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珍宇
【摘要】部編版小學語文教材新設置了“快樂讀書吧”欄目,有序地安排了整本書的閱讀,課外閱讀成為教科書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課外閱讀課程化,那就要求教師對課外閱讀的教學內容、教學目標、教學方法等都要有明確的規(guī)劃,系統(tǒng)指導學生閱讀,促使課內與課外閱讀有機整合。本文從課外閱讀存在的問題分析,整本書閱讀的教學目標、教學的基本課型與實施策略以及教學中應注意的問題等幾方面展開闡述。
【關鍵詞】小學語文;課程化;整本書閱讀;課型設計;閱讀能力
何謂“課外閱讀課程化”?大致可歸納為:對學生每個學期的課外閱讀制定有具體的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有自身特有的教學活動方式的規(guī)劃和設計,是一項有目的、有計劃的教育教學活動。
整本書的閱讀范圍,一般包括教科書“快樂讀書吧”中要求必讀的書,教科書里節(jié)選的那些書的原文。而本文所研究的“整本書”只是教科書“快樂讀書吧”里要求必讀的書。那么,小學語文整本書閱讀的現(xiàn)狀如何?各年段的閱讀目標如何定位?怎么指導學生進行有效閱讀呢?
一、課外閱讀中存在的問題
通過訪談和問卷調查得出,當前小學生課外閱讀主要存在著以下的問題:學生閱讀興趣不高;學生選擇課外讀物沒有方向,對經(jīng)典缺乏興趣;以游戲為主的快餐閱讀占據(jù)了學生大量的閱讀時間,閱讀能力卻沒有得到相應的提高;閱讀層次淺表化。
以上問題的存在,與教師對學生課外閱讀的指導缺失有著比較大的關系。目前為止,在社會、學校、家庭的多力助推下,對兒童閱讀的重要性已經(jīng)達成了共識。“書香校園”“讀書節(jié)系列活動”“好書推薦會”等意在推動課外閱讀的活動在各校百花齊放,但活動的形式大于效果。課外閱讀課程化后,課外閱讀教學走進課堂,但可借鑒的經(jīng)驗不多,大部分教師對課外閱讀的指導與課內閱讀教學方法上并無多大區(qū)別。而對整本書的閱讀,很大一部分教師覺得還是一個新概念,對課外閱讀還是僅限于課堂之內的教學觀,指導缺少針對性,對學生的閱讀過程、閱讀狀況關注少。
二、制定合理的教學目標
下表為“快樂讀書吧”小學各年級下冊的推薦書目與教學目標(參考溫儒敏、陳先云主編,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教師教學用書》):
通過以上的梳理不難看出,小學階段課外閱讀的教學目標重在培養(yǎng)學生閱讀興趣。整個閱讀過程,教學目標的制定不應只限于課堂,更要指向課后的延續(xù)閱讀。教師要更多地關注學生的閱讀過程,指導學生閱讀方法與技巧,培養(yǎng)學生獨立閱讀的能力,提供更多的交流平臺,讓學生與大家共同分享閱讀成果,感受閱讀的快樂,愛上閱讀。
三、整本書閱讀教學的基本課型與實施策略
“快樂讀書吧”欄目的教學指導,教師應有規(guī)范、科學的課程內容,系統(tǒng)地指導學生進行整本書的閱讀。整本書閱讀區(qū)別于單篇閱讀的地方在于篇幅長、耗時多,高年段的名著閱讀甚至歷時一兩個月,而且基本是學生在課后自由完成閱讀。要確保閱讀的順利推進,在教師的教學和學生的閱讀中需要把握好讀前、讀中和讀后三個關節(jié)點。因此,課題組分低、中、高年段從讀前推薦、讀中推進、讀后分享三種課型開展了教學研討。
(一)讀前推薦課
讀前推薦課教學目標的核心在于引起學生閱讀的興趣,激發(fā)學生的閱讀期待。應避免枯燥、單一、公式化的講解,可以結合年級的課外閱讀教學目標,選擇新穎的切入點。如:二年級下冊“快樂讀書吧”欄目教學目標之一是要學會看書的目錄,導讀課可以從封面入手,引導學生觀察封面,看書名、作者;還可以通過精美的插圖、猜故事,引導學生學會看目錄,從目錄中找到要讀的故事等。再如五年級“古典名著”閱讀,可結合課內精讀片段或播放與書籍相關的影片片段切入,激發(fā)學生去讀整本書的欲望,指導學生制定閱讀目標和閱讀計劃。高年段的學生,已積累了一定的閱讀方法,還可以根據(jù)學生的學情與閱讀基礎提供與書籍相關的部分信息,減少閱讀障礙,避免部分學生知難而退。
(二)讀中推進課
上完導讀課后,學生在課外自由閱讀,教師要持續(xù)關注學生閱讀的整個過程,時時留意學生閱讀的進度、閱讀中遇到的困難和學生熱心關注的共同話題等,設計并搭建交流平臺,師生及時交流。教師可以預定一個大致的閱讀時間,按計劃上好課外閱讀的“推進課”,尤其是高年級學生讀長篇名著。教師在教學中注意把課內學習過的閱讀方法與策略遷移和運用到課外閱讀,同時認識到根據(jù)學生的個體、閱讀認知水平的差異,及時調整閱讀計劃。學生在獨立閱讀的過程中,往往不夠深刻,只保留在顯淺的表層,此時,教師應配合進度,不斷改進方案、調整方向,布置任務,促進學生持續(xù)深入閱讀。
推進課主要有兩種基本樣式:一是創(chuàng)新閱讀學習單推進。隨著年級的增長,教師應根據(jù)學生的閱讀能力和書籍內容的不同,創(chuàng)新設計閱讀學習單和開展有趣有效的教學活動。不同的閱讀學習單匹配不同的閱讀目標,低年級的閱讀學習單可以以摘錄為主,中高年級的學生,教師應當引導學生運用部分學過的閱讀策略,如批注、聯(lián)結、比較、預測、寫讀后感、寫梗概等。二是開展班級讀書會推進。班級讀書會是學生閱讀后的交流與討論,主張形式多元化,主要通過讀、講、演的形式自主交流閱讀方法、閱讀進程,品讀賞析,交流故事情節(jié)等。
(三)讀后分享課
讀后分享課,是在學生按計劃閱讀完整本書后開展的閱讀匯報、展示、交流分享,課堂形式可以多樣,主要以活動課為主。教師在課堂中精導少講,通過講故事情節(jié)、談人物感受、分享讀書筆記、表演課本劇等形式呈現(xiàn)。教師還可根據(jù)學生就書中集中提出的問題與觀點進行即興發(fā)言或展開辯論等。
課后,把學生以書面形式呈現(xiàn)的閱讀成果(如批注、讀書筆記、好詞佳句摘抄、縮寫、讀后感、手抄報、海報等),舉辦讀書分享展示活動,全校師生交流共享、互促共進?;顒咏Y束后,將作品收集分類,裝訂成冊,供其他班級或學弟學妹們閱讀,慢慢沉淀為校園文化,這一點尤為重要。
課外閱讀三種課型的設計,是基于整個閱讀過程的分階段指導,它們不是單一獨立的,而是互相關聯(lián)、螺旋上升,在學生充分閱讀的基礎上可以整合。課前推薦課,教師采用多種教學方法,通過導讀推薦,喚起學生閱讀欲望;課中推進課,在于檢查學生的閱讀進度和效果,旨在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策略,激發(fā)學生的持久的閱讀興趣,讓學生長期堅持閱讀;課后分享課, 是一種交流,也是能力的提升。對于參與分享的每位學生而言,在交流自己的感受、收獲的同時,個體經(jīng)驗和表達能力會得到很大的提升。
四、整本書閱讀教學過程中應注意的問題
(一)加強對學生的閱讀評價
在整本書閱讀的過程中,教師要特別加強過程性評價與學生閱讀差異評價。過程性評價,主要從學生的閱讀的興趣、習慣和效果,學生每天的閱讀時間和每期的閱讀書目數(shù)量等方面作出適時評價,其目的就是讓學生能夠體驗到閱讀的樂趣和保持持續(xù)閱讀的熱情。差異評價,不同層次的學生制定不同的評價標準,適度評價,讓每一位學生都在閱讀中嘗試進步、成功的喜悅,激發(fā)持續(xù)閱讀、終身閱讀。
(二)注重個別指導
學生的閱讀水平存在個體差異性,教師在集中指導的同時,要實施差異教學,讓每一位學生都讀有所獲,讀有所樂??梢酝ㄟ^讀前調查,學生根據(jù)閱讀水平的差異分為學困、中等、優(yōu)等三層,按各層閱讀需求制定閱讀目標,讓每一位學生都可以“跳一跳,夠得到”,通過自己的努力完成閱讀目標要求,從閱讀中獲得愉快、內心充盈的體驗?;蛘呖梢猿闪嗉夐喿x小組,每小組由四至六位不同閱讀水平的學生組成,組內明確分工、合作互助、共同提高,每一位學生都能在持續(xù)的閱讀積累、內化中提升自身的語文素養(yǎng)。
(三)加強閱讀方法的指導
教師應在學生閱讀過程中加強閱讀方法的指導,引導學生多思考,對不同的文體,不同的年段和閱讀水平的學生,采用不同的閱讀方法。如精讀、略讀、作批注等的應用,寫閱讀筆記、讀書心得、讀后感等的指導,讓學生在閱讀中能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增強語文能力。
(四)加強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
整本書閱讀教學的根本目標應是對學生獨立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小學階段的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主要在提高認讀能力、理解能力和教會一些閱讀技巧(閱讀方法)。
最后需要強調的是:整本書閱讀的教學,教師與學生共讀很重要。只有師生共讀,教師才能更全面地了解學生的閱讀狀態(tài),在指導學生閱讀時才會胸有成竹,才能更好地指導學生深層次閱讀。
【本文系廣東省教育科研“十三五”規(guī)劃課題“基于部編本小學語文教材的課外閱讀課程化研究”(課題批準號2018YQJK303)的研究成果。作者為該課題組主持人。】
【參考文獻】
[1]溫儒敏,陳先云.義務教育教科書教師教學用書[M].人民教育出版社,2019,1.
[2]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11年版)[S]. 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