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信息技術的發(fā)展促使互聯網成為各行各業(yè)改革創(chuàng)新發(fā)展中必不可少的重要因素,對于教育事業(yè)亦是如此。文章以此為出發(fā)點,研討混合式學習的教育理論,探索混合式學習實現的有效方法和運用規(guī)律,從“互聯網+”視域下綜合分析高職院校教學改革現狀及改革發(fā)展趨勢,以期為高職教育教學改革與創(chuàng)新提供有益參考。
關鍵詞:“互聯網+”;高職院校;混合式教學模式
0 引言
混合式教學模式,就是建立在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基礎上,引入已有的、較成熟的、可支撐混合式學習的信息化平臺,形成線上線下聯動的教學行為,促使學生線上開展自主學習,教師線下引導翻轉課堂教學體系,從而提升課堂生機與活力,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與學習所需要掌握的知識。混合式教學模式的改革實踐,實際上就是高職院校圍繞現階段教學行為,構建有效課堂的一場教學變革互動,是基于教學需求而形成的積極教學實踐探索行為。
1 開展混合式教學模式的必要性
混合式教學模式,是一種借助信息技術將傳統(tǒng)學習和網絡學習優(yōu)勢結合的教學模式。在這一教學模式當中,教師所扮演的主要是引導、啟發(fā)、監(jiān)控教學過程的角色,而學生則需要在具備一定知識前提下,通過互聯網,運用和學習風格相匹配的設備、工具、技術、媒體和教材,根據自己的知識進度安排學習,完成對應的學習要求與學習活動,充分發(fā)揮自身作為個體在學習過程中的個性、自主、協(xié)同、探究與創(chuàng)新能力,以期通過學習獲得最佳的學習效果[1]。
開展混合式教學模式,對于高職院校而言,意義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首先,高職院校本身與普通高校存在一定的區(qū)別,學校除了設置普通??疲蠖噙€有“3+2”“4+0”“對口單招”等多種辦學類型,因此,在實際開展教學活動過程中,學生呈現出了相對多樣化的求學需求。傳統(tǒng)的教學形式僅能夠通過課堂展開教學行為,并不能夠同時滿足多種訴求,這就導致部分學生的學習活動與學習訴求之間存在一定的差距。而借助混合式教學模式的開展與改革,一方面對于學生來說,學習訴求得到更好的滿足。另一方面,對于高職院校來說,創(chuàng)設以信息技術為支撐的多元化互動教學環(huán)境,更有利于教學活動的深入分析與探究。
其次,建立在“互聯網+”視域下應用混合式教學模式,進一步擴大了教學資源與教學平臺,擴寬了教學途徑,提升了教學效果,對于學生來說,通過線上、線下的互動式教學行為,學習質量與實踐能力都得到了進一步的優(yōu)化與提升,整體教學過程呈現出開發(fā)式的教學姿態(tài),更利于課堂教學調研與質量提升,對于課堂教學有效性的拓展意義重大。
2 教學模式改革的實踐探索
2.1 教學平臺
目前,我國國內有很多普通高等院校、高職院校都開始參與在線開放課程的建設工作,一些綜合網校也聞風而動,逐漸在網絡線上課程當中占據主動地位,比較好的有“騰訊課堂”“網易云課堂”“學而思網?!钡?,還有K12在線班課,如“一起教育科技”“作業(yè)幫”“跟誰學”等,而這類大多針對中小學開展,但并不是說放棄了高等教育市場,對于高職院校來說,也包括“職教云”“中國大學”“學堂在線”等不同的學習平臺。
無論是哪一種線上教育平臺,良好的“網”“云”“端”都是高職院校開展互聯網混合式教學模式的前提條件。因此,高職院校在混合式教學模式改革的過程中,要提升校園內的信息技術及設備的質量,滿足學生的學習訴求,通過網絡課堂或智慧課堂的有效構建,選擇當下網絡中較為成熟的教學平臺或自主構建模擬課堂,實現優(yōu)質化教學行為[2]。
2.2 教學模式
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中,學生在學習過程中遇到不懂的問題,往往需要咨詢教師,而脫離了課堂這一載體后,學生就很難與教師之間形成聯系與互動,導致學生的問題被客觀留存,長此以往,學生得不到積極正面的教學反饋,就會喪失學習動力。而對于教師來說,僅僅依托于課堂本身開展教學活動,教師無法較好地把握學生的生源類型與學習情況。尤其是對于高職院校來說,學生除了要進行理論課程的學習,還要進行實踐學習行為,因此學生的學習時間被進一步壓縮,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顯然無法與當下的學習訴求相匹配。
混合式教學模式的開展,雖然較好地打破了傳統(tǒng)課堂區(qū)域性的限制,促使教師與學生線上線下都能夠有效地交流,教師擁有了更多接觸學生、了解學生的機會,能夠形成更具個性化的教學行為,但是整體上還是缺乏互動性。因此,在改革過程中,要進一步探尋混合式教學在以學習者為中心的教與學中的應用規(guī)律,結合基礎理論教學資源,優(yōu)化教學模式。如通過網絡教學平臺,設置對于學生自主學習記錄的監(jiān)督,通過后臺的統(tǒng)計數據,分析學生的學習進度,并實時進行網絡提醒,達到督促的效果。如果學生存在因為能力較差而影響學習進度的情況,教師則需要借助平臺,開展一對一的專項教學行為,如果是學習態(tài)度影響了學習進度,教師也可以通過手機、電腦等終端,進行扣分提醒,建立扣分制度,對于分數低于指定范圍的學生,進行懲戒措施,以此來提升學生的自主性與積極性。
具體實際應用中,教師可以結合網絡平臺,形成課前、課中、課后的多元教學指導模式[3]。如課前,在網絡線上平臺發(fā)布學習任務清單,給予學生一定的學習方向與指導性建議,通過課前測驗進行學情分析。在課中,根據線上平臺反饋的學習情況,在線下進行測驗、投票、游戲類教學方式,促使學生與自身進行教學活動,形成趣味性的知識探索,調動學生的學習熱情。在課后,教師通過網絡平臺,布置拓展作業(yè),并開設一對一授課行為,或推送一些與專業(yè)內容相關的信息、熱點問題、崗位職業(yè)技能知識等信息,提升學生綜合能力與素養(yǎng)。
2.3 教學評價
教學評價方面的改革,主要是通過進一步完善教學評價,獲取更加真實的教學信息反饋,從而調整教學過程,提升教學質量。在“互聯網+”視域下,混合式教學模式的教學評價行為,主要圍繞教學情境滿意度、資源豐富度、平臺使用率、學習程度、學習深度、學習體驗、交互行為、小組協(xié)作等因素展開,因素與因素之間又相互影響,形成聯動反應,因此教學評價的開展,要多因素、多視角、多層次地貫穿教學活動的始終,與日常教學行為同步進行,逐步形成教學活動中不可缺失的重要一環(huán),以期有效促進學習者個性和智慧學習能力的形成[4]。
具體實際應用中,教師教學評價的開展可以從線上線下兩個維度展開。線上維度中,主要由學生對教師展開教學評價,如對于教學情境滿意度、資源豐富度、平臺使用率、教學深度、教學中教師的行為與教學語言等進行評分,從而促使教師獲得反饋,調整教學行為,優(yōu)化與個性化教學過程。線下主要由教師對學生展開評價,如對學生學習程度、交互行為、小組協(xié)作的積極性等進行評價,以便幫助學生認識自我,更好地投入學習活動。
2.4 整合教學資源
在互聯網時代下實施混合式教學是有很多便利條件的,混合教學模式的開展對于提升教學效率有重要的幫助,能夠極大程度展現個性化教學,尊重學生發(fā)展的差異性。在高職院校中,學生的基礎各不相同,學習水平和能力等都有較大的差異。而混合式教學的開展給學生的學習提供了更多的空間,比如打造線上教學平臺,學生可以針對自己學得比較薄弱的部分不斷鞏固。將線上以及線下的課堂結合起來,既能凸顯學生學習的自主性,也能順利完成各種基礎知識的教學。
3 結語
綜上所述,時代在不斷進步發(fā)展,教育工作也隨之不斷發(fā)生變革與創(chuàng)新進步,對于高職院校而言,滿足時代需求是教育行業(yè)發(fā)展的根基,教育工作的開展要充分利用當下的教學條件,結合社會環(huán)境,形成高質量教學活動,從而全面實現對于學生個體能力與素養(yǎng)的提升。
Practical study on the reform of blended teaching mode in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Internet +”
Song Zhaoliang
(Yiyang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College, Yiyang 413000, China)
Abstract:With the development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the Internet has become an indispensable factor in the reform and innovation of all walks of life, as well as for education. Based on this, 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theory of blended learning, explores the effective methods and rules of the implementation of blended learning, and analyzes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eaching reform and the trend of reform and development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Internet +”, so as to provide useful reference for the reform and innovation of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
Key words:“Internet +”;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blended teaching mode
[參考文獻]
[1]蒲凌,張志宇.互聯網混合教學模式下的教學評價體系構建實踐探究[J].現代營銷(經營版),2019(1):236.
[2]林藝,汪刃.“互聯網”視野下高職院校教學管理模式改革研究[J].科學咨詢,2019(9):73-74.
[3]俎云霄,李巍海,尹霄麗,等.基于“互聯網+”的混合教學模式研究與實踐[J].電氣電子教學學報,2019(4):107-110.
[4]李彬彬.“互聯網+”高職教育實踐教學模式改革研究[J].當代教育實踐與教學研究,2019(1):22-23.
基金項目:益陽市哲學社會科學研究一般項目;項目名稱:互聯網+視域下高職混合式教學模式改革的實踐研究;項目編號:2020YS032。
作者簡介:宋召良(1981— ),女,湖南寧鄉(xiāng)人,講師,本科;研究方向:計算機技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