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小學信息技術課堂教學能夠使得學生的思維模式得以啟迪,讓學生們更好地探索信息技術天地,對學生求索精神、創(chuàng)新意識進行有效培養(yǎng)。本研究著重探討了中小學信息技術課堂教學策略,以期能夠為信息技術教育工作者有效的組織實施信息技術教學提供理論參考和幫助。
關鍵詞:小學;信息技術教學;教學策略
當前課程改革在不同地區(qū)教育領域深入推進,諸多學者和教育工作者對于信息技術課程的重要性也有了更深入的認識。如何提升信息技術教學質(zhì)量,引導學生掌握更多的信息技術知識,促進學生綜合素養(yǎng)的發(fā)展是當前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工作者所迫切思考的一個問題。
一、因材施教,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
中小學信息技術教學應當寓教于樂,教育工作者應當基于教學目標和學生身心特點的基礎上,在課堂上構建起輕松、愉悅的教學氛圍,因材施教這一教學方法其本質(zhì)目的還是為了提升教學效率,對學生的學習興趣進行激發(fā)。比如說對教育工作者在實際教學時,引導學生以flash對“打地鼠”這一游戲進行制作,讓學生們對鍵盤的手指分工進行自主學習,這樣能夠使得學生的學習興趣得到有效激發(fā)。然后教育工作者對鍵盤的手指分工進行詳細的講解,引導學生意識到需要將正確的手指對字母輸入才有效。通過設置這一游戲,學生在學習時注意力更加集中,有效鍛煉了學生的指法。學生們通過自主學習,一方面掌握了鍵盤的手指分工,另外在學習過程中也獲取愉悅的體驗。
二、計劃性對翻轉(zhuǎn)課堂教學模式進行運用
近些年來,翻轉(zhuǎn)課堂在中小學教育中得到廣泛的運用,是一種全新的教學模式。所謂的翻轉(zhuǎn)課堂實際上就是教育工作者通過對相應的視頻進行制作,形成學習資源。在正式授課之前,引導學生們觀看和學習內(nèi)容相關的視頻影像資料,課堂上師生展開交流與探究,完成課程任務,對問題進行解決。這一教學模式能夠充分體現(xiàn)學生的主體性,對于分層教學、因材施教也能發(fā)揮承載作用,是一種師生互動角色轉(zhuǎn)變的課堂教學模式,對于學生合作探究能力以及自主構建能力的發(fā)展有著積極影響。比如說教育工作者在講授“將聲音插入到powerpoint中”這一課程內(nèi)容時,首先教育工作者先將聲音視頻制作好,引導學生進行觀看,以此掌握控制聲音播放方法和聲音插入的操作技巧。然后讓學生們對課前的作業(yè)進行完成:“一是將聲音插入到powerpoint之中的具體步驟有哪些”“二是如何對聲音播放進行控制”“三是以圖文并茂的形式呈現(xiàn)出童話故事幻燈片,并搭配相應的音樂”“四是將操作和學習中遇到的問題整理出來”。然后教育工作者引導學生展開討論交流,這樣學生們就成了對知識進行主動構建的參與者。學生們能夠基于實際對學習進行合理的安排。在課程中,教育工作者引導學生針對課前遇到的問題展開討論交流,使得學生們的學習主觀能動性得到有效激發(fā)。[1]
三、在信息技術教學中,積極運用微課
微課屬于教學資源的一類,信息技術教育工作者得對這一教學方法進行運用過程中,一方面需要對自身的課堂管理、組織、教學進行重新的審視,同時也需要給予師生關系足夠的關注。在教學中,需要將學生的主體地位充分體現(xiàn)出來。學生們在對信息技術知識進行學習過程中,經(jīng)常性的會有疑問產(chǎn)生,教育工作者,=通過引導學生進行討論交流,對問題進行解決,能夠讓學生更好的學習和理解知識內(nèi)容。在常規(guī)教學中,將微課穿插其中,需要教育工作者先將微課教學內(nèi)容提前準備好,并在具體教學時進行運用,一方面能夠使得教師的工作量得以減輕,對于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fā)和注意力的集中都有著積極影響,這樣勢必會提升學習效率。實際上在課后也可以應用微課教學內(nèi)容,能夠使得學生的信息技術知識內(nèi)容得以豐富和鞏固,也可以讓學生更好地展開預習和復習,使得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得以發(fā)展。[2]
比如說教育工作者待講述“基本鍵與中排鍵的操作”這一課程內(nèi)容時,就可以先基于課程的重難點和學習目標對自主學習單進行設計,然后形成相應的微課。引導學生在課前基于教師所提供的微課展開預習,強調(diào)學生在預習過程中能夠?qū)⒒炬I以及作用進行有效預習,并能夠?qū)⑹种刚_的放在鍵盤上,并基于學習內(nèi)容,對鍵盤進行熟練的敲擊。通過引導學生進行自主練習,能夠讓學生在學習中獲取樂趣,使得學習學習興趣得到有效激發(fā)。
四、構建多元化的教學評價體系
教學評價也是信息技術教學不能忽視的一方面,能夠直接影響教學的效果。中小學信息技術教學評價應當給予學生的學習過程足夠的關注,強調(diào)能夠引導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展開學習,培養(yǎng)學生對問題進行思考、分析和解決的能力,給予學生探究能力的發(fā)展足夠的重視。[3]
多元教學評價體系包括了多元化的評價內(nèi)容、評價主體以及評價手段。關鍵是能夠?qū)W生的學業(yè)成就以及潛能進行客觀的評價與開發(fā),為教育工作者改變教學策略形成依據(jù),促進學生各方面素養(yǎng)的提升。因此,教育工作者應當以多元化的方式對學生進行評價,可以對間接評價、直接評價、變通性評價、動態(tài)評價、卷宗評價進行運用。評價主體可以是家長、學生、教師以及教育管理者。應當對多方面的建議和意見進行搜集,并在中小學信息技術教學之中有效的融合這些建議和意見、針對評價內(nèi)容多元化,應當關注學生的實踐操作成績、考試成績、課業(yè)成績等多個方面。
比如說習作評價,以“保護動物家園”為題,對相關動物信息進行搜集、然后要求學生以Word文檔對保護動物的調(diào)查表進行制作。當行成調(diào)查表之后,將作品上傳至平臺,并作出自我評價。然后教育工作者組織全體學生對不同學生的作品中的規(guī)范性、字體大小以及內(nèi)容進行評價,應當有效結合定量與定性,以此保障評價的科學性和全面性,。
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工作者應當在教學中關注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fā),有機結合學生興趣培養(yǎng)和因材施教,關注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發(fā)展,對翻轉(zhuǎn)課堂和微課進行有效運用。同時實施多元化的評價,如此才能保障信息教學質(zhì)量和效果的提升。
參考文獻
[1]王紅婷.淺談小學信息技術教學[J].教學實踐,2019(2).
[2]黎加厚.微課的含義與發(fā)展[J].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2019(4).
[3]秦曉峰.微課在小學信息技術教學中的實踐研究[J].現(xiàn)代交際,2020(3).
作者簡介
朱自儒,男,承德縣,生于1981.10.04,大學本科,中小學一級,承德市教育局,信息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