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格
摘要:寫作是每個學生都特別撓頭的事情。思維導圖可以使學生充分運用左右腦的機能,利用記憶、閱讀、思維的規(guī)律,協助人們在科學與藝術、邏輯與想象之間平衡發(fā)展,從而開啟人類大腦的無限潛能。這種具有強大的思維功能的寫作方式不僅可以消除學生對于作文的恐懼感,還可以讓每一個學生在思維發(fā)散的基礎上無盡地創(chuàng)新。
關鍵詞:小學作文;思維導圖;寫作思路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指出:“寫作是運用語言文字進行表達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認識世界、認識自我、創(chuàng)造性表述的過程。”利用思維導圖進行習作教學,能夠更大程度地激發(fā)學生的想象力及思維能力。本文通過教學中的實例來分析思維導圖在小學語文習作中的應用策略。
一、思維導圖在小學習作中運用的優(yōu)勢
(一)小學生在習作中常出現的問題
1.興趣不足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只有產生濃厚的興趣才能夠激發(fā)寫作的欲望。小學生在看到習作題目時常常會有“這篇作文需要我寫什么內容”“我該如何寫這篇作文”等類似問題,這一系列的問題會挫傷學生對于習作的積極性。
2.“三言兩語的流水賬”
小學階段學生在寫作文時,不是自己自主構思如何寫文章,而是想“我”在什么地方見過類似的作文,然后搬過來就可以了,東拼西湊,想到什么就寫什么。除此之外,小學生的生活閱歷尚淺,語言文字還沒有達到一定的積累,感到習作困難自然是難免的,以至于對習作的抵觸心理較高。
(二)通過思維導圖,培養(yǎng)習作興趣
思維導圖是一種契合學生大腦發(fā)散的方式,以某篇習作的主題為中心,向其他方向進行分支繪制,在此過程中可以使學生原本狹窄的習作思路得到有效拓展,順利地打開學生的思維窗口,從而產生更新、更妙、更有趣的想法。
小學語文習作教學中,教師通過思維導圖可以幫助學生明確寫作主題,指引學生進行多角度思考,從而進行寫作,盡可能多地羅列出學生所想到的內容,學生可以根據內容來選擇自己感興趣的部分進行習作。
思維導圖為習作拓展思考的空間提供多項選擇,這也使得學生在習作的過程中有了最佳選擇,思維不再受約束。美國圖論學者哈里有一句名言:“千言萬語不及一張圖。”通過思維導圖的梳理,在學生頭腦中選擇的范圍就非常廣,可寫的內容也多。同時,學生在不斷地思考由“中心點”輻射出去的內容時,學生個性化的東西也在這個過程中得以彰顯。有了思維導圖的清晰展現,取舍也更有目的性、科學性,效果自然更佳。
(三)依靠思維導圖,梳理習作脈絡
對于小學生來說,對于畫圖的興趣要大于文字的興趣,而思維導圖就是以圖形結合文字的形式表達信息,雖然在思維導圖中也有很多的文字,但其是依附于圖形之中的,利用思維導圖就可以讓思路更清晰,也更有邏輯,讓信息能夠一目了然地呈現出來。
二、思維導圖在小學習作運用中的步驟
(一)圍繞關鍵詞,聯系實際,拓展寫作思路
思維導圖具有很強的放射性思維特征,其以某一個關鍵詞、話題為中心,分散出多個分支。
以統(tǒng)編版語文四年級下冊第一單元的寫作為例,本篇習作題目為“我的樂園”,貼近學生的日常生活,指向學生的真實生活和真實體驗。習作時,學生借助思維導圖將核心語句進行關聯,搭建描繪畫面的階梯,并嘗試通過表達思想情感的關鍵詞句串聯全文。在本次習作中,筆者讓學生交流“在生活中有什么令自己快樂的地方”“心中的樂園是什么樣子”,以此引導學生以回顧及談論的方式確定了習作的主題,同時,讓學生聽一聽其他人的想法,拓展自己的思維。在此基礎上,教師對五花八門的思路進行梳理、繪圖,以氣泡圖的方式展示學生思維碰撞的過程,如此,在習作選材方面就更加多元、開放。
(二)根據習作要求內容,梳理結構
借助氣泡圖等思維導圖,開拓思路后,學生在搭建寫作框架時,既可以結合單元課文,又可以依附繪制的思維導圖,使得文章結構更明了,脈絡更清晰。在“我的樂園”這一習作教學中,通過看思維導圖范例,教師在此時帶領學生回憶了一下這個單元學習的課文,再次明確課文是按照怎樣的順序來寫的,結合文本,再引導學生思考,就更容易發(fā)現“我的樂園”的寫作順序。這時,學生給出的回答都有了一定的邏輯性:先寫樂園是什么樣子的,再寫最愛在那兒干什么,最后寫樂園帶給自己怎樣的體會與感受。
統(tǒng)編版語文四年級下冊第二單元的習作主題為“我的奇思妙想”,本篇習作就需要激發(fā)學生想象,引導學生說一說自己想要發(fā)明的東西。在習作教學中,教師讓學生說一說身邊可以讓自己進行發(fā)揮的事物,如書包、鉛筆盒、鞋子等。在發(fā)揮想象時,只需給出簡單的一個分支,學生們能夠給出許多驚喜的答案。在教學“我的奇思妙想”時,面對天馬行空的想象,筆者結合課本,以“多功能鉛筆盒”為例,在引導學生完成思維導圖的過程中,對學生的思維能力進行了培養(yǎng),對其行文思路進行引導。借助“分支圖”,學生搭建起習作框架,厘清寫作思路,加快寫作的速度,降低了習作難度,能較好地完成課堂習作任務。
在清晰了單元習作方法之后,教師帶領學生梳理習作結構,并能夠靈活運用。通過思維導圖梳理習作結構,學生能夠有的放矢地完成習作,能夠有意識地運用這樣的方法,在日常的習作中也能堅持多讀、多練。
(三)師生共同合作,明確細節(jié),繪制導圖
在小學習作中讓學生寫隨筆也是鍛煉習作的一種方式。如在學習四年級下冊第一單元習作“我的樂園”之前,學生學習了四年級的第一單元課文,對本單元的人文主題“一道獨特的風景,一幅和諧的畫卷”有了一定的體會。課上,教師重點回顧本單元的課文,作者通過回憶寫鄉(xiāng)村、天窗、春天的寫作技巧,讓學生借鑒、總結寫作手法,這樣掌握和運用寫作技法就顯得具體有效,而不是讓學生被動來接受。回顧了課文和習作技巧,在結構梳理方面學生就有了認識,通過思維導圖來進行習作的結構梳理,這樣就能更清晰地明白該如何寫作。
在復習課文之后,筆者布置了一個主題為“我家的小院”的隨筆練習,讓學生在動筆之前要想好開頭、中間、結尾如何寫。在本環(huán)節(jié)的教學中,筆者與學生合作繪制思維導圖,提高了學生的積極性,體現了學生的主體性。在之后明確每部分的寫作內容時,讓學生們重點說一說自己在小院里最愛干什么,并將討論的內容進行板書,最終呈現出了一個更為細致、完整的思維導圖。這樣的導圖,在學生習作時,能夠更好地幫助他們厘清思路、明確寫作方向,緊抓中心、更有條理地完成習作。
(四)根據自身思維導圖,完成習作
思維導圖中的括號圖用來表達整體和部分的關系,它可以讓學生對事物的認識更全面客觀,有利于對事物的理解。依上述所講到的隨筆練習“我家的小院”為例,通過教師的示范,學生也可在討論的基礎上進行發(fā)散性思維,依附于教師的圖例,完成對于“我家的小院”的思維導圖。從學生繪制的圖中可以發(fā)現,每位學生的個人經歷和所看到的事物不同,所以想法及側重點也都不同。如此,在有各自特色的導圖的引導下完成的習作,如同百花齊放,各有千秋。
三、運用思維導圖,優(yōu)化習作教學課堂
教師應該讓學生先通過思維導圖來進行習作的結構梳理,這樣就能讓學生更清晰地明白該如何寫作。學生不再被動地去記憶一串串長句子、制造出“流水賬”形式的習作,而是對關鍵詞匯進行分析和整理,有效地提高了自己的理解和記憶能力,把復雜的信息有條理地儲存在大腦中,樹立了習作結構的概念。
思維導圖可以提高學生的習作興趣,通過圖片與文字相結合的形式讓習作變得有條理、有邏輯,利用思維導圖來更好地完成習作。同時,教師也能通過其梳理教學的結構過程,使得習作課堂更有效果。
參考文獻:
[1]沈綠葉.思維導圖在小學語文習作教學中的應用[J].課外語文,2021(10).
(責任編輯:奚春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