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正昌
◆摘? 要:自從新課程改革開始實施,初中語文教學的方式就進行了一定的改善。語文作為培養(yǎng)學生全面發(fā)展的重要學科,對學生的成長起著重要作用,尤其對于初中階段的孩子來說,學好初中語文能夠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而在新課程改革之后,初中語文教師也開始實施符合學生特點的教學方法,差異教學法就是其中之一,這種教學方法不僅符合學生的年齡特點和個性差異,而且還符合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的教育目標。
◆關(guān)鍵詞:初中語文教學;差異教學法;運用
語文作為覆蓋面最為廣泛的學科,可以讓學生運用語言訴說人生,也可以讓學生感受到傳統(tǒng)文化的魅力。在傳統(tǒng)的語文教學過程中,學生雖然理解一些傳統(tǒng)文化知識和一些作家內(nèi)涵,可因為語文教師的教學方式比較陳舊,使得很多學生在語文課堂當中無法獲取語文所能帶來的趣味。為了對語文課堂進行改革,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開始在課堂上實施差異教學法。
一、運用差異教學法在初中語文教學當中的意義
差異教學法的出現(xiàn),不僅能夠解決當前語文課堂出現(xiàn)的問題,還能夠立足于學生之間的差異,布置可以使每個學生都能夠得到滿足的教學任務,以此來促進每個學生學習的需要。實施差異教學法,符合當前以學生為主體的教育理念。這種教學方法能夠讓每個學生都受到相對應的照顧,并且立足于學生的學習水平,設置與學生需求相等的教學目標、教學內(nèi)容以及教學任務。在當前的初中語文課堂當中,學生之間的個體差異較大,有的學生自身的語文基礎(chǔ)就比較好,且本身就對語文課堂充滿興趣,所以,這樣的學生可以輕易完成教師布置的課前預習任務以及課后復習任務。而有的學生的語文基礎(chǔ)很差,可能連最基本的古文詞匯或者語法都沒能掌握,而且這樣的學生學習態(tài)度也比較差,學習到的語文知識也就比較少。這就導致學生之間的差異愈演愈烈。在這樣的基礎(chǔ)上,在初中語文教學當中運用差異教學法就有了其必要性。
(一)有助于促使學生進行自主學習
差異教學法會根據(jù)學生的個體學習能力,設置出符合學生需求的層次性教學方案。統(tǒng)一化的知識教授對于學習能力差的學生來說,比較復雜。但對于學習能力好的學生來說,卻又相對簡單。這樣就導致兩者都無法收獲到相對應的語文知識內(nèi)容。而差異教學法可以解決這樣的問題,使學生分層次學習相對應的知識內(nèi)容。所以學生可以在符合自身學習水平的知識當中,學習到更多的語文知識,促使學生能夠自主進行學習。
(二)有助于增強學生之間的合作交流
差異教學法中有著許多多元化的教學方案。各個層次的學生都能夠通過差異教學法說出自己的見解和問題。而學生可以在實施差異教學法的基礎(chǔ)上,進行溝通和交流,并提高學生與學生之間的合作能力。教師也能在互動的過程中,加強對學生的認識。
二、在初中語文教學當中探究差異教學法的運用策略
(一)基于學生的學習成果,分析學生的差異性
在初中語文課堂當中,各個學生對于語文知識的接受能力和認知能力不同,所以學生對于知識的鞏固能力以及拓展能力也不盡相同。而在學生能力與水平不同的基礎(chǔ)上,可以透過學生的學習成果看到學生之間的差異性。
以部編版九年級上冊第十二課《湖心亭看雪》為例。教師可以在上完這堂課之后,讓學生做一套關(guān)于《湖心亭看雪》的知識試卷,測試學生們的學習水平。之后,教師可以結(jié)合學生們對于《湖心亭看雪》的掌握程度,分析學生之間的差異性。比如有的學生只掌握了“余挐一小舟,擁毳衣爐火”當中的挐和毳這樣的難字。而有的學生已經(jīng)掌握了湖心亭看雪作者所展現(xiàn)出的孤獨寂寞的心境。之后教師就可以根據(jù)學生的差異性,進行相對應的分層。
(二)根據(jù)學生的學習水平,制定階段性教學任務
教師在看清學生各自的學習水平之后,就要設置階段性的教學任務。教師更需要做的就是尊重學生之間的差異,并根據(jù)學生的學習水平,設置相對應的教學任務使其符合每個學生個體的需求。
以部編版九年級上冊第十一課《醉翁亭記》為例,教師可以在看清學生的學習水平之后,制定階段性的教學任務。比如對應那些基礎(chǔ)較差的學生,教師就可以讓學生對《醉翁亭記》的難字難詞以及難句進行理解,并且在理解之后背誦全文。而對應那些基礎(chǔ)較好的學生,教師就可以讓學生拓展自己的知識內(nèi)容,學習更多與《醉翁亭記》相似的課外文言文。
(三)布置層次性教學目標,提高學生的合作能力
互動交流合作作為語文教學當中相當重要的一部分內(nèi)容。語文教師需要結(jié)合層次性的教學目標,在學生進行合作探究的時候,分層讓其對問題進行解答。教師在提出問題的時候,要更有層次性,讓學生能夠在溝通交流的過程中提高自己的學習能力以及合作能力,促進學生的語言學習和文學學習得到進一步發(fā)展。
以部編版七年級下冊第三單元第九課《阿長與<山海經(jīng)>》為例,語文教師就可以在導入課程的時候,介紹《從百草園與三味書屋》中的阿長,然后與本課中的阿長進行對比。之后,讓學生通讀全文,先分清課文的段落,然后分析阿長到底是什么樣的人?為什么要這樣評價阿長呢?教師可以讓學生進行合作探究,小組可以分為兩人一組,也可以六人一組,其中要有三個層級,并在交流的過程中,需要高層級的學生幫助低層級的學生解答問題,高層級的學生則可以和高層級的學生之間深化問題,然后和教師討論其結(jié)果,繼而提高學生與教師之間的合作交流能力。
三、結(jié)束語
綜上所述,差異教學法能夠適應當前的教學背景,也比較符合當前學生們的學習需求。而教師可以根據(jù)差異教學法,分析學生之間的差異,制定階段性的教學任務,繼而提高學生的語文學習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
參考文獻
[1]崔紅霞.初中語文教學中差異教學法的運用探析[J].新課程,2020(37):69.
[2]申永平.初中語文教學中差異教學法的運用探析[J].家長,2020(21):94+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