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丹丹 魏新萍
摘要:目的 探索動機性訪談干預對社區(qū)老年高血壓患者用藥依從性的作用,以期提高社區(qū)老年高血壓患者用藥依從性,減少不合理用藥,提高血壓控制率。方法 將2020年12月2日至2020年12月30日參加梅隴社區(qū)65歲以上老年人體檢的140例存在不合理用藥、血壓控制不佳的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與干預組(各70例)。對照組予以傳統(tǒng)健康教育,干預組進行動機性訪談干預。比較兩組干預后患者用藥依從性的差異。評價動機性訪談干預的作用。結果 經過6個月干預,兩組干預前后,用藥依從性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均P<0.01)。干預組的服藥依從性(5.99±1.27)與對照組(5.23±1.57)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4)。結論 健康教育能提高社區(qū)老年高血壓患者用藥依從性,動機性訪談干預對老年高血壓患者的用藥依從性影響較傳統(tǒng)健康教育明顯。
關鍵詞:動機性訪談 健康教育 高血壓 合理用藥 用藥依從性
【中圖分類號】R54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3-9026(2021)11-02
高血壓為老年人常見疾病,隨著我國老齡化人口的不斷增多,高血壓的發(fā)病率呈明顯上升趨勢。2019 年發(fā)布的《中國心血管健康與疾病報告》中顯示,中國有2.45億的高血壓患者[1]。高血壓病程長,存在患病率高、死亡率高、致殘率高、知曉率低、治療率低、控制率低的“三高、三低”特征[2]。在血壓控制的過程中,往往需要長期口服藥物治療,居民自我用藥比例逐漸上升,用藥安全問題日益突顯[3]。因此用藥依從性在老年高血壓患者中顯得尤為重要。高血壓作為一種生活方式疾病,采取健康教育的方式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水平已經越來越被接受,傳統(tǒng)的以提供建議為主的健康教育方式在行為改變方面收獲甚微,僅有5%-10%的成功率[4]。汪星等[5]及曹雪群等[6]研究表明,采用動機性訪談干預相比于傳統(tǒng)健康教育,可有效促進患者的行為改變,提高運動依從性及生活治療。
本研究將2020年12月2日至2020年12月30日參加梅隴社區(qū)65歲以上老年人體檢的140例存在不合理用藥、血壓控制不佳的高血壓患者,隨機分為對照組與干預組(各70例),6個月的干預后,比較兩組患者的用藥依從性。
一:對象與方法
1.對象:2020年12月2日至2020年12月30日參加梅隴社區(qū)65歲以上老年人體檢的血壓控制不佳、存在不合理用藥,通過樣本量[7]計算,隨機選取140例知情同意,自愿參加者。平均年齡73.6歲,其中男性64人,女性76人;合并糖尿病者35人;4人營養(yǎng)不良、64人超重,29人肥胖,43人體質指數正常。
2.問卷:基本情況問卷:包括性別、年齡、婚姻狀況、學歷、有無合并糖尿病、體脂情況;不合理用藥情況問卷:頻繁換藥、同類異名藥聯合服用、自行增減用藥劑量、服用具有禁忌證指征者、未按照醫(yī)囑按時服用藥物等;用藥依從性問卷:采用修訂版8條目Morisky服藥依從性量表:Morisky 量表由Morisky等[8] 編制,司在霞等[9]于2011 年對其進行漢化、修訂,修訂后的中文版8 條目Morisky 量表經證實符合心理測量學要求,具有較好信度和效度水平,該量表包括8 個條目,,其中條目1~4、6~7 的答案均設計為是、否,分別計0分和1分;條目5 為反向計分;條目8 依據Likert 5級評分法,選項分別設置為非常容易、容易、一般、困難,非常困難,分別賦予1分、0.75分、0. 5 分、0. 25 分和0 分。之后,根據各條目評分之和對患者用藥依從性進行評價,總分8分,分值越高,代表依從性越好。
3.方法:
對照組:予以常規(guī)的健康教育方式對其進行干預:具體如下:每月要求舉辦專題講座1次,內容設計高血壓基本知識,高血壓的規(guī)范治療,合理用藥的重要性,不合理用藥的危害等等;將《合理用藥》的扉頁發(fā)放給患者;每月1次在社區(qū)健康教育咨詢室提供義務咨詢及血壓測量。
干預組:確定動機性訪談方案研究小組成員,初步制訂訪談提綱,每月干預一次,干預周期為6個月,每次干預時間相同。參加訪談的人員為社區(qū)衛(wèi)生服務中心的醫(yī)護人員,均進行過動機性訪談的技術培訓。訪談均采用一對一的方式進行。訪談者要針對患者病情的不同階段提供個性化的行為改變計劃,督促并指導患者實施,要根據階段性評估和患者的臨床表現來不斷修正計劃。訪談遵循合作、接納、至誠、喚醒 4 個基本原則,堅持導進、聚焦、喚醒、計劃 4 個過程。通過訪談與患者建立良好的協作伙伴關系,尊重患者接受治療與生活的自主權,采用詢問、傾聽、告知的方法積極與患者溝通,激活患者的原生動力,促進遵醫(yī)用藥行為的轉變。
4.統(tǒng)計學方法:使用統(tǒng)計軟件SPSS 20.0建立數據庫,錄入數據。兩組資料比較采用配對樣本t檢驗。P < 0.05 為差異有顯著性。
二、結果
1、參加2020年12月2日至2020年12月30日參加梅隴社區(qū)65歲以上老年人體檢總人數1539人,血壓控制不佳者總數767人,占49.8%,對血壓控制不佳者進行《合理用藥問卷調查》,其中有372人存在不合理用藥,占48.5%。隨機選取的140名研究對象中,自行增減用藥劑量、未按照醫(yī)囑按時服用藥物者有76人(54.3%);有46人(32.9%)存在頻繁換藥現象;少數人存在同類異名藥聯合服用或服用具有禁忌證指征的降壓藥。其中有部分患者合并存在兩種及以上不合理用藥情況。具體情況見表1。
2、經過6個月干預,兩組干預前后,用藥依從性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干預后,干預組的服藥依從性與對照組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見表2。
三、討論
1、梅隴社區(qū)65歲以上老年高血壓患者中,血壓控制不佳者占49.8%,其中有48.5%存在不合理用藥。血壓控制率低,不合理用藥現象普遍存在。自行增減用藥劑量、未按照醫(yī)囑按時服用藥物在老年高血壓患者不合理用藥中占大比例。高血壓主要依賴藥物治療,病程長,治療需要長期性,“久病成醫(yī)”患者自覺癥狀減輕即減藥或停藥?;颊邔ρ獕嚎刂莆从枰宰銐蛑匾?,且容易健忘,會出現未按醫(yī)囑按時服藥的情況。頻繁換藥現象、同類異名藥聯合服用、服用具有禁忌證指征的降壓藥等不合理用藥情況少,因為通過規(guī)范的慢性病管理,長期健康教育,高血壓患者對高血壓的相關知識有所了解,出現這幾類不合理用藥情況很少。通過了解老年高血壓患者不合理用藥構成比情況,更突出了動機性訪談的重要性。
2、不同的健康教育方式對高血壓患者用藥依從性均有作用,動機性訪談干預的作用更為顯著。通過6個月的常規(guī)健康教育,讓患者更好的了解了高血壓的發(fā)病機制、治療原則及并發(fā)癥等知識,患者依從性高這一點不難理解,而動機性訪談干預主要是通過發(fā)現患者的內心想法,解決其矛盾,從而達到改善其動機,最終改變其行為的目的[10]。
醫(yī)務人員在了解患者的真實內心想法后給予正確且專業(yè)的引導,不僅提高了患者的疾病認知,且更加針對性地解決問題,同時,醫(yī)務人員經過專業(yè)的培訓,溝通技巧提升,能夠更好地挖掘患者的內心問題和矛盾, 并協助患者分析解決存在的問題,且親切的交談方式,讓醫(yī)患關系更加和諧融洽,同時,在共同制定治療目標以及定期隨訪過程中,也讓患者對護理工作的專業(yè)性感到認可,從而使患者依從性提高。
動機性訪談是一種基于患者視角的訪談技術,旨在通過挖掘患者矛盾心理及其產生動機,激發(fā)患者內生動力以促進行為方式的改變,被廣泛應用于慢性疾病的管理中[11-12]。袁舉等[13]報道,動機性訪談能夠促進糖尿病足患者健康行為意愿的改變;陳晨等[14]報道,動機性訪談可促進潰瘍性結腸炎患者自我效能的養(yǎng)成。本研究也顯示動機性訪談干預對老年高血壓患者的用藥依從性影響較傳統(tǒng)健康教育明顯。因此,可將動機性訪談干預在社區(qū)高血壓患者中加以應用、推廣,以期提高高血壓患者的用藥依從性。但本研究的目標人群是65歲以上高血壓患者,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對其他年齡段高血壓患者的影響需在后續(xù)研究中不斷完善,且動機性訪談干預要求具體實施者具有一定的心理學基礎,需要經過專門的培訓,因此如何培養(yǎng)合格的動機性訪談干預實施者也是接下來需要探索的問題。
參考文獻:
[1]王增武.《中國心血管病健康和疾病報告2019》高血壓部分[J].中華高血壓雜志,2021,29(3):303-315.
[2]李桂成,王玉霞.社區(qū)新診斷高血壓患者簽約家庭醫(yī)生服務前后高血壓知曉率、治療率、控制率變化分析[J].中國社區(qū)醫(yī)師,2019,35(16):148-149
[3]國衛(wèi)辦.關于加強合理用藥健康教育工作的通知[EB/OL].(2013-10-31).[2019-03-18].http://www.nhc.gov.cn/xcs/s3581/201310/321ac9f2b1c24302a8b4ebde1280c54e.shtml.
[4] 雷志萍,張會敏,高振玲.動機性訪談干預對社區(qū)老年高血壓患者自我管理水平的影響 [J].新鄉(xiāng)醫(yī)學院學報,2016,6(33):541-543
[5] 汪星,張建鳳.動機性訪談在社區(qū)2型糖尿病患者教育中的應用[J]安徽醫(yī)學,2011,32(12):2066-2068
[6] 曹雪群,王麗姿,邵靜,等.動機性訪談干預對老年高血壓患者運動改變階段的影響 [J].中華護理雜志,2012,47(1):20-22
[7]羅倩,張莉,朱榕,陳燕.動機性訪談對高血壓患者血壓控制與服藥依從性影響的Meta分析[J].解放軍護理雜志,2017,34(02):7-12+38.
[8] Morisky DE,Ang A,Krousel-Wood M,et al. Predictive validity of a medication adherence measure in an outpatient setting [J]. J Clin Hypertens( Greenwich),2008,10(5):348-354.
[9]司在霞,郭靈霞,周敏,等. 修訂版Morisky 服藥依從性量表用于抗凝治療患者的信度和效度檢測[J]. 護理學雜志,2012,27(22):23-26.
[10]張曉云.動機性訪談式健康教育對宮頸 LEEP 手術患者遵醫(yī)行為及生活質量的影響[J].醫(yī)學臨床研究,2018,35(12):2448 ̄2450.
[11]吳紅英, 范靜怡, 吳萍, 等. 基于“互聯網+”下的健康教育對老年慢性心力衰竭出院患者健康素養(yǎng)及遵醫(yī)行為的影響[J]. 護理實踐與研究, 2018, 15(24):4-7.
[12]TZENG Y F, GAU B S. Suitability of asthma education materials for school-age children: Implications for health literacy [J]. J Clin Nurs, 2018, 27(5/6):e921-930.
[13]袁舉, 胡永平, 高春輝, 等. 動機訪談聯合階段性干預在糖尿病足患者中的應用[J]. 中華現代護理雜志, 2018, 24(12):1403-1407.
[14]陳晨, 戴新娟, 韓現紅. 動機性訪談對潰瘍性結腸炎患者用藥依從性及其自我效能的影響[J]. 中國實用護理雜志, 2016, 32(2):98-101.
作者簡介:徐丹丹(1990.10) ,女 ,漢族, 安徽省安慶市, 研究生,上海市閔行區(qū)梅隴社區(qū)衛(wèi)生服務中心 ,主治醫(yī)師,研究方向為全科醫(yī)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