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海濤
【摘 要】本文基于“思維發(fā)展與提升”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論述在高中語文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思辨能力提升思維品質的措施:深讀課文,提升思維的深刻性;解讀群文,提升思維的敏捷性;審視生活,提升思維的批判性;動態(tài)思考,提升思維的靈活性;創(chuàng)新表達,提升思維的獨創(chuàng)性。
【關鍵詞】語文核心素養(yǎng) 思辨能力 思維品質 深刻性? 批判性 獨創(chuàng)性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21)18-0073-02
《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2017年版)》高度重視思維方法的探尋與思維品質的提升,明確提出“思維發(fā)展與提升”是語文學科核心素養(yǎng)之一。思維方法是手段,思維品質提升是目的。為培養(yǎng)學生思維發(fā)展與提升的核心素養(yǎng),《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2017年版)》對課程內容部分設計了相關學習任務群,如學習任務群6“思辨性閱讀與表達”,明確指向了思維發(fā)展與提升的課程目標。本文從培養(yǎng)思辨能力著手,探索在問題的分析和解決中讓學生認識思辨,領悟思辨,逐步培養(yǎng)學生運用思辨思維獨立分析和解決學習與生活中的問題,促使其深刻性、敏捷性、靈活性、批判性、獨創(chuàng)性等品質的提升。
一、深讀課文,提升思維的深刻性
葉圣陶先生說:“教材無非是一個例子。”肯定了教材“例子”地位?!镀胀ǜ咧姓Z文課程標準(2017年版)》指出:教材中的選文應具有典范性和時代性,文質兼美。這肯定了“例子”的典范性。因此,語文教師應該最大化地開發(fā)教材資源,深挖教材的內涵,引導學生運用思辨思維,從整體的角度全面思考,對結果進行質疑思考,多問幾個“為什么”,多角度分析教材,深讀教材內容。
比如,《燭之武退秦師》中關于燭之武形象的把握,經典解讀認為:燭之武在國家危亡之時,能捐棄前嫌,舍小我為大我,對秦伯動之以情,曉之以理,他通過冷靜地分析和杰出的口才,力挽狂瀾,說退秦師,充分展示了卓越的外交才能,為我們樹立了一個大義、大智、大勇、大為的理想儒家士大夫形象。在以往的教學中,語文教師的常規(guī)操作是:在解讀課文時,參照教參,結合教者感悟,聯(lián)系社會現(xiàn)象,做一些適當?shù)难由焱卣?,卻忽略了對教材內涵的深挖細究,這樣的處理教材的方式,不僅造成優(yōu)秀教材資源的浪費,而且還會讓師生養(yǎng)成惰性思維,與思維品質提升的教學目標相去甚遠。思辨思維對我們解讀經典課文給出了新的指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運用思辨思維深讀課文,就要從整體的角度全面思考,對結果多問幾個“為什么”。從燭之武的一生來看,我們不禁要問:為什么有如此才能的燭之武未能早被重用呢?一句“臣之壯也,猶不如人”道不盡的是他對往日的心酸和英雄遲暮,壯志難酬的無奈。這里“猶不如人”的“人”指的又是哪些人呢?我們的腦海里一定會浮現(xiàn)出“佚之狐”這個名字。佚之狐說:“若使燭之武見秦君,師必退?!眹y當頭,尋人濟困,君王面前,斷言“師必退”,佚之狐對燭之武的才能應該是充分了解的,更是早就熟知。那為什么他不早向國君舉薦賢才呢?偏偏在國家危難之時,紓困無人之際,才把燭之武推到臺前,緊急“救場”呢?可見,佚之狐伯樂美名的背后隱匿著自己的如意算盤。學生通過理性的思辨方法分析,可以更透徹地明白佚之狐的“工于心計”。如此分析,燭之武人物形象就在思辨中深化,在對比中立體、鮮活起來。
因此,語文教師要從“教教材”轉變?yōu)椤坝媒滩慕獭?,重視教材的示范作用,深挖教材的內涵和價值,擴大教材的影響,拓寬思維路徑,引導學生運用思辨思維的方法深讀教材,學會舉一反三、觸類旁通,自覺建構思維體系,主動運用思辨方法,自主提升思維品質。
二、解讀群文,提升思維的敏捷性
近年來,“群文閱讀”的概念也在不斷發(fā)展中,綜合分析現(xiàn)有資料可以得出如下認識:“群文閱讀”是教師有意識地針對一個議題選擇群文,學生自主閱讀,在閱讀中自主建構群文價值,教師關注學生的閱讀數(shù)量和速度,指導學生同中求異、異中求同,旨在培養(yǎng)學生分析、歸納與概括的能力,提升閱讀力和思考力??梢哉f,思辨能力貫穿群文閱讀過程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教師圍繞同一議題,在辨析中遴選文本;學生閱讀群文,多角度富有個性地解讀文本,并對閱讀所得進行思辨分析、綜合判斷、求同求異,訓練學生思維的敏捷性。
在信息化時代,人們每天要接觸大量的信息,蕪雜的信息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便利的同時,也產生了信息過剩的問題,海量信息撲面而來,對人們的信息處理能力是一個很大的考驗,運用思辨思維對信息的“批處理”將使人們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信息量大帶來的困擾。比如,筆者研究發(fā)現(xiàn),高中階段的學生情感迅速增強,出現(xiàn)兩性愛情的萌芽,但受認知水平和知識經驗的局限,其情感具有一定的狹隘性和膚淺性。針對這些情感情緒特點,筆者設計了關于婚戀議題的群文閱讀教學。引導學生閱讀群文《氓》《孔雀東南飛》《致橡樹》《邊城》(節(jié)選)等,讓學生在閱讀中分析四位女性文學形象在婚戀中的不同表現(xiàn)及遭遇,同中求異,異中求同。引入時代背景,在具體時代情境中把握人物性格,形成對人物的建議;結合當代思考,在新的價值框架、法律法規(guī)、社會共識背景下,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廓清婚戀認識的層層迷霧,一定程度上厘清婚戀錯綜復雜的情感關系,從經典文學作品中汲取生活智慧的養(yǎng)料,直指學生思維的敏捷性進行訓練。
語言是思維的外殼,學生對群文的語言處理,實質是對群文的思維進行整合,思辨思維不僅給學生閱讀群文提供了理論抓手,更促使學生高階思維的發(fā)展。
三、審視生活,提升思維的批判性
《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2017年版)》對學業(yè)水平考試與高考命題提出了建議,指出考試、測評題目應以具體的情境為載體,其中社會生活情境指向校內外具體的社會生活,強調學生在具體的生活場域中開展語文實踐活動??梢姡P注社會、關心生活、審視生活是學生為未來進入社會做各種模擬演練和知識技能情感思想等必要準備。思辨思維為學生審視生活提供了思維角度,可使學生對蕪雜紛亂的社會現(xiàn)象進行辨別分析,促進其思維的批判性發(fā)展,提升思維品質。
以筆者的一堂公開課為例,為引導學生審視生活,訓練思辨能力,筆者選取新鮮有熱度、爭議有啟發(fā)的社會現(xiàn)象訓練學生的思維。
時代楷模張桂梅校長在一檔電視訪談節(jié)目中直言反對當全職太太,引發(fā)社會熱議。
問:你們女生大學畢業(yè)后會選擇當全職太太嗎?你們男生大學畢業(yè)后會選擇當全職“煮夫”嗎?請談談你的思考和認識。理由是什么?
筆者提示學生自主運用對立統(tǒng)一、原因結果和發(fā)展的眼光三種思辨角度審視材料,從女性自身、兒童發(fā)展、家庭和社會等多個角度觀察生活,剖析出現(xiàn)全職太太背后的原因;推測做全職太太給女性自身成長和保障帶來的不確定因素,以及對女性群體在社會中的整體地位和發(fā)展前景的不利影響;預測未來,隨著人工智能時代的來臨,有相當一部分工作由智能機器人替代,或許將需要更多職場人士回歸家庭,只是我們不能用定式思維認為那一定是女性,應該用男女平等的觀念來看,也可以是男性“家庭煮夫”。這是一個誰更適合的問題,而不是哪種性別更適合的問題。通過綜合運用多種思辨思維方法對生活的審視,學生對生活的認知有了更多抓手,有了更多自信。對生活現(xiàn)象多一分思辨思維,就對生活真諦就多一分認知理解,批判性思維品質也會隨之提升。
四、動態(tài)思考,提升思維的靈活性
動態(tài)思考思辨能力要求我們要用運動的、發(fā)展的眼光看待事物、分析事物,根據(jù)事物時時運動的新特性來采取相應的方法,靈活地處理問題。在教學中,筆者發(fā)現(xiàn)學生常常受慣性思維的影響,對文章進行刻板解讀。在古詩文學習中,通過分解詩歌中的典故來理解和把握詩歌感情是很常見的讀詩方法。然而,學生往往會根據(jù)教師講過的詩歌中的典故作用,生搬硬套到新的詩歌中。例如,在學習杜甫詩歌《蜀相》中諸葛亮典故的作用時,可以發(fā)現(xiàn)《蜀相》中頸聯(lián)“三顧頻煩天下計,兩朝開濟老臣心”重在強調諸葛武侯的過人才智和豐功偉績,尾聯(lián)“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重在強調諸葛丞相的壯志未酬和給后人帶來的唏噓嘆惋。通過對比兩聯(lián)詩意,結合杜甫此時境況,學生可以得出此處杜甫使用諸葛亮典故意在抒發(fā)自己與諸葛丞相“同是天涯淪落人”的功業(yè)未成悲慨。杜甫的詩歌《隔夜》中同樣也引入了諸葛亮的典故,學生有了前面的學習經驗,就不加思考認為同樣抒發(fā)了壯志未酬的感情,然而,事實并非如此?!陡粢埂分形猜?lián)“臥龍躍馬終黃土,人事音書漫寂寥”,表達的是古今蓋世英雄,一生爭名奪利,異??鄲?,卻難免終成黃土,化為歷史塵埃,人生在世何必徒增煩惱,抒發(fā)了詩人面對不如意的人生無能為力的苦澀和無可奈何的超然。
可見,同是杜甫詩歌,同是諸葛亮典故,在不同的詩歌中含義不同。在解讀類似的文學作品時,要動態(tài)思考,具體問題具體分析,不能“套板反應”,在差異化的語境中,靈活分析文本,靈活運用知識,有意識地提高思維的靈活性。
五、創(chuàng)新表達,提升思維的獨創(chuàng)性
創(chuàng)造性思維表現(xiàn)為兩個方面。一是從無到有,表現(xiàn)為創(chuàng)建新理論,提出新方案,發(fā)明新技術等;二是從有到優(yōu),表現(xiàn)為對已有知識進行新的分解與組合,實現(xiàn)新功能。思維的獨創(chuàng)性表現(xiàn)為學生能獨立地提出問題與解決問題,不盲從。具有思維的獨立性,關鍵在于培養(yǎng)學生獨立處理問題的能力。給學生創(chuàng)造獨立處理問題的機會,使學生積累、實踐、內化獨立處理問題的思維經驗。
寫作是鍛煉學生思維獨創(chuàng)性的有效方法之一,尤其是議論文寫作。在議論中思辨,在思辨中表達。追求實現(xiàn)思維的獨創(chuàng)性,創(chuàng)作中獨創(chuàng)性的要求古已有之。蘇軾說“文章最忌隨人后”,俗話說“文以意為先”,擺出立意,立見高下。思維的獨創(chuàng)性與思維的深刻性是密不可分的,應透過現(xiàn)象抓住本質,歸納蕪雜現(xiàn)象,發(fā)現(xiàn)事物規(guī)律,超越歷史輪回,發(fā)現(xiàn)歷史共性與時代趨勢。在思辨中堅定方向,持續(xù)鉆研,堅持己見,抵住非議,排除雜論,獨創(chuàng)性也就水到渠成了。
培養(yǎng)學生的思辨能力,應堅持聽、說、讀、寫、思五位一體,創(chuàng)設由校內到校外、由簡單到復雜的情境任務,讓學生在語文實踐活動中提高思辨能力,實現(xiàn)思維品質的提升。
【參考文獻】
[1]李華.《燭之武退秦師》三辨[J].語文教學與研究·上半月刊,2019(12).
(責編 李 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