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向東
摘 要: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人民奮斗百年,成就了偉大光輝的歷史,創(chuàng)造了與時俱進的科學理論,鑄就了寶貴的革命精神,形成了優(yōu)良的革命傳統(tǒng),這些都是當代大學生吸取精神營養(yǎng)的寶貴財富。將中共黨史教育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課程中,對于培養(yǎng)造就革命接班人具有重大的歷史意義和現(xiàn)實意義。要系統(tǒng)地學習中共黨史,同時也要完善高校黨史教育的課程設置,加強師資建設,建立科學合理的教學體系。
關鍵詞:中共黨史;思政教育;高校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開展黨史學習教育意義重大。要突出重點,務求實效,做到學史明理、學史增信、學史崇德、學史力行。習總書記的講話為全黨開展黨史學習教育提供了根本遵循,也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課教學中融入黨史教育指明了正確方向。從目前高校思政教育教學內容來看,系統(tǒng)地進行中共黨史教育是一項新的任務,為什么要學,學什么,怎么學等具體問題都必須明確。本文擬結合青年大學生和高校思政教育的實際,進行初步探討。
一
黨的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黨史和革命史教育,指出“學習黨史、國史,是堅持和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把黨和國家各項事業(yè)繼續(xù)推向前進的必修課”。①青年大學生作為社會主義建設的后備軍,正處于世界觀形成、理想信念鑄就、知識技能儲集的學習階段,其理想信念的正確形成,關系著黨的事業(yè)發(fā)展和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用黨的百年奮斗歷程教育青年學生,使青年學生感悟思想偉力,增強政治定力;筑牢信仰之基,增強發(fā)展信心;賡續(xù)精神血脈,厚植為民情懷;提升能力水平,勇于擔當作為,進而將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不斷推向前進,具有極為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
其一,政治引領。通過黨史教育,使大學生提高政治站位,提升政治覺悟,領悟和銘記中國共產黨的初心和使命,從而在政治上提高素養(yǎng)。一方面,黨史教育能夠促使大學生傳承和堅守為人民謀幸福的初心。黨成立至今始終心系群眾,堅持發(fā)展為了人民,發(fā)展依靠人民,發(fā)展成果人民共享的原則,成功的把人民團結在了黨的周圍。黨的百年歷史表明,中國共產黨堅守一切為了人民的宗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才能戰(zhàn)勝重重困難,取得革命和建設的勝利。用黨的百年光輝歷史教育青年學生,使之銘記黨一切為了人民的初心,肩負起黨和國家賦予的歷史使命,獻身黨和人民,獻身中華民族復興的偉大事業(yè)。另一方面,黨史教育能夠培育大學生在新時代的使命擔當意識。通過黨史教育,幫助大學生深刻認識中國社會主義探索的艱難與成就,準確地理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特征和發(fā)展路徑,從理論上弄懂弄通其真諦,確立在實踐中落實踐行的自覺性,進而引導學生練就過硬本領,錘煉高尚品質。
其二,價值導向。通過黨史教育,堅定大學生的理想信念。首先,用黨史中眾多革命先烈的英雄事跡教育大學生,以幫助他們堅定共產主義理想信念。在28年漫長的革命戰(zhàn)爭時期,黨能在腥風血雨中戰(zhàn)勝強大的敵人,取得革命的勝利,就是因為有為共產主義獻身的理想信念。無數(shù)革命先烈為了民族獨立,人民解放拋頭顱灑熱血,獻出了寶貴的生命。用中國共產黨的光輝歷程和無數(shù)革命先烈的事跡來教育青年學生,激發(fā)他們的革命熱情,培養(yǎng)他們的獻身精神,筑牢他們的思想防線,堅定他們的理想信念,這是任何形式和內容的教育都不能代替的。
同時,黨史教育能夠堅定大學生的愛國主義信念。中國共產黨是古老中國優(yōu)秀文化的的傳承者,是中華民族振興中華走向強盛復興的領導力量。習近平總書記曾指出“在中華民族幾千年綿延發(fā)展的歷史長河中,愛國主義始終是激昂的主旋律,始終是激勵我國各族人民自強不息的強大力量?!雹倏梢哉f黨的百年歷史就是一部偉大的愛國主義運動史。黨始終以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為己任并為之努力奮斗。用百年黨史中呈現(xiàn)出的偉大的愛國主義精神,感染激勵學生,進行思想引領和行為示范,對建構和強化大學生愛國主義意識,堅定大學生牢固樹立永遠跟黨走的信念,自覺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的周圍有著極為重要的作用。
其三,目標追求。通過黨史教育激發(fā)學生學習成長的內動力。中國共產黨是具有革命性、先進性和頑強生命力的政黨。通過黨史教育,既能夠豐富大學生的歷史、政治、思想文化知識,促進大學生正確價值觀的形成,又能提升大學生認識黨、認識中國、認識世界的能力。
要突出黨史教育的激勵、激發(fā)作用,使之成為學生學習的內在動力。通過黨史教育,幫助學生客觀認識我國近代因為落后而被列強欺凌的原因,客觀把握中國共產黨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的浴血奮戰(zhàn)的歷史過程,客觀認識中國共產黨帶領中國人民在一窮二白的基礎上進行社會主義建設的艱苦探索,以此來激發(fā)大學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確立遠大的奮斗目標,進而形成發(fā)奮學習,奮力成才的強大學習動力。
二
偉大光榮、正確的中國共產黨從血風腥雨中走來,一路披荊斬棘使中國站起來、強起來、富起來,其百年歷史是一部厚重的歷史教科書。用黨的百年奮斗歷程和偉大成就來教育人民可以鼓舞斗志,明確方向;用黨的光榮傳統(tǒng)和優(yōu)良作風來鞭策人民可以堅定意志,凝聚力量;用黨的實踐創(chuàng)造和歷史經驗來引導人民可以啟迪智慧,砥礪品格。學習中共百年黨史,要樹立正確的黨史觀。要堅持以我們黨關于歷史問題的兩個決議和黨中央有關文件文獻精神為依據(jù),準確把握黨的歷史發(fā)展的主題主線、主流本質、正確評價黨史上的重大事件、重要會議、重要人物。要旗幟鮮明地反對歷史虛無主義,加強思想引導和理論辨析,更好正本清源、固本培元。大學思想政治教育課中的黨史教育,要結合青年學生特點,抓住重點,講清楚中共百年黨史的基本脈絡,講清楚百年黨史的主題和主線,講清楚百年黨史的主流和本質,講清楚百年黨史的經驗與啟示。用清楚和清晰的黨史,教育青年學生,使之熱愛黨、擁護黨、跟黨走;使之確立信仰,堅定信念,增強信心,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貢獻智慧與力量。
第一,要講清楚中共百年黨史的基本脈絡。
中國共產黨自1921年7月1日誕生以來,到2021年已經走過了整整一百年,百年歷程由鮮血、汗水、淚水、勇氣、智慧、力量鋪就;百年歷程在篳路藍縷、披荊斬棘、艱苦創(chuàng)業(yè)、砥礪前行、充滿艱險、充滿神奇中開創(chuàng);百年歷程彰顯了苦難中鑄就輝煌、挫折后毅然奮起、探索中收獲成功、失誤后撥亂反正、挫折中開創(chuàng)新局、奮斗后贏得未來的豪邁氣概。我們學習黨史,首先要全面地了解黨的歷史進程,進而客觀的認識和把握黨的真實歷史,科學地確立對黨的歷史的整體認識,從而激發(fā)學生熱愛黨,擁護黨的思想情懷。
準確地把握百年黨史和基本脈絡,要講清楚中國共產黨這百年歷程中,我們黨經歷了四個歷史時期,完成和推進了四件大事,四件大事鑄就了中國共產黨的百年輝煌。第一個時期從1921年7月中國共產黨建立至1949年10月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是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中國共產黨在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完成了救國大業(yè),創(chuàng)造了開天辟地的偉業(yè)。第二個時期,從1949年10月至1978年12月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的召開,是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這個時期,中國共產黨在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時期完成興國大業(yè)。取得了改天換地的重大成就。第三個時期,從1978年12月至2012年11月黨的18大召開,是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新時期。這個時期,中國共產黨在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時期推進富國大業(yè),中國發(fā)生了翻天覆地地巨大變化。第四個時期,從2012年11月至今,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這個時期,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領導下,中國這個古老大國發(fā)生了舉世矚目、驚天動地的偉大進步。
第二,要準確把握百年黨史的主題和主線。
中國共產黨從成立以來,在其百年發(fā)展歷程中,經歷了四個歷史時期,完成了四件大事,鑄就了百年輝煌,而貫穿其中的主題和主線是我們必須全面準確把握的。
首先,為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國家繁榮富強,人民共同富裕而奮斗是中國共產黨的根本宗旨,是中國共產黨百年歷史的主題。中國共產黨本質上是無產階級先鋒隊,從建黨之初就將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國家繁榮富強和人民共同富裕作為建黨之基、奮斗目標。黨的百年歷史,自始至終都貫穿著國家和人民,致力國家繁榮富強,人民幸福安康這一主題。
其次,團結帶領中國人民為實現(xiàn)兩大歷史任務而不懈奮斗是中共百年黨史的主線。習近平同志2010年在全國黨史工作會議上的講話指出:“近代以來,中國人民面臨著爭取民族獨立、人民解放和實現(xiàn)國家繁榮富強、人民共同富裕這兩大歷史任務。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為實現(xiàn)這兩大歷史任務而不懈奮斗。這就是黨的歷史發(fā)展的主題和主線”。學習中共黨史,抓住主題,扣住主線,可以加深我們對黨的性質的認識,明確我們的奮斗目標,增強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必勝信心。
第三,要準確把握百年黨史的主流和本質。
中國共產黨在其百年歷史進程中不懈奮斗,不懈地理論探索,不懈地加強自身建設,不懈地踐行黨的初心使命,其歷史內涵極為豐富,我們在學習過程中要抓住主流和本質。
我們要弄清黨的不懈奮斗史。百年以來,黨團結帶領全國人民不懈奮斗,為中華民族作出了偉大歷史貢獻。其取得的根本成就具有永垂史冊的重大意義。黨的偉大歷史貢獻主要表現(xiàn)為三大飛躍,就是“實現(xiàn)了中國從幾千年封建專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偉大飛躍”“實現(xiàn)了中華民族由不斷衰落到根本扭轉命運持續(xù)走向繁榮富強的偉大飛躍”“實現(xiàn)了中國人民從站起來到富起來、強起來的偉大飛躍”。這一根本成就就是探索、開創(chuàng)、堅持和發(fā)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三個方面的重大意義就是黨領導人民取得的偉大勝利對于中華文明的意義,對于科學社會主義的意義,對于中華民族的意義。
我們要熟悉黨的理論探索史,中共在百年發(fā)展歷程中。不斷地進行理論探索。經歷了兩次飛躍,形成了兩大理論成果,從而保證了中國革命和建設的勝利與發(fā)展。第一次飛躍取得的理論成果,就是以毛澤東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把馬克思列寧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革命具體實踐結合起來創(chuàng)立的毛澤東思想。第二次飛躍取得的理論成果,就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包括以鄧小平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創(chuàng)立的鄧小平理論、以江澤民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形成的“三個代表”重要思想、以胡錦濤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形成的科學發(fā)展觀、以習近平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創(chuàng)立的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黨的百年歷程,黨的不懈奮斗,不斷實踐,黨堅持與時俱進,不斷地進行理論創(chuàng)新所形成的兩大理論成果,既保證了黨能順利完成所肩負的歷史責任,又推動了黨的事業(yè)不斷走向勝利。
我們還要了解和準確把握黨的自身建設歷史,黨的踐行初心使命史,黨的政治鍛造史。中共百年歷程無論是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還是新中國成立后社會主義建設和改革開放時期,都在不斷加強和改進黨的思想作風組織建設,不斷強化黨的領導作用??梢哉f,中國共產黨一百年來都始終堅持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始終與人民心連心、同呼吸、共命運,是一部踐行初心使命的輝煌歷史。黨百年來一以貫之的踐行初心使命,贏得了全國各族人民的擁護。同時,我們黨的百年歷史也是一部政治鍛造史。黨無論在艱難困苦的戰(zhàn)爭年代還是在和平的建設時期,都在不斷地從政治上鍛造自己,始終堅持講政治,始終保持黨的團結和統(tǒng)一,始終堅持民族集中制,從而保證了黨的強大生命力和戰(zhàn)斗力,永葆了黨的青春活力。黨的政治鍛造,是黨成為百年大黨、世界人口最多國家堅強領導核心的關鍵所在。
第四,要深刻領會百年黨史的經驗啟示。
中共百年黨史積累了極為豐富的經驗,給我們以啟迪、啟發(fā)和啟示。從黨的非凡歷程中去深刻領會馬克思主義是如何深刻改變中國改變世界的真諦所在,去感悟馬克思主義的真理力量和實踐力量磅礴偉大,去深化對中國化馬克思主義既一脈相承,又與時俱進的理論品質領悟與認知。特別是要結合黨的十八大以來,黨和國家事業(yè)取得歷史性成就,發(fā)生歷史性變革的進程,深刻學習領會新時代黨的創(chuàng)新理論。堅持不懈用黨的創(chuàng)新理論、最新成果武裝頭腦、提高素養(yǎng)、學好本領,豐富知識,為貢獻祖國積蓄知識與才華。我們要教育學生胸懷大志,樹立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奮斗的雄心,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今天,站高望遠、明辨是非,把握前進方向,增強學習的自覺性、系統(tǒng)性、創(chuàng)造性。我們要教育學生深刻認識黨的性質宗旨,堅持一切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始終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樹立為祖國奉獻,為人民服務的思想,堅定理想信念,明確奮斗目標。
三
將黨史教育融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之中,要切實采取措施解決三個緊迫問題。
其一,課程建設:專門開設中共黨史課程。
大學生開展黨史教育是對黨的優(yōu)秀傳統(tǒng)和革命精神的傳承與弘揚?!包h史教育作為國家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組成部分,是培養(yǎng)一代又一代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重要基石。”對大學生開設黨史教育課能夠豐富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內容,完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課體系。長期以來,高校的黨史學科的定位不清晰,導致研究力量分散,教學力量薄弱,學科建設滯后,甚至到了被邊緣化的地步。目前,中共黨史依然沒有成為一門獨立的課程列入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課體系之中。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論課程體系由《馬克思主義原理概論》《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概論》《中國近現(xiàn)代史綱要》《形勢與政策》等課程組成。在《中近現(xiàn)代史綱要》中,在講近現(xiàn)代史時涉及中共黨史但不系統(tǒng)、不完整,比較零散,因此,應盡快將中共黨史有關內容作為一門獨立的課程,編入思想政治課課程體系中,進行系統(tǒng)的教學。
其二,制度建設:健全高校黨史教育機制。
首先,要建立健全黨史教育體制,讓黨史教育成為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課的重要組成部分,課程設置要單列,教學成果要通過考試考核來進行檢驗和驗收。其次,把握黨史教育特點,注重課堂教學和實踐教學的緊密結合。為了激發(fā)黨史中蘊含的強大的育人因子,強化黨史育人成效,要注重實踐教學環(huán)節(jié),如革命歷史遺址的現(xiàn)場學習、先烈事跡的講座、情景教學等,使學生能親歷現(xiàn)場,受到啟發(fā)。
其三,師資建設:打造一批專業(yè)的黨史課程教師。
在教學活動中教師居于主導地位,是學生學習的主導者和引領者、同時也是課程的開發(fā)者。教師的責任意識、教學態(tài)度、敬業(yè)精神、專業(yè)知識、授課技能等因素直接影響教學效果以及學習效果。《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見》和《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質量提升工程實施綱要》指出要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落實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精神,堅持社會主義辦學方向,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大力推動以“課程思政”為目標的課堂教學改革,打通育人最后一公里。因此教師應該做到課程思政,做課程的開發(fā)者,對黨史課程進行深度開發(fā)和潛心研究。目前,由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中沒有專列黨史課程,黨史教育方面的專業(yè)教師相對較少,因而必須抓緊配備教師,培訓師資,提高黨史教師教學水平,抓緊建設一支合格的黨史教師隊伍。
注 釋:
① 習近平:《在黨史學習教育動員大會上的講話》,載自《黨鋒》,2021-03-15。