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來,產出導向法教學理論逐漸受到大學外語教師的重視。本文以產出導向法為理論依據,對大學英語讀寫教學現狀進行分析,提出了提升大學英語讀寫教學效果的策略,旨在提高教學效果,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使其通過大學階段的英語學習,能夠使用英語解決實際問題,形成良好的英語讀寫興趣,樹立終身學習的理念。
【關鍵詞】產出導向法;大學英語;讀寫結合;教學設計
【作者簡介】趙婷婷(1987.08.05-),女,漢族,山東泰安人 ,中國礦業(yè)大學外國語言文化學院,講師,碩士,研究方向: 大學英語教學、英美文學。
【基金項目】本文系中國礦業(yè)大學教學研究一般項目“基于‘產出導向法的大學英語讀譯寫結合教學模式探究”(項目編號:2020YB54)。
引言
產出導向法是由“輸出驅動假設”發(fā)展而來,是一種更具中國特色的教學理論,主要針對中高級外語學習者。在產出導向法視域下對當前大學英語教學現狀進行深入分析,可以發(fā)現大學英語讀寫教學中尚存在學生學習興趣不足、語言應用能力不佳等問題,需要教師科學設計教學活動,幫助學生高效參與英語讀寫訓練,在學習過程中得到綜合素養(yǎng)的提升。
一、產出導向法的內涵分析
通過對產出導向法進行深入研究,可以發(fā)現,這種教學理念強調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重視產出過程在語言學習過程中的實際應用,對提升大學英語聽說教學的有效性具有重要幫助。產出導向法倡導“學習中心說”“學用一體說”以及“全人教育說”?!皩W習中心說”強調教師既要引導學生參與學習過程,又要注重提升自身的引導作用,且教學活動的設計要服務于有效學習的開展,即在教學準備階段,首先關注學生能夠學習到哪些內容?!皩W用一體說”強調輸入性學習和輸出性練習,注重學與用的無縫結合,讓學生能夠及時將所學知識應用于實際交流,用外語完成產出。“全人教育說”強調外語教學活動不僅要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能力,還要使其得到思辨能力、文化品格、學習能力、交際能力等多方面的提升。產出導向法的教學流程涵蓋驅動、促成以及評價三個階段,在開展大學英語讀寫教學設計的過程中,教師需要根據產出導向法各個階段的要求設計教學步驟,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欲望,為其提供所需學習材料,幫助其獲取語言知識,并通過適當的評價提升其外語學習的產出。
二、產出導向法視域下提升大學英語讀寫教學效果的策略
1.根據專業(yè)設計讀寫目標。通過對大學英語教學現狀進行分析可知,很多英語教師在設計教學目標時,過分注重教材內容,以此為依據設計每一課的教學目標,引導學生在閱讀課文的過程中積累詞匯、短語和句式,并要求其根據教材完成相應寫作練習。這種目標設計方式,“違背了”產出導向法中“學習中心說”的理念,且教材中的課文與寫作練習與實際生活關聯較小,學生很難在課堂中進行有效學習,無法形成運用英語思維接收信息并表達自己想法的意識。為解決這個問題,教師可以結合授課班級的專業(yè)設計教學目標,以培養(yǎng)學生的日常交際能力和專業(yè)素養(yǎng)為主要目標,在此基礎上對教材進行二次開發(fā),除講解教材中有利于日常交際的語言知識點外,挖掘教材中與授課班級專業(yè)知識相關的課文進行深入講解,在適當的情況下合理補充教材外的文章。通過這種方式,可以有效提升大學英語讀寫教學的效果,有利于在明確產出目標的基礎上優(yōu)化教學流程和教學內容的設計。
2.采用讀寫結合教學形式。在傳統的大學英語讀寫課堂中,教師更注重幫助學生積累語言知識,這種教學方法雖然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豐富其知識儲備,但很難培養(yǎng)其思維品質、合作意識、交際能力等。教師可以通過深入研究產出導向法的內涵,采用讀寫結合的教學活動形式,幫助學生在豐富知識儲備的同時提升綜合素養(yǎng),實現新知探究與實際應用相結合的目標。例如,教師可以以小組合作的形式引導學生對課文進行深入解讀,并設計讀后續(xù)寫、文章縮寫、記錄讀后感想等環(huán)節(jié),要求每個小組上交一份作品。為在有限的課堂時間內完成教師布置的讀寫任務,各小組需要合理分工,各個成員分別負責課文新詞查找、寫作思路匯總等工作,積極討論文章內容,主動表達自己的想法。在這個過程中,不僅可以通過自學課文完成“輸入”的過程,通過歸納文章主要內容完成“產出”,還可以通過積極與同伴合作來提升交際能力,并優(yōu)化學習效果,學習到更多自主探究的方法和策略。此外,教師還可以在課堂教學過程中對學生的作文進行點評和講解,指出其中的創(chuàng)新點和錯誤的表達方法等。在閱讀同學作品的過程中,學生可以積累到更多寫作經驗,并強化認真完成每一次寫作練習的意識。
3.激發(fā)參與讀寫練習的興趣。根據產出導向法,在設計驅動環(huán)節(jié)時,教師需要幫助學生在讀寫過程中意識到自己語言能力的不足,產生探索新知識的欲望,形成“饑餓狀態(tài)”。這就要求教師做到充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其能夠產生深入了解新文章的積極性。為實現這個目標,在開展讀寫教學前,教師可以結合實際情況,錄制或下載微課視頻與學生分享,讓其根據微課視頻完成對課文的預習。在視頻中,可以引入具有交際性或專業(yè)性的情境,并請學生完成具有一定難度的讀寫任務,以此幫助其意識到自己知識儲備的欠缺,使其產生深入探究的熱情。同時,教師還可以充分利用課前導入環(huán)節(jié),對其探究成果進行檢查,幫助其找出自主探究過程中的不足之處,進而引導其主動參與到課堂教學環(huán)節(jié)中,在教師的引導下,豐富知識儲備,完善自主探究的成果。此外,在講解文章前,教師可以以文章的形式分享自己對課文的理解,在此基礎上講解課文,學生可以根據教師的文章對課文進行解讀,并根據自己的理解對教師的觀點進行思考,以此強化其閱讀效果和寫作意識。
4.豐富課堂內外讀寫資源。想要更好地幫助學生滿足學習需求,教師需要積極引入課內外讀寫資源,以此幫助其獲取更多輸入平臺和產出練習。一方面,在講解課文時,教師可以分享更多與課文相關的英文閱讀材料,如同主題的文章、作者的生平簡介、文章的寫作背景等,以此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課文的主題,并積累更多的語言知識。而在完成課文解讀后,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對文章內容進行分析,布置寫作任務,并讓學生在寫作前講解自己的想法,從而為其他學生提供寫作思路。另一方面,教師還可以定期分享時事熱點、各專業(yè)最新消息等英文文章,引導學生進行閱讀并完成寫作任務。通過這種方式,可以有效實現豐富課內外讀寫資源的目標,并幫助學生獲取更多與生活和專業(yè)相關的知識,使其得到綜合素養(yǎng)的提升。
5.創(chuàng)新課堂教學評價機制。根據產出導向法教學理論,在大學英語讀寫課堂中,教師需要積極對學生的學習過程和效果進行科學點評,以此幫助學生了解自己學習過程中的收獲和不足。為保持課堂教學評價的有效性,教師需要對點評機制進行創(chuàng)新。首先,教師可以組織自評環(huán)節(jié),請學生分析讀寫過程中的收獲和不足,通過這種方式可以強化其主動參與知識探究活動的積極性。其次,教師可以組織開展生生互評。學生之間相互點評的過程中,學生對同學的學習方法、寫作思路等進行分析,找出其中值得學習的部分,應用于自身學習過程中,并指出同學學習過程中存在的問題,幫助其進行調整。最后,教師可以根據學生基礎進行點評。每一名學生的英語基礎都有所差異,因此,在對學生進行點評的過程中,教師需要對其語言基礎和學習興趣進行分析,為其設計符合自身實際的讀寫練習目標,并以此為依據對其進行點評。
6.豐富校園英語讀寫活動。通常來說,非英語專業(yè)的學生很少在英語課堂外主動探究英語知識為強化讀寫教學的有效性,使學生能夠將所學知識應用于實踐過程中,教師可以組織豐富的校園讀寫活動,如開展征文活動,請學生根據主題或特定案例表達自己的想法,提升思辨能力;組織英語角,請學生分享近期的讀寫經驗,以此提升其讀寫練習的積極性。為提升活動組織效果,教師要注意對活動的全過程進行宣傳,如在授課過程中講解活動的意義、價值以參與方法,并選擇符合大學生喜好的活動主題,以此強化其對活動的了解和參與活動的動力。需要注意的是,課外讀寫活動必須具有一定的趣味性和多樣性,只有這樣才能保持校園活動的新鮮感,保護學生長期參與校園讀寫活動的積極性。
7.強化師生課后交流意識。學生可以通過與教師的溝通交流解決自己的困惑,并了解到更多語言運用方面的知識,提升學習的有效性。然而,通常大學階段的學生很少會在課后與教師開展交流。為解決這個問題,教師必須強化其在課后與教師開展深入交流的意識。一方面,教師可以成立微信群組,學生在群組內隨時向教師進行提問,為學生提供與教師交流的平臺。而教師除答疑解惑外,還可以定期在群組內分享值得摘錄的英語句子、值得閱讀的英語文章,并對這些內容進行解讀,以此提升學生的讀寫能力,并強化其在群組內表達自己想法的意識。另一方面,教師需要注意拉近師生關系。大學生與教師交流積極性不高的主要原因是師生距離感過強,與中小學教師不同,大學教師很少會主動開展學術以外的師生交流活動,導致師生之間了解不足,學生很難主動在課后詢問英語知識。因此,教師可以通過與學生開展對話,了解其學習、生活近況,并分享自己生活中的趣事,以此拉近師生距離。
結語
綜上所述,與“輸出”相比,產出導向法不僅關注學習的結果,還強調學習的過程,認為結果是學生開展學習活動的內驅力,“輸出”既是學習的落腳點,又是學習的出發(fā)點。大學英語教師應該積極探索產出導向法的內涵,根據產出導向法的理念開展教學設計,在教學全過程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使其能在大學階段的英語學習過程中得到學習能力、思維品質、思想情感等多方面的提升。
參考文獻:
[1]劉鵬.SPOC+大學英語新聞翻轉課堂教學模式研究[J].現代交際,2020(24):7-9.
[2]崔秋香.大學英語在線學習效果影響因素分析[J].海外英語,2020 (23):105-106,108.
[3]王林海,趙覓,楊雯雯.CDIO理念下的大學英語口語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實證研究[J].外語電化教學,2018(2):72-77.
[4]李瑞玉.情境教學法在大學英語教學中的應用探究[J].長春大學學報,2019(12):118-120.
[5]胡芳毅,王宏軍.從“任務鏈”到“生態(tài)圈”:大學英語教學的生態(tài)建構[J].外語教學,2019(2):76-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