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飛鳳
◆摘? 要:《綱要》中指出:“要培養(yǎng)幼兒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庇變荷钭岳砟芰Φ酿B(yǎng)成,有利于培養(yǎng)幼兒的自信心、責任感和自己處理問題的能力,對他們今后的生活也會產生深遠的影響。疊衣服是小班孩子最應具備的生活技能,教師有目的、有計劃地對他們進行疊衣服這一生活自理能力的培養(yǎng),不僅能有效地促進幼兒肌肉的發(fā)育和完善,還能促進他們動作的協(xié)調發(fā)展。
◆關鍵詞:小班幼兒;疊衣服;自理能力
小班開學兩個多月后,天氣漸涼,孩子們穿的衣服越來越多,我們要求孩子在戶外活動后、午睡前將自己脫下的衣服疊整齊。有一次午睡前,樂樂和沐沐兩人頭靠在一起趴在床邊,面前放著樂樂的外套,只見樂樂把衣服的兩個袖子放在前面,將衣服團在一起,沐沐說:“不對不對,我會疊!”沐沐把衣服拽到自己跟前,把帽子疊到前面,把衣角向上拉,然后把兩個衣袖放在外面,結果又散開了,樂樂說:“不是這樣疊的。”剛要把衣服拿回來,沐沐把衣服按住說:“我真的會疊!”兩個人投入地爭執(zhí)著……
著名教育家陳鶴琴先生提出:“凡是兒童自己能做的,應當讓他們自己做?!弊院⒆尤雸@以來,我們將習慣的養(yǎng)成教育滲透在一日生活中,倡導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使孩子們能夠積極地感知、體驗、表達和創(chuàng)造,在生活中學習自我服務和自我管理。本學期我們重點從以下幾個方面引導幼兒學習疊衣服,從而不斷提高他們的生活自理能力。
一、區(qū)域活動,鍛煉幼兒的動手能力
小班孩子動手能力、手眼協(xié)調能力的發(fā)展還不夠完善。同時,因年齡和生活環(huán)境不同,自理能力存在個體差異,整理衣服的經驗各不相同。為更好地開展該活動,我們持續(xù)認真觀察幼兒疊衣服能力發(fā)展現(xiàn)狀;有的幼兒脫去外套,扔的東一件西一件;有的專注于玩衣服上的飾品;有的則把衣服塞成一團;有的只會求救;還有的干脆一動不動地坐在床上等待老師包辦;有的幼兒則能較順利、甚至熟練地疊衣服……針對上述情況,我們開設了各區(qū)域,主要鍛煉幼兒的動手能力。
(一)生活區(qū)的創(chuàng)設
生活區(qū)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區(qū)域,可以鍛煉幼兒的操作能力和手眼協(xié)調能力。蒙臺梭利認為:“動作訓練可以培養(yǎng)幼兒自我管理能力,培養(yǎng)其責任感和良好的生活習慣,代替、限制動作技能的發(fā)展不利于獨立性和自我管理能力的培養(yǎng)。”因此,我們在生活區(qū)為幼兒創(chuàng)設真實、寬松、民主的生活場景,再現(xiàn)幼兒尋常生活的環(huán)境:放置了沙發(fā)、靠墊、電話;擺出小床、桌子;投放了像舀、倒、抓、夾、串等活動的材料,如:勺子和花生米、豆子、盤扣、衣服、系鞋帶等,期待幼兒鍛煉手部精細動作,不斷提高動手嘗試疊放衣服。在玩區(qū)域游戲時,可可來到了生活區(qū)的衣柜旁把衣服理平平鋪在床上,后身向上放置,把右邊的袖子向上折疊用手壓平,左邊袖子放在上面,又把衣服拆開,用手試圖扣紐扣,扣了一會兒扣不上,說:“老師,我不會扣扣子?!痹谖业膸椭掳鸭~扣扣好后,她把兩只袖子放在前面,把底邊對折,用手撫平,衣服疊好了。
(二)閱讀區(qū)的投放
《綱要》中指出:“要盡量創(chuàng)造條件讓幼兒實際參加探究活動,使他們感受探究的過程和方法?!痹陂喿x區(qū)我們增添了一些關于生活主題的繪本,例如:很多孩子不會自己穿衣服,他們認為這是一件很難的事情。針對這一現(xiàn)象,通過繪本《我會穿衣服》,孩子們在閱讀區(qū)自主扮演鴨媽媽、小鴨和小布熊一起做游戲,小雨當鴨媽媽,她拿了一個小布熊給小鴨圖圖示范:“首先我們要把衣服的方向擺正,然后把胳膊伸到袖子里面去,最后扣眼和扣子對齊并一個一個扣上口子?!睅讉€人邊看邊嘀咕,大宇說:“老師,我也看會了,我來試試吧!”樂樂也跟著說:“這個很簡單,我早就學會了,你們看我穿的對不對?”孩子們交流著、嘗試著,無意間他們學會了穿衣服的好方法。
一日生活中,幼兒與真實的游戲材料互動,真實地參加力所能及的自我服務,而不僅僅只是做些象征性、游戲性的模仿活動。整個過程中,幼兒利用游戲材料、繪本資源、同伴群體資源等持續(xù)探究疊衣服、穿衣服的方法,體驗了生活自助自理的樂趣。
二、兒歌游戲,激發(fā)幼兒學習疊衣服的興趣
(一)兒歌的介入
根據小班幼兒特有的年齡特點,我們選擇了具有形象化、富有童趣的兒歌來激發(fā)幼兒的學習興趣。如:在小班社會《我會疊衣服》的活動中,我先將兒歌<疊衣服>:“小衣服 放放好,我來把你疊疊好。左右小門關一關,兩只小手抱一抱。我們一起彎彎腰,我的衣服疊疊好”這些內容以圖文結合的形式教授給孩子,孩子們的興趣都很高。小貝邊疊邊說:“老師,我會疊衣服啦!”沐沐興奮地說:“我不僅會念兒歌,我還會用正確的方法疊衣服呢!”對于小班的孩子來說,生動有趣的兒歌容易被孩子們所吸引和接受,極大地激發(fā)了他們的興趣,孩子們的動手能力也得到了鍛煉。疊衣服是孩子們每天重復的工作,所以養(yǎng)成習慣需要孩子們始終如一的毅力。
(二)娃娃家的互動
游戲是培養(yǎng)孩子照顧自己能力的好方法,我們將一些枯燥乏味的自理活動內容融入于游戲之中,從而進一步提高幼兒對學習疊衣服的興趣。娃娃家是孩子們的游樂場,我們在娃娃家投放了首飾、鍋碗等材料,還拿掉了生活區(qū)和娃娃家的圍欄,讓孩子們在娃娃家照顧“寶寶”,孩子們會從生活區(qū)拿衣服給“寶寶”穿衣。在練習給“寶寶”穿衣服的過程中,有的孩子動作生疏,會著急地說:“老師,快來幫幫我呀,我不會!”可有的孩子在一旁聽到后會說:“我來教你吧!”孩子們還會給“寶寶”戴項鏈、煮飯菜、疊衣服等,他們彼此之間互相幫助、互相學習,有針對性地發(fā)展了小肌肉群動作,也觸發(fā)了孩子潛意識里想要提高自理能力的欲望。
念兒歌、做游戲是小班孩子感興趣的活動,他們在說說唱唱中強化了自理意識,在和同伴疊衣服、穿衣服的游戲中,自理能力得到了提高。
三、小小比賽,提高幼兒的生活技能
(一)孩子們自發(fā)的比賽
在生活區(qū)投放了新材料后,衣柜邊的人又多了。幾個孩子圍在生活區(qū)的衣柜前,小貝拿了一條褲子,涵涵拿了一件毛衣,他們把衣褲放在桌子上。小貝把褲子的兩條腿疊在上面,“看我疊好了!”涵涵看了看自己的毛衣開衫說:“我也會!”聽到聲音的圖圖跑過來說:“我也要比賽!”他來到衣柜拿了一條裙子把下面對折上去說:“我贏了!”其他幾個孩子也開始疊衣服,小貝疊完說:“我也贏了!”在這個過程中對于會疊衣服的孩子是件值得驕傲的事情,對于不會疊衣服的小觀眾來說提高了嘗試的愿望。
(二)教師組織的比賽
在觀看了同伴們的疊衣服比賽后,孩子們對比賽疊衣服的欲望尤其高漲。經過一段時間的練習之后,我們組織了小班組幼兒的比賽活動,在比賽之前,主持的老師講解了比賽的規(guī)則和方式,并進行了清晰明確的示范,孩子們都躍躍欲試。比賽正式開始,孩子們紛紛拿出自己的看家本領,專注的眼神、嫻熟的動作,疊得可認真了!不一會兒,小金舉手說:“老師,我疊好了。”“老師,我也疊好了!”孩子們的比賽聲傳得絡繹不絕,同伴們的加油歡呼聲也連連不斷。最終,大部分孩子在比賽中取得了優(yōu)異的成績。
通過多次疊衣服比賽,孩子們不僅能感受到成功的喜悅,還能很好地掌握獨立快速折疊衣服的生活技巧,促進了他們身體協(xié)調性和靈活性的發(fā)展,培養(yǎng)了他們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好品質。
四、家園共育,培養(yǎng)幼兒的生活自理能力
(一)教師的適當指導
教師細致觀察,正確解讀幼兒在疊衣服過程中所反映的經驗與水平,基于幼兒對疊衣服的興趣及不同經驗,樹立從簡單接受轉向在行動中學習的意識,有意引導、分層實施,提供適宜幼兒的環(huán)境和探究材料,把握好幼兒各個環(huán)節(jié)的學習和發(fā)展機會,推動幼兒個別化的深度學習,讓幼兒疊衣服的經驗在原有基礎上向更高水平發(fā)展。如:瑤瑤在一開始練習疊衣服時,左右兩扇小門總是對不齊、關不好,通過觀察發(fā)現(xiàn),瑤瑤是我們班上最小的孩子,一些動作發(fā)展不夠完善。因此,在班里我就手把手地教她,還不斷地鼓勵她,“瑤瑤,你的小手越來越棒了!小衣服疊的真好?!币淮斡忠淮蔚恼J真練習,一次又一次的耐心指導,瑤瑤能夠很好地掌握疊衣服的正確方法。
同時,我們以召開家長的形式向家長們介紹了培養(yǎng)孩子自理能力的重要性,談談培養(yǎng)孩子生活自理能力的具體方法等。陳鶴琴先生提出:“積極的鼓勵比消極的刺激好得多?!蔽乙舶询B衣服的步驟圖發(fā)至釘釘群,讓家長們在家鼓勵孩子不斷鞏固疊衣服的正確方法,希望家長和老師能積極合作,從而提高孩子的生活技能。
(二)家長的默契配合
陳鶴琴先生說過:“幼稚教育是一種很復雜的事情,不是家庭一方面可以單獨勝任的,也不是幼稚園一方面能單獨勝任的,必須要兩方面共同合作方能得到充分的功效?!庇械募议L給我們反饋,在家為孩子設計了一張記錄表,每天觀察孩子疊衣服的情況,并把它記錄下來。家長參與觀察記錄,是訓練和培養(yǎng)幼兒生活自理能力的關鍵,我們以幼兒的發(fā)展需求為起點,加強利用家庭生活資源。把觀察中收集到的觀察記錄內容、照片明確地與幼兒的學習結果相聯(lián)系,并將記錄與其他家長分享,為家長打開了解幼兒的一扇窗。
《綱要》中指出:“幼兒園應與家庭、社區(qū)密切合作,綜合利用各種教育資源,共同為幼兒的發(fā)展創(chuàng)造良好的條件?!蔽覀儽局鹬?、平等、合作的原則,注重家園間的互動教育,爭取家長的理解、支持和主動參與。通過家園配合,共同教育,使孩子們在學習疊衣服的生活技能上更上一層樓。
孩子們學習疊衣服的一系列活動符合了陶行知“生活即教育,教育即生長”的教育理念。通過兒歌、游戲、比賽等形式多樣的活動,鍛煉了孩子們的動手操作能力,使他們掌握了疊衣服的生活技巧;也促進了他們生活自理能力的提高,使他們意識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為培養(yǎng)孩子其他方面的自理能力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參考文獻
[1]教育部基礎教育司.《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江蘇教育出版社.2002.09.
[2]陳鶴琴.《陳鶴琴全集》.江蘇教育出版社.2008.08.
[3]陶行知.《陶行知教育名篇》.教育科學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