湯新平
【摘 要】本文基于中職教育的性質以及中職學生的學習與心理特征的分析,從掌握學情、立足專業(yè)、了解需求、設置話題四個方面探討了基于學生興趣與需求的中職語文教學策略。
【關鍵詞】中職語文 興趣 需求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6)10B-0116-02
語文是中職教育教學中必不可少的一門公共科目,也是一門必修科目,通過學習語文,學生能夠培養(yǎng)自身的語言表達能力,提升文學素養(yǎng),無論對于學生自身的成長還是對未來的就業(yè)求職都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然而,中職教育相對特殊,教師應該了解學生的興趣和需求,在此基礎上采用科學的教學策略和方法。
一、中職教育的性質分析
中等職業(yè)教育區(qū)分于其他形式教育的最顯著特征是面向社會、針對于求職就業(yè)的職業(yè)型教育。中職教育最直接的目標是塑造學生良好的職業(yè)能力,適應崗位職業(yè)發(fā)展的需要。中職教育的課程內容也更具有專業(yè)性、針對性,是針對于某一特定領域、某一行業(yè)的專業(yè)化訓練,主要讓學生更加熟練地掌握一門技術、一門行業(yè)經驗,直接為未來的求職就業(yè)做好準備。
基于中職教育以上特點能夠看到,中職教育有一定的實用性、目標性、職業(yè)性,中職學生也是本著掌握一門技術、一門技能的學習目標來中職學校學習,多數學生將更多的目光和精力放在專業(yè)上,從而使得中職語文教育面臨著挑戰(zhàn)。
二、中職學生的學習與心理特征分析
中職學校的生源較為特殊,多數來自于中考失利、分數較低的學生群體,這部分學生與正常升入高中學校的學生相比,無論在思維模式、學習動機還是學習天賦方面都有所差別。
(一)學習興趣銳減,動機不明。中職學生正因為在初中學習階段缺少學習興趣,或因為受到其他內外因素的干擾,出現了學習興趣下降的學習狀態(tài),才使得其成績落后,落后的成績再加上低興趣的學習都使得學生的學習動機不明確,出現了厭學、反感課堂等情緒,這些負面情緒與墮落的心理會一直帶到中職學習課堂,學生這樣的心理狀態(tài)為中職語文教學帶來了難度。
(二)課堂不太配合,敷衍了事。中職學生正是因為缺少積極的學習動機,也正是因為學習興趣不充分才使得在實際的教學課堂中出現了不配合,注意力不集中等問題,甚至存在敷衍了事、混混而過的學習狀態(tài),對于教師的提問、要求無心反應,課程沉悶不堪,學習效果得不到保證。
正是因為中職教育以及中職學生的這種特殊性,中職語文教師必須對中職語文教學做出反思,積極調整教學思路,改革教學方法。中職語文教學的真正出路在于圍繞學生的興趣、需求以及學習動機來展開教學,因為只有這樣才能真正聚焦學生的目光,提起學生的興趣,從而讓學生配合學習。
三、基于學生興趣與需求的中職語文教學策略
(一)掌握學情,興趣教學。興趣教學的大前提是要掌握學生的學習興趣,了解學生的日常需求,在此基礎上來調整、改進教學方法,采用先進的教學策略。對此,中職語文教師在課程開始之初就要有洞察家的本領,要善于觀察,眼耳并用,深入分析學生內心深處的興趣和學習需求,了解他們的課后日常生活規(guī)律,從而洞察他們的興趣所在。
為了能夠更清楚地掌握學生的興趣與內心需求,教師可以采用問卷調查、集體訪問等形式來獲得所需信息。
例如:語文教師可以編制一份關于語文教學方法、學習策略方面的問卷,通過問卷提問,為學生提供選項,第一節(jié)語文課要求學生提供選項、回答問卷,從而初步了解并掌握學生的興趣所在,同時,語文教師也要為學生提供主觀表達的機會,讓每個學生從自身角度出發(fā)來提供一種最佳的語文教學方法。教師通過瀏覽學生提供的調查問卷,匯集學生的回答,來集中總結出最合適的語文教學方法。
同時,教師也可以直接通過集體訪談等形式拉近與學生之間的距離,了解學生的興趣、愛好,以及他們對于語文科目的看法等,只有真正傾聽學生的心聲,才能從根本上了解學生的內心所需,也才能站在學生的角度來調整教學思路,改進教學方法。
(二)立足專業(yè),實用教學。語文只是中職教育教學系統(tǒng)中一門公共課程,每名中職學生都有自身的專業(yè),而且多數將目光聚焦于專業(yè),只關系未來的職業(yè)就業(yè),對于語文這一科目的認識相對模糊,在這種情況下要想提高學生對語文科目的關注度,激發(fā)語文的學習興趣就應該讓語文同學生所學專業(yè)聯(lián)系起來,發(fā)揮語文科目對其所學專業(yè)的輔助作用,從而讓學生意識到語文科目的價值和意義,以及學校語文的必要性。
例如:學習“酒店管理”專業(yè)的學生,專業(yè)課程主要集中于客戶服務、酒店空間規(guī)劃、菜單的編輯與設計等。語文教師完全可以深入挖掘學生專業(yè)課程中與語文科目有直接聯(lián)系的部分,針對此展開教學,如菜單的編輯與設計環(huán)節(jié)中,必然涉及到菜名與菜品的命名,語文課堂可以單設一節(jié)課,為學生提供一個個精美的菜品圖片,要求學生根據菜品的樣式、菜品材料構成等來為該菜品命名,鼓勵學生大膽發(fā)揮想象力。
此時,教師發(fā)現學生都興沖沖地投入了精力,將思維和注意力全部聚焦在菜品圖片中,一邊欣賞一邊分析與構思,一些學生利用自身良好的語文功底,充分發(fā)揮大膽想象,為菜品提出了一個個精美的名稱,讓人吃驚、倍感意外。例如:蘿卜粉絲湯,取名為:粉絲翡翠湯;白糖拌西瓜塊,取名為:雪漫紅山;排骨燉豆角,取名為:骨肉綠地。學生大膽的構思以及超乎尋常的想象力令教師驚嘆,也看到了中職學生與眾不同的天賦。
通過這種課堂形式,學生不僅體會到了學習語文的樂趣,也為自身大膽的措辭與創(chuàng)造力所滿意,更重要的是語文學習與自身所學專業(yè)聯(lián)系起來,感受到了語文學習的必要性。
(三)了解需求,情感教學。所謂學生興趣與需求之下的中職語文教學勢必應該以學生的需求和愿望展開,要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其中,以此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讓他們更好地展示自身技能,施展才華。教師要意識到中職學生地位缺失、內心低落的思想情緒,試著為他們提供更多的自我展示機會,通過他們的自行表演、演講等來詮釋學生內心,讓中職學生重拾自信、找回資本。對此,就需要教師積極調整與改革教學模式,善于開創(chuàng)多種教學方式來引導學生主動參與教學課堂,讓學生成為課堂的小主人。
為了能夠更好地調動學生的情感細胞,激發(fā)學生表達自身的愿望和感情,教師就要想辦法營造一個情感氛圍,例如:教師可以借助一個新聞性的感人故事,為學生播放這些故事視頻,讓學生通過故事受到感動,在學生情感迸發(fā)之際讓學生自主表達感想,此時,就是對學生口頭語言表達能力的訓練與培養(yǎng),可以附上一些與之適合的背景音樂來進一步催發(fā)學生的情感宣泄,一些學生借助真實的故事情節(jié),催人淚下的音樂甚至說出了自己的心聲,說起了自身的類似經歷和感受,用有血有肉的語言表達出真情實感,讓感受再一次升華,每一名學生都自主表達心聲,感動著周圍人,課堂上時而響起熱烈的掌聲,整個語文課堂生機勃勃、生氣盎然。
(四)設置話題,實戰(zhàn)教學。中職學生未來的第一課堂就是工作崗位,工作崗位中更多的是語言實際運用能力的比拼,對此,教師就要注意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實戰(zhàn)能力。為了達到這一目標,教師應該首先了解并掌握學生感興趣的話題,他們日常生活中最常談論、探討的社會性熱點話題,再圍繞這些話題來設計課題、布置寫作任務。
例如:國家實行的“延遲退休”政策,教師完全可以要求學生圍繞這一政策來表達自身的觀點,鼓勵學生自由、大膽闡述自己的想法,表達出該政策的優(yōu)勢和劣勢,以及國家需要改進的制度,作為勞動者自身如何趨利避害地迎戰(zhàn)這一政策。
又例如:當前一些學生慘遭電信詐騙的侵擾,以及網上購物過程中的惡意欺詐等行為,教師應該要求站在自身角度、國家行政部門等多重角度出發(fā)來表達自身觀點,或布置寫作任務,要求學生抒寫類似于評論的文章,這樣才能更好地鍛煉學生的語文運用能力。
此外,教師還可嘗試開創(chuàng)更多的語文課外競賽形式,如演講比賽、國慶征文比賽等,通過征文來間接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能力,塑造學生良好的語文情感。
中職語文教學需要不斷探索,需要教師持續(xù)投入精力,要時刻圍繞學生的興趣與需求展開訓練,要積極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熱情,聚焦學生的課堂注意力,以此來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逐漸達到預期的語文教學目標。
【參考文獻】
[1]陶文杰.淺談誦讀法在中職語文教學中的應用[J].職業(yè)教育研究,2014(5)
[2]魏雯.關于重建中職語文教學服務功能的策略研究[J].長春教育學院學報,2014(1)
(責編 羅汝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