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碧青
【摘要】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對小學教師的科研能力發(fā)展提出新的要求。運用文獻資料法等分析提升小學教師科研能力的價值,理清當前小學教師科研困境及其根源,并以此為依據(jù)探索提升小學教師科研能力的策略。研究認為,小學教師科研能力的提升有利于加速基礎教育課程改革、促進自我專業(yè)發(fā)展、實現(xiàn)學生全面發(fā)展。當前小學教師的科研困境主要表現(xiàn)在科研理念缺失與科研主觀意愿不足、科研理論基礎薄弱以及科研條件不足三個方面。針對當前科研困境,本文提出小學教師科研能力提升的相應策略。
【關鍵詞】課程改革;小學教師;科研能力;素質教育;基礎教育
1999年6月,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fā)《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強調要“建設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高質量的教師隊伍”,要求教師“遵循教育規(guī)律,積極參與教學科研,在工作中勇于探索創(chuàng)新”。在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新時代,教師應以學生發(fā)展為中心,全面提高自身教學與科研能力,不斷適應素質教育的改革需求。小學教師作為基礎教育領域的一線教育工作者,對學校課程改革過程中存在的問題有著最為直觀的感受,其科研能力與科研水平也直接決定了解決課程改革過程中存在問題的成效。然而,小學教師往往科研水平一般,難以將自身實踐經(jīng)驗轉化為實用的科研成果,不利于課程改革以及素質教育的推進。因此,如何提升小學教師科研能力無疑是課程改革背景下基礎教育事業(yè)發(fā)展過程中亟待解決的問題。
一、課程改革背景下提升小學教師科研能力的價值審視
我國教育事業(yè)一度受困于應試教育的藩籬。應試教育與社會發(fā)展需要、學生個體發(fā)展需求相悖。直到20世紀末,教育部制訂《面向21世紀教育振興行動計劃》,提出要實施“跨世紀素質教育工程”,應試教育問題才逐漸被重視。隨后,教育部于2001年6月頒發(fā)《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啟動了新一輪基礎教育課程改革,決定要構建符合素質教育要求的新的基礎教育課程體系。相較于應試教育,素質教育旨在提高國民素質,以學生的全面發(fā)展為本,更為關注生命本身,與社會發(fā)展需要相契合。以素質教育為導向改革我國基礎教育課程成為擺脫應試教育困境的根本途徑。在基于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課程改革背景下,小學教師科研能力的提升有著重要現(xiàn)實意義與價值。
首先,小學教師科研能力提升有利于加速基礎教育課程改革。過去的基礎教育由于應試問題嚴重,其課程體系、課程結構、課程目標、課程內容以及教學方法等難以達成新時代教育事業(yè)發(fā)展、學生全面發(fā)展的目標。素質教育的實施要求對基礎課程的課程體系、結構、目標、內容以及方法等進行全面深入改革。小學教師作為基礎教育改革的一線實踐者,對“舊課程”與“新課程”交接演化過程中出現(xiàn)的各類矛盾與沖突有著深刻理解與認識。因此,通過不斷提升自身科研能力,將改革實踐中遇到的問題利用科研能力與手段轉化為可廣泛應用的成果,有利于課程改革的深入推進、素質教育的全面實施。
其次,小學教師科研能力是自身專業(yè)發(fā)展的基礎??蒲心芰κ墙處煂I(yè)發(fā)展的內在驅動力,是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的基礎,是教師專業(yè)發(fā)展的生長點。一方面,教師教學能力與教學水平的發(fā)展需要以自身科研能力為驅動力,在實踐中總結與自身存在的不足并進行深入研究,才能不斷促進自我專業(yè)發(fā)展。另一方面,信息時代的知識呈爆炸式增長,教師需要提升教研能力,將新知識、新技術與傳統(tǒng)教育教學方法手段相結合。如,通過互聯(lián)網(wǎng)開展的線上教育課程、線上線下結合的混合式課程等,均需要教師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與教學手段,適應新時代的教學模式,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
最后,小學教師提升科研能力是學生全面發(fā)展的訴求。學生的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是學校教育的最終目的,小學教師作為基礎教育工作者應始終堅持以人為本,以學生全面發(fā)展為根本目的,這就需要其不斷提升自身科研能力,逐漸從關注自我專業(yè)發(fā)展轉向關注學生發(fā)展,從關注學生某一方面發(fā)展轉向關注學生全面發(fā)展。
二、小學教師的科研困境與歸因
課程改革背景下,素質教育的深入推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呼喚小學教師科研能力的提升。而只有把握小學教師科研現(xiàn)狀存在的困境與問題,并理清各矛盾形成的根本原因,才能追本溯源,有針對性地尋求提升小學教師的科研能力的對策與路徑。當前,小學教師科研能力與科研水平不足已成為普遍現(xiàn)象,而其科研困境的現(xiàn)狀歸結起來主要包括科研理念缺失與科研主觀意愿不足、科研理論基礎薄弱以及科研條件不足三個方面。
1.科研理念缺失與科研的主觀意愿不足
一方面,由于小學教師大都在一線教學崗位工作,更為注重教學實踐,對科研的意義與價值認識不足,沒有認識到科研對提升自身教學水平、解決教育實際問題的作用,導致進行科學研究的理念缺失。而雖然有少部分小學教師能夠認識到科研與教學的關系,并經(jīng)常關注學校教育領域的科研動態(tài),但由于學校整體科研氛圍較差,自身缺乏較為強烈的科研主觀意愿,導致未能實際開展科研行動。另一方面,相較于高校甚至條件完善的中學,小學通常沒有系統(tǒng)的科研管理制度與完備的科研管理部門,而是將科研工作交由學校的教務處等部門統(tǒng)一管理??蒲屑钪贫炔煌晟?,教師們缺乏進行科學研究的動力,僅僅會在職稱晉升等需要時進行科研,長此以往不利于科研能力的提升。
2.科研的理論基礎薄弱
科研的理論基礎決定了小學教師科研能力與科研水平,而學歷情況則決定了小學教師的科研基礎。小學教師的學歷起點較低,根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教師法》規(guī)定,具備大專及以上學歷即有資格取得小學教師資格。而有研究調查發(fā)現(xiàn),截止到2018年我國普通小學教師學歷分布情況為:??埔韵聦W歷占3.51%、??茖W歷占37.38%、本科學歷占57.97%、研究生學歷占1.14%??梢钥闯觯谛W教師隊伍中本科及以下學歷占據(jù)了絕對數(shù)量。在我國通常只有在研究生學歷才開始接受系統(tǒng)科研訓練,本科及以下的小學教師由于學歷限制,難以接受較為系統(tǒng)的科研訓練,再加上職后科研方面的繼續(xù)教育缺失,導致科研的理論基礎薄弱、科研方法掌握不足。
3.科研的外部條件不足
一方面,教學任務繁重導致科研時間與精力不足。教師的首要任務是教學,科學研究的前提應當在完成教學任務的基礎上,但是小學教師的教學工作任務較重,占據(jù)了大量工作時間與精力,許多教師還擔任班主任或者其它行政崗位職務,甚至部分學校由于師資力量不足要求教師身兼數(shù)科教學任務,如此種種導致小學教師進行科學研究的時間與精力不足,影響科研能力的發(fā)展。另一方面,絕大多數(shù)小學甚至中學均沒有購買中國知網(wǎng)、萬方、維普等電子學術文獻資源庫,也較少有訂閱紙質學術期刊。有研究對江蘇省小學進行調查發(fā)現(xiàn),70.37%的小學沒有購買期刊和圖書等紙質文獻供學校教師進行科研。在科學研究中,對文獻的閱讀與參考非常重要,缺乏必要的電子、紙質學術資源查詢下載路徑無疑會阻礙小學教師科研能力的提升。
三、提升小學教師科研能力的策略
針對小學教師科研能力與科研水平不足的現(xiàn)狀以及形成原因,本研究以基礎教育改革發(fā)展需要為導向,以學生全面發(fā)展為旨歸,從增強科研理念與科研主觀意愿、加強科研能力培訓、創(chuàng)設科研條件三個方面提出相應策略。
1.增強小學教師的科研理念與科研主觀意愿
首先,轉變教師科研理念,通過多種宣傳、鼓勵行動幫助小學教師認識到教學與科研之間的緊密關系,理解科研對教學質量、教學效果的重要價值。其次,各級教育管理部門要積極開展小學科研評比活動,如,省、市區(qū)、校的各類課題申報與論文評比活動等,并將教師參加評比活動的獲獎成果納入到年終考核、職稱晉升等教師評價體系中,激發(fā)小學教師進行科學研究的主觀能動性。第三,學校應設立完備的科研管理部門,制定完善的科研管理制度,通過完成科研任務獲取科研工作量等形式鼓勵教師積極開展科研活動。
2.加強小學教師科研能力培訓工作
小學教師普遍學歷水平在本科及以下,沒有系統(tǒng)接受過專門的科研訓練,是導致小學教師科研基礎薄弱、科研能力較落后的重要原因。因此,學校首先應加強教師的職后培訓工作,積極組織開展各類科研培訓,如,邀請學術專家來校講學、組織集體參加研究方法培訓班等,并鼓勵教師自主學習科研方法等,為教師參加國內外學術會議提供時間與資金保障,并出臺相應制度提供政策支持。其次,學校要構建起“老帶新,強帶弱”的傳幫帶模式,請學校內科研能力較強的教師一對一、一對多指導其他教師。此外,在小學教師職稱評審的繼續(xù)教育學時數(shù)量要求中,專門設立科研培訓學習課時,每年應完成一定數(shù)量的科研培訓學習的學時數(shù)量才能參加職稱評審與職稱晉升。
3.創(chuàng)設良好的科研條件
良好的科研條件是小學教師科研能力提升的重要保障,學校應為小學教師創(chuàng)設良好的外部環(huán)境,在科研時間、科研場地、科研氛圍以及科研的學術資料等方面提供支持。在科研時間方面,各級教育管理部門與學校應為教師“減負”,避免以教學工作為主的小學教師承擔不必要的行政工作,并通過其它形式的“減負”為小學教師提供更多科研時間保障。此外,學校應設立專門的科研場所,如辦公室、實驗室、信息化教學研究室等,鼓勵小學教師以團隊合作的形式進行科學研究,并定期開展科研討論與學習,從而在學校范圍內營造良好的科研氛圍。設立專項資金用于購買各學科的科研學術期刊,為教師科研提供紙質文獻資料,通過多校聯(lián)合等多種形式合作購買中國知網(wǎng)、萬方、維普等中文學術資源數(shù)據(jù)庫的服務,為教師科研提供電子文獻資料。
四、結語
基礎教育改革發(fā)展進程中,教師不僅僅是知識的傳播者,還是知識的創(chuàng)新者、探究者。小學教師作為基礎教育改革發(fā)展的一線中堅力量,應加強自身科研能力,不斷提升科研水平,在教學中發(fā)現(xiàn)問題,在科研中解決問題。如此,才能夠在課程改革背景下實現(xiàn)自我發(fā)展,才能助力我國教育事業(yè)全面推進素質教育,最終達成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的教育目標。
參考文獻:
[1]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EB/OL].http://old.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moe_177/200407/2478.html.
[2]教育部.面向21世紀教育振興行動計劃[EB/OL].http://www.moe.gov.cn/jyb_sjzl/moe_177/tnull_2487.html.
[3]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綱要(試行)
[EB/OL].http://www.gov.cn/gongbao/content/2002/content_61386.htm.
[4]封雅萍.中國素質教育發(fā)展中的得與失[J].復旦教育論壇,2019,17(6):12-17.
[5]王萍.小學教師專業(yè)發(fā)展中必須注重教育科研能力的培養(yǎng)[J].遼寧教育研究,2006(7):67-68.
[6]姜文嘯.高學歷化趨勢下普通小學教師隊伍建設的走向——以近十年普通小學專任教師學歷變化為視角[J].繼續(xù)教育研究,2021(3):82-84.
[7]謝永朋,張典兵,楊英歌等.小學教師科研能力的現(xiàn)狀調查與提升策略[J].現(xiàn)代教育科學,2017(11):73-77.
[8]劉皓.院校協(xié)作下小學教師教育科研能力發(fā)展的實踐研究[J].長江叢刊,2020(20):166-167.
[9]王玉,劉惠林.小學教師科研能力提升的邏輯起點與對策[J].教學與管理,2017(32):20-22.
[10]趙作斌,牛換霞,顏海.論素質教育的本質內涵[J].中國高等教育,2020(19):20-22.
責任編輯? 陳小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