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蓮蓮
摘要:我們英語課堂應一切以每一個學生發(fā)展為目的,注重學生個性化發(fā)展,真正體現(xiàn)因材施教原則,使所有學生都能達到最優(yōu)發(fā)展。作業(yè)是英語學習的渠道之一,作業(yè)的形式可以豐富多彩,而相應的評價也應個性化,促使學生由被動走向主動,尋求英語教學的更有效之路。
關(guān)鍵詞:英語教學 ?成長相冊 ?課堂觀察評價 ?全員參與
作業(yè)是英語學習的渠道之一。作業(yè)的目的不外乎有兩個:一是通過練,掌握并加深理解學過的課堂知識。二是運用學過的知識融會貫通,舉一反三,并能靈活運用。小班化英語教師應設(shè)計個性化作業(yè),既要顧及作業(yè)的一般作用與功能,更要注意每一個孩子主體作用的發(fā)揮,當然在作業(yè)個性化的同時,評價也要隨之而變得多樣化。下面我就自己開展的個性化作業(yè)來具體談談相應的評價。
作業(yè)的形式豐富多彩,我實踐過以下幾種形式,取得了較好的效果,英語作業(yè)深受孩子們的喜歡。
第一,從單一走向趣味—體驗快樂。如游戲式作業(yè) 繪畫式作業(yè),這樣的作業(yè),學生會覺得有趣,不僅能鞏固所學的知識,而且能激活他們的思維,迸發(fā)創(chuàng)新的火花,把作業(yè)變成了藝術(shù)品。
第二,從課堂走向?qū)嵺`— 形成能力。如操作式作業(yè)(手工制作)、查找式作業(yè)(完成小課題)等
第三,從被動走向主動—學會自主。一是套餐式作業(yè);二是自主性作業(yè)。
多元化的作業(yè)需要教師多元化的評價,評價對學生起著至關(guān)重要的作用。 對于一般性的書面作業(yè),評價圍繞“適、對、好”三個方面,按A、B、C三個等級進行。選取的作業(yè)量適合于自己的情況為“適”,作業(yè)無錯為“對”,作業(yè)認真或有較大進步為“好”。三個方面均符合要求為“A”級,有一個方面做不到為“B”級,有兩方面做不到為“C”級。以評價引導學生在爭創(chuàng)A級作業(yè)的過程中,不斷進步。
那么對于個性化的作業(yè),我嘗試采取了以下幾種評價模式。
其一,電子成長相冊。
主要指收集、記錄學生自己、教師或同伴做出評價的有關(guān)材料,以此來評價學生學習和進步的狀況。如之前所說的繪畫式作業(yè)、操作式作業(yè)和查找式作業(yè)均可以以電子照片的形式為孩子們記錄下來。成長相冊可以說是記錄了學生在某一時期一系列的成長“ 故事”,是評價學生進步過程、努力程度、反省能力及其最終發(fā)展水平的理想方式。
其二,課堂觀察評價。
在教學過程中,觀察法是一種常用的考評方法,如學生在小組中成功的活動技能都有賴于教師的觀察來考評。我在小組合作學習中參與其中,并適合地給予指導和鼓勵,及時地給孩子幫助和改進的機會。
其三,全員參與的課堂教學評價。
學生是英語課堂教學的中心,邀請學生參與他們自己的學習和評價活動極為重要。教師和學生間一旦達到相互尊重以后,學生就能更多地從中受益。如上學期的英語社團,我以英語繪本為主題開展興趣活動,每次在學完一個繪本故事后,我都讓孩子們自己分組來演一演繪本,然后通過學生互評,評選出最佳“表演之星“,給予適當?shù)莫剟?,孩子們在交流、合作、演藝、互評中得到了快速成長。這種方法以培養(yǎng)學生的團隊精神,讓學生學會合作,學會以集體的力量去競爭,使每個成員在整個評價過程中收獲成功的喜悅。
其四,教師的口頭評價和筆頭評價應富有層次性。
口頭評價不能只對每個學生都說good ?或very good。每個學生的英語水平不同,課堂上教師的提問也是難易不等,他們在課堂上的表現(xiàn)就會不同,教師不能一概而論。如果按他們的表現(xiàn)以A、B、C、D來論,得A的學生可以對他說:excellent,wonderful, perfect, super, fantastic;得B的學生可以對他說:well done, very good, very well;得C的學生可以對他說:good, nice, not bad, Its OK. Thats OK.;得D的學生可以對他說:Come on. It could be better. Good try.
其次來看看筆頭上的。教師在課堂上可以對學生個人進行記錄與評價。記錄的方式及材料可根據(jù)不同年級、不同的年齡特點而不同。比如目前我在教三年級的學生,進行記錄的方式一般是蓋小印章,我有三個不同圖案的小印章,小印章所給的獎勵也不同,印著“Good!”的印章表示1分,印著“Super!”的印章表示 3 分,印著“Love!”的印章則表示 5 分,學生們通過不同的作業(yè)和活動可以蓋不同的印章(印章蓋在學生的書上),標志他們得到了不同的分,我以一個月為周期,看每個月誰的積分最高,那么這名同學就是本班的“英語之星”,可以得到一份小紀念品,評選“英語之星”沒有名額限制,如果幾個人的分數(shù)一致,那么他們都是本月的“英語之星”。
通過英語一系列個性化作業(yè)和評價的實踐,小班化英語課堂的學生的主體地位得到了較好的體現(xiàn),最為明顯的變化是:
一是變壓力為動力。學生對英語個性化作業(yè)興趣濃,成功率高,心理負擔輕。
二是變低效為高效。英語作業(yè)針對性強,英語課業(yè)負擔適合于學生本人。而富有激勵性的評價機制,讓學生看得到成功,大大地增強了他們學習英語的自信心和主動性。
三是變被動為主動,學生不僅能從老師布置的英語作業(yè),來提高自己,而且能發(fā)展自己,進行有益的嘗試。本來很程序化的課堂在孩子們毫無芥蒂的回答討論中,鮮活起來,生動起來,同學們在平等、互助、融洽的氛圍中學習。當學生的理解出現(xiàn)偏差的時候,我沒有直接否定和指責,而是通過其他學生的評價來達到對知識的傳授和總結(jié)的目的,使之成為課堂教學的延伸和補充。
“教者有心,學者得益”。開放式、個性化、多元化的作業(yè)設(shè)計與評價,能較好地適應不同層次的學生,有效地激發(fā)他們學習英語的積極性,最大限度地拓展學習英語的空間,更好地解放學生的大腦、時間、空間,真正地體現(xiàn)學生的自主性,提高英語教學的有效性,為學生撐起一片自由翱翔的天空。
參考文獻:【1】黃遠振 ?《新課程英語教與學》 ?福建教育出版社 ?2019年
【2】胡春洞 ?《英語學學法》 ?廣西教育出版社 ? 199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