗盡墨染,怡情養(yǎng)性。其實,中國傳統(tǒng)文化一直伴隨著我們,如過年家家都會貼對聯(lián)。現(xiàn)在傳統(tǒng)文化得到更多人的認可,更多人的喜愛。
1、高中古詩詞教學的重要意義
1.1發(fā)展學生的思維能力
高中古詩詞以其言簡意賅的詞匯,描述著一段故事、一個場景,也可能是一段情感,而這些簡短的文字只有我們動腦筋去思考,細心去品才能發(fā)現(xiàn)其中的重要秘密。因此說,古詩詞的學習可以算得上一項特別具有藝術氣息的學科。學生通過對古詩詞的學習,充分發(fā)揮古詩詞是一門具有豐富想象力和審美體驗的文學藝術,詩人在進行古詩詞創(chuàng)作時,需要充分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力才能將其中的寓意理解。所以,學生學習古詩詞的同時,也是發(fā)展學生思維能力的過程。
1.2初步形成世界觀和人生觀
高中階段,對于一個人而言正式樹立價值觀的重要時期。高中學科以及具體到每一學科內(nèi)容的設置有助于幫助學生樹立價值觀的關鍵時期。高中語文中古詩詞的教學也不例外,高中語文學科中古詩詞的內(nèi)容都是有利于學生樹立良好的人生觀、價值觀。教材中上的古詩詞每一篇都凝聚著古代人的智慧和經(jīng)驗,是值得當代初中生學習的榜樣。因此,高中學生及教師都應該重視初中語文科目中古詩詞的學習,并從中吸取經(jīng)驗,豐富感情。
1.3提升語文綜合素養(yǎng)
高中語文古詩詞教學有助于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zhì)。高中古詩詞的教學在對學生進行語文教育的同時,也可以對學生的語言能力進行有效的提升。之所以這樣說,是因為高中語文教學本身就屬于語言類科目。語言本身就是一門藝術,學生通過對這類學科的學習,不斷強化語言能力的同時,更主要的是對學生本身詞匯量及語言能力提升的過程。
2、高中語文古詩詞教學設計策略探究
2.1圖畫策略———激活文本信息
中國古詩詞與國畫的關系十分密切,二者在意境、審美等方面都有交融性,繪畫作品借助光、色彩、線條等元素將古詩詞中的意境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超越語言局限,變得更加立體、靈動。例如,學習“落霞與孤鶩齊飛”時,可以融入以下畫面:夕陽之下,晚霞絢爛耀眼,而鶩的羽毛是深色的,加上是逆光,所以孤鶩近乎一個暗影。碧空相對于落霞光度稍遜,但相對于孤鶩來說卻較亮,孤鶩、落霞、碧空就成了明暗的對比,孤鶩的影子更加深暗,晚霞和碧空則更加燦爛。孤鶩的顏色以綠、褐、紫等為主,屬于冷色,而且它們之間是補色關系。晚霞的背景是晴空,它是藍寶石色的,和晚霞的顏色也是互補色的。當互為補色的兩種顏色相鄰時,能構成最強的對比,在效果上,能使雙方達到最大的鮮明度。孤鶩是在“飛”的,云霞是在“落”的,只有天空是凝然不動的。秋水雖然平靜,但并不是冬天的止水,水面上不會死氣沉沉。微風過處,秋水會不斷地泛起漣漪,漣漪過處,水面上倒映著的景物被蕩開后,透出水下的景物如水草乃至魚蝦等。這分明是一幅流動著的美麗圖畫,創(chuàng)設了這樣的教學意境,激活了文本信息,學生理解詩詞內(nèi)涵就更容易了,對古詩詞的鑒賞興趣也會有所提高。
2.2多元策略———深入文本交流
隨著我國經(jīng)濟發(fā)展水平的提高,人們的教育需求也在不斷提升,相應的教育觀念也發(fā)生著深刻的變化。既然古詩詞是我國傳統(tǒng)的優(yōu)秀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無價之寶,因此,在高中語文古詩詞教學中,語文教師還需要強化學生對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認同感和自豪感,對古詩詞擁有無限熱愛之情。例如,我會定期組織學生觀看《詩詞大會》《經(jīng)典詠流傳》等優(yōu)秀的電視節(jié)目,提高學生對古詩詞知識的積累,在積累中,學生既拓展了自己的視野,又充實了自己的古詩詞儲備。每年在校內(nèi)舉辦詩詞大會,在年級開展詩歌朗誦比賽等,讓學生在比賽中不斷豐富知識,充實自己,提升自己,尊重學生的情感體驗,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以及大語文的情懷。又如,班級文化建設———營建圖書角,放置部分關于古詩詞的書籍。讓學生利用課余時間或教師安排的讀書時間,進行閱讀、摘抄和積累,讓他們具備一定的解讀和鑒賞古詩詞的能力。這樣,即使在高考中出現(xiàn)不熟悉的古詩詞作品,他們也能從容應對,不會不知所措。
2.3對比策略———建立文本聯(lián)系
在開展古詩詞教學時,教師通過讓學生對比閱讀,分析、感受和比較詩詞的異同,不但讓學生熟知基本的古詩詞知識,建立文本之間的聯(lián)系,還能在解讀中感受到古詩詞呈現(xiàn)出的不同的美的狀態(tài)。例如,把岑參《發(fā)臨洮將赴北庭留別》與《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相比,談談它們在描寫塞外景物的角度有何不同。教師引導學生采用對比策略來分析這個問題,學生稍作思考就能明白,《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所寫塞外景物皆是眼前所見實景,“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直接描寫了“胡天八月即飛雪”的壯美。而《發(fā)臨洮將赴北庭留別》由題目可知是留別詩,乃出發(fā)之時所寫,作者還沒有到塞外;詩中“聞說”,告訴我們描寫的對象是聽說的,是側(cè)面的。
結(jié)束語
高中語文古詩詞教學是高中語文教學內(nèi)容的有機構成部分,對提升學生的文學修養(yǎng)、道德品質(zhì)和日常行為能力具有一定的促進作用,所以在教學過程中,高中語文教師一定要重視起來,從學情出發(fā),結(jié)合古詩詞特點開展授課的同時,自覺地轉(zhuǎn)變傳統(tǒng)的教學思維,打開思路,開放設計,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優(yōu)化教學過程,進而促進古詩詞教學質(zhì)量的提升。
參考文獻
[1]李敏.簡述高中語文中古詩詞誦讀教學的策略[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20(07):239.
[2]馬麗紅.淺析高中語文古詩詞的意境教學[J].科學咨詢(科技·管理),2020(06):235.
[3]趙夢閱.小學高年級語文古詩詞思維導圖教學策略研究[D].河北大學,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