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錦興 潘旭君
摘要:紅色文化是我們黨在革命、建設中形成的寶貴精神財富。福建具有豐富的紅色資源,利用好當?shù)丶t色文化融入到高校“三全育人”教育中有利于實現(xiàn)高?!傲⒌聵淙恕钡母救蝿铡?/p>
關鍵詞:紅色文化 高校 三全育人
立德樹人是新時期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價值取向,“三全育人”教育工作機制,是新時代對高校教育工作者提出的新的要求,是實現(xiàn)立德樹人的重要環(huán)節(jié)。中國紅色文化百年歷史,書寫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的華彩篇章,讓新中國從“站起來”“富起來”走向“強起來”的偉大征程,紅色文化具有高尚豐富的精神內涵,紅色文化教育具有強大的育人功能。福建省委辦公廳、省政府辦公廳下發(fā)《福建省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傳承發(fā)展工程實施方案》指出:“結合福建實際精心組織實施中華民族精神傳承發(fā)展行動、紅色文化傳承發(fā)展行動,加快傳統(tǒng)文化與現(xiàn)代教育體系深度融合,推動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進教材、進課堂、進作品、進網絡、進社區(qū)、進家庭”。閩地具有豐富的紅色文化資源,作為閩屬高校,挖掘當?shù)丶t色文化,把地方紅色文化融入到“三全育人”中,對發(fā)揮紅色文化的價值引領作用,進一步提高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針對性和實效性,無疑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一、紅色文化育人在高校的現(xiàn)狀
將紅色文化融入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中,融入到立德樹人和“三全育人”當中,目前很多高校都有在進行探索,也取得了一些成效。特別是有些高校結合地域紅色資源優(yōu)勢和學校學科專業(yè)特點,在課程教材創(chuàng)新建設、校園文化建設、社會實踐等方面按照“三全育人”的要求,以“立德樹人”為中心,進行了有益的探索,取得了較好的育人效果,也積累了豐富的工作經驗。但是目前,就紅色文化資源的開發(fā)和在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運用仍然不夠,有待進一步加強。主要表現(xiàn)在:1、受歷史和區(qū)域的影響,各個地方對紅色文化資源的開發(fā)和運用重視不夠,以至于高校利用紅色文化來加強校園文化建設、加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力度也有所差異。2、紅色課程教學手段單一,缺乏靈活性。由于紅色文化的思想性和理論性較強,如果采取傳統(tǒng)的灌輸式的教學形式缺乏吸引力和靈活性,因此如何創(chuàng)新教育形式,以當代大學生喜聞樂見的方式推動紅色文化育人,讓紅色文化充滿“情意”,提高教育的實效是刻不容緩需要解決的問題3、紅色文化育人形式單一。以思政課程育人為主,缺乏實踐課程環(huán)節(jié),學生缺乏實踐體驗感,導致教育不夠深入。
二、閩地紅色文化融入高?!叭恕甭窂教轿?/p>
福建江夏學院設計與創(chuàng)意學院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深入挖掘和學習閩地紅色文化的育人內涵,以紅色文化為引領,積極打造新時代高?!叭恕斌w系。
(一)發(fā)揮課堂主渠道作用,提升學生紅色思想素養(yǎng)
1、建設一支經驗型、知識型和紅色文化創(chuàng)作型相結合的高素質紅色文化育人教師隊伍。對標省級紅色教育基地建設,著力培養(yǎng)一支專業(yè)基礎比較扎實、有志于研究和傳播福建紅色文化的教師隊伍,充分挖掘福建紅色文化元素,將福建紅色文化有機融入教育教學中。
2、開設紅色育人課程,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課程育人是思政育人的主渠道,課堂教學是思政育人的主陣地。以閩地紅色文化為主要內容,為學生開設紅色音樂以及文學、影視作品等紅色文化選修課程;充分挖掘福建地域紅色文化教育資源,編寫出版紅色文化讀本作為校本教材。鼓勵教師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才用喜聞樂見的教學方式,提升紅色思政課程的親和力、吸引力和感染力。在教學實施中,重視美感構造與審美分析,并有效地擴充實踐內容,例如紅五月合唱比賽等活動,做到有內容、有展示的互動課程效果。
3、提升紅色文化的研究水平。在科學研究方面設置紅色文化專項課題,引導教師積極申報相關課題,撰寫高質量紅色文化研究學術論文和教材。
(二)理論與實踐活動相結合,深入學生思想陣地
1、結合暑期“三下鄉(xiāng)”開展社會實踐活動。充分利用當?shù)氐募t色文化和紅色文化產業(yè)與第二課堂、專業(yè)實踐相結合。近年來,學院結合暑期“三下鄉(xiāng)”開展系列“追尋閩地紅色根脈”社會實踐活動,以青春的筆觸、鏡頭、照片、視頻,采寫并記錄那蕩氣回腸、如歌如泣的革命故事。引領青年學生深入弘揚和繼承革命精神,以實際行動傳承和弘揚閩地紅色文化。每年組織一次紅色文化主題的社會實踐優(yōu)秀成果評選大會,撥出一定的經費,對獲得社會實踐優(yōu)秀成果的同學進行表彰,并精選一批學生社會實踐優(yōu)秀成果進行匯編和展覽,激發(fā)廣大學生積極參加紅色文化社會實踐的熱情。
2、舉辦原創(chuàng)、經典紅色音樂會,增強紅色文化認同感。近年來,學院利用閩西紅色文化資源,與永定中央交通線紀念館和寧化電視臺開展共建活動,開展“追尋閩西紅色根脈”紅色文傳承活動。最近兩年以“改革開放 四十周年”“新中國成立七十周年”為主題,開展紅色音樂獻禮活動,活動選取改革開放四十周年、新中國成立七十年以來集思想性、藝術性、觀賞性于一體的原創(chuàng)和傳唱至今的主題歌或插曲,請師生在舞臺上演繹,通過這種形式挖掘紅色音樂背后蕩氣回腸的真實印記和時代精神,再現(xiàn)真實故事背后的情感力量,開展身臨其境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動。幫助大學生全面深刻了解閩地紅色文化歷史,感受革命先烈堅貞不屈、報效國家的優(yōu)秀品質,堅定共產主義的理想信念,激發(fā)大學生的愛國情懷。
3、推進校企合作,共建福建省紅色文化產業(yè)基地。與福建網龍普天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簽署合作協(xié)議,依托VR、AR、全息投影等前沿科技,共建紅色文創(chuàng)產業(yè)基地,聯(lián)合學校相關教師制作紅色文化資源,全面提升福建省革命歷史紅色文化的展示和體驗效果;共同申報國家藝術基金等各級各類特色項目、課題,共建紅色文化主題園區(qū),擴大福建紅色文化的宣傳和影響力。
(三)進行紅色藝術創(chuàng)作和宣傳,提升學生思想境界
1.成立紅色經典藝術創(chuàng)作工作室。結合專業(yè)優(yōu)勢,學院成立了由師生組成的紅色經典藝術創(chuàng)作工作室,圍繞“追尋閩地紅色根脈 創(chuàng)意激活紅色資源”,以古田會議、絕命后衛(wèi)師、紅色交通員等革命歷史事件、人物為創(chuàng)作素材,組織師生廣泛開展紅色主題藝術創(chuàng)作活動,取得明顯成效。
2.定期舉辦紅色藝術作品展。結合重要時間節(jié)點如“七一”前后、“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期間、建國70周年,舉辦紅色藝術作品展。通過作品的展覽讓大學生在追尋紅色記憶的同時,切身地體會中國共產黨獨立自主、敢闖新路、追求民主團結的精神內核和共產黨人不畏犧牲、為國捐軀的優(yōu)秀政治品質。
3、打造“紅色文化長廊”。將師生創(chuàng)作的作品懸掛在學生宿舍走廊和辦公室、教室走廊,打造紅色文化校園。這樣可以激發(fā)學生的愛國熱情和奮斗精神,在潛移默化中,以潤物細無聲的形式讓廣大青年學生感知紅色文化,并在繼承和弘揚紅色文化的過程中堅定理想信念。
三、結語
紅色文化是中國共產黨領導全國各族人民在長期的革命、建設和改革實踐中不斷形成的寶貴精神財富,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對大學生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資源。挖掘閩地紅色文化資源,不斷探索把紅色文化融入到“三全育人”的路徑,有利于傳承紅色文化,培養(yǎng)德智體美勞全面發(fā)展、培養(yǎng)敢于奉獻和擔當?shù)臅r代新人。
參考文獻
[1]姚亞平. 傳承紅色基因 滋養(yǎng)精神家園 [N]. 人民日報, 2015-02-15(02).
[2]張曉東.“三全育人”理念下高校圖書館思政教育路徑與對策研究[J]. 圖書館工作與研究,2019(7).
[3]論紅色資源在思想政治理論課運用的價值與路徑[J].思想理論教育導刊.2010,(04).
作者簡介:江錦興(1982-),男,福建江夏學院講師,研究方向: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